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川端康成是196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创作道路、美学思想和重要作品已为大量研究者所阐释。但对其小说创作总体特征的研究却稍有欠缺,本文拟从川端康成小说创作特征方面提出一些看法,以填补川端小说研究这一空白。 作为东方作家,川端康成重视东方文学的传统意识,将自己的创作深深植根于日本文学传统美的世界里;作为新感觉派的一员,他又借用西方文学中现代主义的意识流、心理主义、象征主义等表现手法,开创了自己的文学新路。纵观他的多部小说创作,我们可发现四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正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他幼年父母双亡,由于从小缺乏亲人的关爱,川端康成性格内向、不擅应酬。1924年,从小就立志当小说家的他从东京大学国文专业毕业,此后他相继写出代表作《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等,1968年川端康成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声名大振后,常有人找上门来,拉川端康成参加各类活动。一次,川端康成身体不适,正在家休息,有位朋友却  相似文献   

3.
川端康成是一个擅长描写女性形象的作家,女性形象的塑造几乎贯穿其毕生的创作,他的作品渗透着对女性的独特感觉和理解,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研究他的女性观,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位人性作家复杂、矛盾的女性思想及其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川端康成作为日本新感觉派代表作家,其早期的作品“新感觉”特征即十分明显,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中期创作的中篇小说——《雪国》堪称其“感觉艺术”的经典之作。《雪国》是川端康成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吸纳了新的表现手法,开创一代新风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因余华在创作之初审美风格深受川端康成的影响,在文学评论界,余华和川端康成文学作品的审美风格经常被相提并论。余华早期作品的审美风格有浓厚的模仿川端康成的痕迹,但随着余华的文学创作走向成熟,他确立了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不同于川端康成的阴柔美,余华的审美风格为悲壮美。两个来自不同国度,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家,其审美风格必然存在着差异。同中求异这才是作家比较的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雪国》以深邃的文化理念和别具一格的观察视角营造了一个自然世界,其中涉及到的动物多达22种。《雪国》中对动物的描写,暗含了主人公命运的变化。叶子的消亡、驹子的悲惨命运以及岛村灵魂的净化与升华,都暗含在对动物形象的描绘之中。川端康成正是透过它们感受到了人类死亡的永恒意义,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  相似文献   

7.
川端康成是一位个性鲜明的现代作家,空灵、幽玄是川端康成小说极力营造的一种艺术美,对这种艺术美的捕捉与叙述角度却非常独特。镜子,是川端文学十分钟情的一个意象,作品往往以镜的反射、折射、叠印来营构一个意蕴深远、意境朦胧的“镜中世界”。镜中世界的营构与作家深受佛禅思想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也是作家自觉艺术革新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伊豆的舞女》是日本文学家川端康成前期的创作作品,是他开创自己独特文学风格的杰作。这部作品体现了日本传统的风雅、物哀、幽玄之美。通过对《伊豆的舞女》美学意境的分析能够解读川端康成文学作品中悲与美相结合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9.
川端康成热心探求美,他的小说常常以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为背景,常常以美丽纯洁的年轻女性为中心。川端康成又擅长表现悲,他的小说往往充满失意、孤独、感伤等悲哀感情,结局往往具有或浓或浅的悲剧色彩。在他看来,美与悲是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的。所以,他的小说构成一种既美且悲的独特风格,抒情味浓,感染力强。《伊豆的舞女》、《雪国》、《名人》和《古都》等可作例证。川端康成之所以形成这种既美且悲的艺术风格,其原因大致如下:一是家庭出身和孤儿遭遇的影响;二是亡国末世之民观念的影响;三是日本古典文学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莫言是一位在小说创作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力图超越自己的作家,他的早期小说描写童年记忆的乡村世界,注重表现细腻独特的生命体验,达到了自然与感觉的奇妙和谐。1985年到1986年前后,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他开始文体实验,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尤其是1986年的《红高粱家族》。一篇《红高粱》使  相似文献   

11.
川端康成,日本“新感觉派”文学巨擘、1968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作品之丰、创作风格之标新立异在日本文学中可谓独树一帜。本文从雪——空灵与纯粹、月——盈损与寂寞、镜——反射与叠印几个方面切入,试图以新的表述探讨川端文学艺术美的特质、成因及其独特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2.
海明威作品以他标新立异的创作风格给广大读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以《老人与海》为例,其创作中语言结构简约,艺术手法多样,思想内涵丰富。海明威这些独特的创作风格源于他开拓创新的勇气以及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他那特有的文学风格和文体在美国引起了一场文学革命,对于美国文学以及世界文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之一。1968年,通过《雪国》、《古都》、《千只鹤》等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川端康成面向于改革传统的文学技法和表现形式,注重现实的感觉,把欧美现代派的小说技法和日本的传统文化很好的融合起来。川端文学在具备民族个性的同时,也具备了世界性的意义,川端文学以及新感觉派文学给中国文坛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林徽因小说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徽因小说在京派小说中具有独特风格。其视角既超越于城乡两个世界之上,也超越于男女两性之上;既有古典主义的典雅、和谐和适度,也有浪漫主义的热情和明朗、现代主义的人生焦虑和忧伤;既与三十年代新感觉派小说遥相呼应,又比三十年代新感觉派小说醇厚与成熟。  相似文献   

15.
童年经验对艺术家及其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它常常潜在地规范和制约着艺术作品的生成。川端康成的创作也不例外。他的小说无论从题材的选择上还是艺术风格的表现上,都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对女性美的偏爱;对自然美的倾心;对日本传统的物哀、幽玄之美的追随,以及作品中弥漫的虚无气息等等。本文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了川端康成的童年经验特别是缺失性经验对其小说创作所产生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力图从情感美的视角切入,分析川端康成的审美意识和“川端康成之美”的内蕴。文章结合作品分析了情感美的构成:情爱美、悲哀美等,探讨了川端康成作品所表现的情感流程:清晨恋、午后爱、黄昏情。  相似文献   

17.
:横光利一在日本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和川端康成、中河与一、今东光都被称为“新感觉派”作家。横光利一等作家打破了传统的、客观描写式的、自然主义式的写实主义文学,以崭新的、比拟的、象征的、心理主义的手法给昭和文学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川端康成的小说巧妙地把握了民族心理和审美习惯,以贯穿东西的卓越艺术手法,展现了日本文化的丰富意蕴和独特情韵。川端康成独树一帜的美学精神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注重传达心灵感受;二是尽情展示禅的境界;三是深情眷恋民族传统之美。这三个特点的共同基础是日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宗教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丰子恺是文学家、教育家、美术家.他的散文朴实自然,从琐屑平凡中流露率真纯情.宗教、自然、艺术和儿童是丰子恺观察世界的视角和出发点,也是他迥异于其他现代散文家的本真性情和独特个性的全部内涵.  相似文献   

20.
日本当代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是继川端康成之后日本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日本战后文学的杰出代表。与日本传统文学相比,大江文学更贴近西方式的理性。他在作品中"以诗的力量创造了一个想像的世界,在那里,生命与神话凝聚在一起,构成一幅当今人类困境中惶惑不安的图画。"若干年来,大江健三郎始终凭藉心灵的感应,以理性的头脑思索对象,写出了真正取材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