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无论是从理论性还是实践性上都要求我们准确把握马克思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本文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依据入手,展开对这一理论的主体"每个人"以及全面发展、自由发展三方面的内容阐释,最后指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探讨了马克思关于人的研究方法 ,概述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的形成过程 ,并从马克思研究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轨迹 ,分析了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历史前提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发展以人的自由发展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内在地包含着人的自由发展的含义.没有人的自由发展,就不可能有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以人的自由发展为基础,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发展自己的丰富个性时,人的全面发展才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论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书峰 《南都学坛》2008,28(3):110-114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包含着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和自由性,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包括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人的自由发展就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发展,就是人的自觉、自愿和自主性。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随着社会形态的更替,人的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到全面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即人对人的相互依赖阶段,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和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个性为特征的阶段。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趋势。要使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界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研究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人的自由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统一的,单讲"人的全面发展"内涵或"人的自由发展"内涵,是对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内涵的单维度的理解。尽管在表述上有一定差异,但学者们一致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应为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条件的研究也基本达成共识,即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绝对必要前提,生产力的增长和高度发展是消灭旧式分工和私有制的前提,也是每个个人拥有充足自由时间的基础。学者们普遍认为,人的自由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发展过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我们在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的同时,也在一步一步地靠近理想、接近目标。  相似文献   

6.
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突出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价值追求。雷锋精神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属于同等性质的范畴,具有内在关联:二者均坚持共产主义价值取向;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需要长久的价值取向支持;雷锋精神能够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长久提供价值取向支持。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须从丰富和发展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将雷锋精神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创新雷锋精神宣讲和弘扬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强化对青年学生的雷锋精神教育引导等方面构筑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对人的重新认识开始,探索在教育活动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遭遇的困境,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本身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性,进而指出了时间对于教育者实现自身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只有节约时间才是教育者达成自由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才能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的论述,从人的自由作为人的本质的重要属性的角度,试图强调人的自由对于分析异化劳动及其共产主义问题的重要性,并尝试以人的自由来把握对共产主义的认识。并认为从人的自由的角度出发,来认识共产主义,就会强化共产主义作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是扬弃了以往社会中人的不自由状态,并依此重新走上新的、以人的真正全面发展为指归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完整的人、富有的人、个性的个人、全面发展的个人等性质与特点.全面发展的人具有自由劳动、自由时间、自由人联合体中的个人、艺术化等特点的生存方式.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文明建设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内在地包括着人的自由发展的含义。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以人的自由发展为基础,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发展自己的丰富个性时,人的全面发展才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只有使个人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才能有人的自由发展,那种片面的个人,畸型化的个人是不可能有真正自由的。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与审美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概念本身是一个悖论式的概念,它包含了内在的张力和矛盾,它可简单地分为审美现代性和启蒙现代性。本文旨在对审美现代性进行粗略的概叙,以基督教时间历史观为基础,清点其在现代性结构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生活形式"与"生活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概念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相比较 ,分析和评论这两位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观点的异同 ,考察维特根斯坦对现象学的态度 ,以及他在何种意义上接受马赫和博尔茨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从小说《周渔的喊叫》到电影《周渔的火车》,我们应从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化的不同受众,以及文字和图象媒介产生的不同艺术形式来阐释两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社会语言学将理想的语言模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作为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以R.Brown和A.Gilman的著名理论为出发点,以话剧对白及调查问卷为依据,对现代汉语中第二人称单数的使用规律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蒲松龄自称异史氏,是在著述目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诸方面与《史记》高度认同的一个标识。《聊斋志异》对于《史记》从体裁、题材、创作思想、价值观、艺术观到表现手法甚至作品编排形式的追寻是全方位的,都是以社会教化为己任追求立一家之言,都为后世留下了一道多采的人物画廊,都在文章取材与体式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特点,都具有通过编排形式传达创作主旨的良苦用心。而最为本质的特征是都通过艺术形象表达了内心深广的忧愤。  相似文献   

17.
关于“存在”和“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西方哲学的核心范畴 being(希腊文 estin, to on),原来没有统一的译法,五十年代起形成一个统一的译词“存在”,近来有学者主张改译为“是”。这个西方的词原有“有”、“在”、“是”的在合一的意义,但在中文中,“存在”和“是”的意义是不同的。只有用“是”和“不是”构成的肯定和否定命题,可用以辨别“真”和“假”。巴门尼德正是由此提出认识的两条路线,亚里十多德由此制定逻辑学,牛一再分析“是”和“真”的关系。所以我们以为只有将它译为“是”,才可以正确理解西方哲学重视逻辑和科学的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18.
"是"与"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语言表达"命题"或判断时,无论使用系词与否,无论使用何种起系词作用的句式,都摆脱不了先验的x=/()γ思维结构.无论在何种语言中,系词本身都没有独立的语义,只起连接主词和谓词的符号作用;而"在"或"存在"却具有独立的语义,甚至能单独构成句子的谓语.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即便在印欧语中,"是"与"在"在语义上也没有必然联系.希腊语ousia一词的语义与其说是从einai一词抽象得来的,毋宁说是借着einai从x=/()γ实验思维结构中抽象得来的.einai并没有为这种抽象提供确切的语义,而仅提供了一个方便的符号.人类语言发展趋势是清晰化和准确化,故而汉语不应像某些学者所主张的那样逆势而行,把"存在"、"在"和"有"等语义移植到一个本无这些词义的"是"字里.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海量”与“大量”这组同义词进行了考察,指出二者可以互相替换的情况,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中国社会为一身份社会、伦理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从当代法律解释学这一视域出发,结合传统中国社会之特质,传统中国具备不同于西法意义的“礼法”文化当属自然。传统中国人的“天人合一”、“一多相融”本体论哲学决定了传统中国法文化是“礼法”同体法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