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出生于宁波市的袁牧之是一位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艺术家,他是中国电影史上多个“第一”的创造者;在表演、编剧、导演、电影组织管理诸方面均有突出的贡献;同时在电影美学的理论和实践上也有不同凡响的创造.  相似文献   

2.
"电影村"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电影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但以前很少涉及这一段史实。1950年袁牧之任中央电影局长期间,由捷克斯洛伐克专家拟订了"首都电影村建筑计划草案",后受到批评停建。1957年袁牧之为此写了检查报告。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第一任电影局长袁牧之在设计新中国电影宏伟蓝图时第一个提出"新中国电影要走企业化道路"的设想,并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实践。袁牧之商业电影思想带有了明显的"中国特色",是计划经济调控下的市场化。由于种种原因,他的设想与实践只存在几年便夭折了。  相似文献   

4.
鲁明 《中华魂》2000,(9):18-20
《南泥湾》——电影制作的奇迹由贺敬之作词、马可作曲、郭兰英演唱的《南泥湾》,早已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曲。而和它同时于1942年诞生并且同名的一部影片,却鲜为人知。这部影片本名为《生产战斗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科技期刊国际化的标志及其关系以及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目的,认为国际化期刊的最根本标志就是期刊内容国际化和读者国际化,强调科技期刊国际化不能背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最终目的,指出并不是每一种科技期刊都必须国际化,各刊要根据刊情合理定位,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同时简要分析了我国目前的期刊管理现状对期刊国际化的影响,认为国家应从政策、资金、人才配备等方面,对有条件实现国际化的期刊给予重点支持,帮助他们进入国际名刊。  相似文献   

6.
对民族品牌运营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民族品牌运营中若干问题的思考@肖力$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9[1]国家经贸委,关于推动企业创名牌产品的若干意见[J].经济工作通讯,1997,4. [2]马蓉蓉.名牌战略论纲[J].理论与实践,1998(6). [3]孙在国.商战与名牌[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2).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身体政治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视角被引入到当代中国电影的研究领域中,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学术成果。理论前沿性、学科综合性以及对电影身体直击性的充分尊重,使得身体政治研究成功拓展了当代中国电影研究的边界:首先,通过以银幕身体为窗口,捕捉藏身其后复杂多变的权力关系、文化景观,实现了对既有当代中国电影史的补白;其次,重建有人的感性活动的历史现场,从感官机制层面探索了美学化政治的奥秘;最后,开辟明星研究的新的理路与方向,实现了对明星现象的更为立体丰满的审视与研讨。不过,其具体实践中也存在着对电影语言的分析不足,对思想史、社会学结论的简单搬演、对观众接受主体的非历史想象等问题,尚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电影史的研究过程中,要注重把中国现代电影史的研究和中国当代电影史的研究打通,即对一百多年来中国电影的发展和演变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与研究,深入探讨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应该汲取的主要教训,认真总结其创作生产的基本规律。其次,既要加强中国电影通史的研究,又要加强各类断代史、专门史、区域史和口述史的研究,从而使中国电影史的研究更加丰富、全面。另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域外各种文艺思潮、文艺流派和各种电影思潮、电影流派对中国电影发展之影响的研究,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电影发展之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影百年史的框架基本具备,但研究个性、独立性、史料性、理论依据、方法论、类型研究、比较研究等等都不能算完备。难题主要在于阶段划分基本明晰,但细部缺乏梳理;一些阶段尚未深入,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对历史人物的研究粗浅,对历史潮流的演变与形成没有深入的探讨,跨时期的创作现象和作品联系把握都不足:对电影产业性质历史状态研究和艺术与市场关系研究严重不足。强调今后电影史重写,必然注意艺术的创造性、产业性(商业性)和政治性之关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在世界体系中地位的崛起,"中国研究"成为世界学术领域的热点.电影是各种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汇聚的场域.中国电影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中国电影研究作为一个蓬勃发展的学术热点,呈现出国际化、学院化和跨文化的趋势."重写中国电影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11.
胡瑗是主张"出"的,他要求人们确立"出而不隐,安治天下"的思想。当然,从隐到出有一个过程,所以胡瑗要求待出之人要学会等待,怀才蕴德,同时还要把握好出的时机,该出则出,不该出则等。此外,胡瑗还认为"出"也要有"道",即要符合社会与道德规则,做到"进"退"有度,出而有节,动不离道。  相似文献   

12.
《遗山文集》原本中的文字有很多值得商兑的地方,其中有作者本人的失误,也有后世刊刻时因形、音、字序等方面的原因而产生的讹舛。前贤虽已对此多有改订,然而忽略或误判之处仍不少。兹就《遗山文集》的碑、记部分新发现的一些问题专门择出,分析成因,区别对待,按原有次序胪列考述,凡15则,以期引起研究者们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姜海军 《南都学坛》2012,32(6):32-36
元代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它以漠北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并最终建立了一个大一统帝国。为了巩固大一统帝国,蒙元统治者尤其是忽必烈主动认同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推行汉化政策,由此赢得了中原地区民众对其政权的文化认同。蒙元政权对儒学非常重视,在金、辽、西夏汉化的基础上,主要推行南宋地区所流行的程朱理学,而摒弃辽、西夏、金所推崇的章句注疏之学。蒙元政权经过长期的努力,尤其借助金朝儒士大夫向以元大都为核心的北方地区传播,最终确立了理学在学术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成为元朝的官方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4.
江苏在宋元时期书院的发展轨迹与这段时期内全国书院的发展轨迹 ,基本上是相一致的。在政府控制之下 ,在学者自觉规范之下 ,宋元时期江苏书院内部组织日趋完备 ,管理制度也日益精当。  相似文献   

15.
明永乐初年,胡粹中政纪传体为编年体,撰成《元史续编》,对成宗以下治平之迹及版帝时事有所增补,书中评语多以儒家传统君臣之道立论,虽篇幅不多而颇便省览。嘉靖年间,周复使授编年体史著《元史弼速》,是从卫道者及汉民族本位的立场来评价《元史》的。此书的纪年及书法体现了孔子的正名主张,承袭了儒家思想,尊家而贬元,但也纠正了《元史》一些史事记载上的失误。  相似文献   

16.
屈原生辰一直是学界的热点问题,答案不下十余种,时间跨度逾30年,且即使求出夏历干支生辰日,仍未得出准确公历日期。若依屈原夏历生辰日期,又据最新出版之《中国古代万年历》,可得出屈原公历生辰日为公元前351年2月26日。  相似文献   

17.
王逸与班固的屈原评价之争,焦点在于,班固以屈原为“贤臣”,王逸则强调屈原是“忠臣”。班固的读屈原,继续了自贾谊司马迁以来的“士不遏”主题,却变同情的愤怨为明哲的平静,于是带出了认为屈原过于激烈的批评。王逸的读屈原,则由士不遏的命运感伤而弘变为忠君眷国的道德表彰,从而也弱化了屈原的怨君疾世之情。他们转变了自贾谊司马迁以来士人阅读屈原而注重情感的接受维度,将理性的阐释放在了阅读活动的首位。并使士不遇的哀伤与忠君眷国的坚贞成为屈原阅读史上的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