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社会转型期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型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是内生的,这表现为一个“自然”的而非外力强加的过程,这一过程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持续了一二百年的时间。中国的这一过程可能要短一些,这不但因为中国具有后发展优势,而且因为中国政府和民众有强烈的发展动力,中国政府会强有力地推进这一过程。对于中国的社会转型来说,  相似文献   

2.
“家庭生产方式”(Domestic Mode of Production)是西方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历史学界在研究传统社会及其变迁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理论模式。本文在吸收西方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探讨这一理论模式在研究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得与失。中国传统社会的生产也是一种小家庭农业经营(简称“小农经济”),以此为出发点来分析中国传统社会,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经济与社会关系。但中国小农家庭在内部构造、内部功能和外部社会关系方面有其独特之处,在分析它们时需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3.
读了《乡土中国》一书,我知道它并不是描写中国社会的具体细节,而是中国基层社会里最传统而具体的体系,统摄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了解清楚所谓的乡土社会,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作者在教授论文答辩时所作的报告。(Habilitationsvortrag)文章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在中国业已存在的送礼贿赂现象。本文认为,送礼贿赂现象作为社会交换行为的一种形式,无论过去和现在对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都起过积极和消极的作用,具有正面的和负面的功能。送礼贿赂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人所形成的一种社会互动方式。正确地从历史的、文化的和社会的角度去理解送礼贿赂现象,对于理解目前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的过渡,理解中国现代化与社会发展过程,乃至理解整个中国现代社会,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汽车·身份·符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中国的新贵们还在抱怨高速路不够宽广,不能自由狂飙刚买来的法拉利时,农民伯伯们还在为一款农用三轮车耗尽半生:这就是中国汽车社会的独特景象.正如一位名家所言,汽车即社会,车的世界里有着充足的社会进化、阶层分流与财富流动,读懂了车,也就读懂了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6.
社会立法的源头就是对贫困群体的救助,近代中国的社会立法也是从社会救助立法开始的。中国的社会救助立法分为截然分开的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民国时期的社会救助立法,后一阶段则是新中国的社会救助立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及其面临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社会工作是从慈善事业中衍化出来的,它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专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是在20世纪初开始的。随着西方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及西方教会在中国创办社会学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也就开始了自己漫长而曲折的历程。1922年北京燕京大学创办社会学系,培训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人才,着重于讲授社会服务及社会调查课  相似文献   

8.
当中国的新贵们还在抱怨高速路不够宽广,不能自由狂飙刚买来的法拉利时,农民伯伯们还在为一款农用三轮车耗尽半生:这就是中国汽车社会的独特景象。正如一位名家所言,汽车即社会,车的世界里有着充足的社会进化、阶层分流与财富流动,读懂了车,也就读懂了中国社会。汽车:身份“象征资源”每一种社会都会有自己的人群识别系统,这种识别系统体现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时下,在中国走向汽车社会的过程中,拥有一辆小汽车就成了表明一个人身份的重要特征。正如一则汽车广告所说:“如果您是实力雄厚的企业家或领导,如果您是成功富有的社会名流,全新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诚信缺失现象近年来的表现日益突出,梁漱溟先生在其《中国文化要义》一书中,通过对中国人缺乏集体生活的阐述来说明这一观点。本文结合梁漱溟关于"国人缺乏集体生活"的观点,对中国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展开分析,然后提出部分改善这一情况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跨越1000美元以后,我国能否建设一个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一条是社会资源的配置必须合理,让社会各阶层都能够及时分享中国发展的成果。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中间阶层”,把社会的普通劳动者纳入中国社会的主体,使之获得相应的社会归属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己”的结构位置——对“己”的一种释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社会是关系本位。“关系”作为重要的社会事实 ,不独中国社会所有。本文要研究的是 ,“关系”何以成为“中国社会之本位” ?“关系”如何左右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 ?在这个研究中 ,我的关注点是中国文化的“己” ,力图通过对“己”作出的释义 ,寻求中国社会“关系本位”的文化根源。一、关系本位“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主体与客体、客体之间、客体构成要素之间相互沟通、由此达彼的“通路”(或称之为“桥”)。因此 ,“关系”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而不是其内容本身。从社会结构角度说 ,“关系”属于社会结构的概念 ,是社会结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离家出走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社会现象,以西方研究社会问题的社会历史视角为基础提出的两个核心观点为"社会现象成为社会问题经历了发展的过程"和"社会各种人群或组织在社会问题的发展过程中给与了回应",从中可提炼出新的社会问题的研究模式,即社会回应模式。并通过应用中国"青少年离家出走"现象的发展过程来探讨这一社会回应模式在中国的适用性十分必要。研究发现,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期间(1980-2003年),青少年离家出走这一社会现象在中国经历了六大阶段的发展过程,并且在整个过程中,社会各人群对这一社会现象都有回应,但相应的社会回应和社会回应的研究仍存在不足。因此,对理论的进一步验证需要填充更多实证的数据,未来研究要进一步关注社会现象新一轮的发展历程和社会回应。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现代化错失机遇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察中国社会现代化历史时 ,我们发现中国有多次现代化发展的机遇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中国错失了这些历史机遇 ,与现代化失之交臂 ,在世界现代化大潮中一再落伍。因此 ,探究影响中国社会现代化错失机遇的种种原因 ,为我国当代社会现代化实践提供历史借鉴 ,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代化是囊括了所有国家和民族的特殊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 ,中国是一个后来者。中国是在世界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 ,在早发现代化国家的侵略下 ,被迫开始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因此 ,我们要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社会现代化错失机遇的原因 ,就必须把它置于世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现象,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存在的一种能动反映。它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并与西方思潮有密切关系。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对我国思想政教育内容和客体造成了冲击。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引领当代中国社会思潮,要坚持方向性原则、疏与导相结合的原则和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社会工作自1912年在中国出现萌芽以来,在民国时期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当时对于社会工作有几种不同的理解和叫法,"社会服务事业"是其中之一. 中国现代社会服务事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入侵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抗日战争后期,民族解放即将实现,为加速日本灭亡,建设民主的现代化国家,社会各阶层在国民政府"实现抗建大业"的号召下各尽其力.一些有海外学习背景的社会学者,将西方先进的社会建设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在社会现代化理论的指导下对社会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王克便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16.
费孝通江村研究50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社会调查基地 中国社会学恢复工作刚刚起步,费孝通教授就把建立社会调查基地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把建立社会调查基地作为学科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他认为社会调查基地是观察社会的窗口,培养专业人才的课堂和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1981年5月,他在答《中国青年报》读者问中谈到“我们必须联系中国实际来讲社会学,而联系中国实际,只有搞社会调  相似文献   

17.
马晓萱 《城市》2012,(3):44-46
一、中国城市规划体系转型(一)中国社会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极大变化,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统筹转变,城镇化取得较大进展。国民经济全面提升,2010年中国GDP总量首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实现了由近代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型.认真总结这一历史性、民族性、制度性转型的历史经验,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胡峪龙 《职业时空》2012,(7):155-157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即使在今天来看其对社会的影响力也是十分巨大的。民族主义在中国主要有两个活跃时期,一个时期是近代中国,另一活跃时期是当代中国,无论是近代中国还是当代中国的思想以及社会发展都有着民族主义活动的影子。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徒制是一种以口传身授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传授方式,从人类早期社会一直存在且发展至今。师徒关系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人际模式,在不同历史时期内涵也随之改变,存在与其相匹配的符号、价值观念,这种变化是中国社会整体变迁的一种现实缩影。换言之,师徒关系的变迁过程本质是社会建构的结果。本研究拟从社会学和中国研究的视角出发,从时空脉络来研究传统师徒关系,力图通过中国传统师徒关系变迁过程透视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