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工作重点已经逐渐转移到发展经济建设上来了,统一战线无疑地应该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为发展经济服务方面,统战工作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这在少数民族地区就更加重要.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的、自然原因,比起汉族地区来说,经济发展速度,商品生产也不发达,人民生活相对贫困,从湘西自治州来说,可说还是一个尚未脱离贫困的经济不发达地区,至今还有不少地方存在着吃饭难、用钱难、  相似文献   

2.
西部开发:农业如何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发展的空间不均衡性是世界各国在不同发展阶段都要面临的普遍问题。适度的地区差距有利于激发地区经济活力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但地区差距过大 ,将有损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公平目标的实现。我国东西部的差距由来已久。特别是进入 2 0世纪90年代以来 ,逐步扩大的地区差距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世纪之交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站在历史的高度 ,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 ,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计划、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农村经济是西部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和难点是要解决好西部地区农村和农业的落后及农民的贫困。一、…  相似文献   

3.
西部农村的贫困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急需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为此,从西部农村的贫困现状出发,实施基本需求开发战略,通过采取政府投入、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针对不同地区贫困状况、实施分类扶贫方针、提高贫困者的素质、将扶贫开发寓于生态建设和环境建设之中等,这将对西部农村的小康建设和西部地区的和谐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西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其经济、社会、环境与资源的良性循环、相互协调的均衡发展状态。它是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本研究在西部农村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利用主成分和熵权法得出了西部农村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并用该模型对当前西部地区12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这些综合评价结果为西部农村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辨别优势和不足、实施针对性政策与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厘清生态环境、碳排放与贫困减缓理论关联的基础上,本文构建计量模型,利用西部地区省级面板数据对生态环境变动,尤其是碳排放与西部地区贫困人口收入提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西部地区碳排放与农村贫困人口收入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的关系,但碳排放与西部地区城市贫困人口的收入之间不存在显著关联。西部地区在减贫实践中应摒弃先发展后治理的传统观念,简单承接东部相关产业虽然能够带来经济增长和贫困减缓,但从长期来看并不能形成持续的内生减贫动力。如何基于科学发展引导合理的产业结构形成,并改善贫困人口禀赋条件是西部地区持续减贫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部边远地区女童失学原因调查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童失学问题已成为扫盲教育、义务教育中要解决的焦点问题。众多的研究表明 :越是贫困的地区 ,女童入学率越低 ,辍学率越高。我们对西部地区八个边远地区县的女童父母进行了调查 ,发现了六种不利于女童求学的父母态度及抉择、较低的父母文化素质、不发达的地区经济的是造成西部女童失学的主要原因。优化西部女童教育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7.
西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西部民族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和地区长期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本文以西部民族地区为切入口,首先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在我国持续发展中的地位,指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祖国边疆稳定、生态可持续性及资源合理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次讨论了西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与全国和东部地区的“发展缺口”的扩大、贫困、区域开发成本高、资源的非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损害严重等,最后提出了以制度创新、人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建设等为内容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反贫困是中国农村反贫困的最重要部分,而西部地区贫困主要体现为教育贫困。西部教育贫困表现为知识贫困、信息贫困和文化贫困,应通过发展西部农村教育来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农村人口的素质和发展技能,从而达到反贫困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 调,我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依然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我们认为,各级政府正确领会中央部署,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保证。 ──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主要在于农村经济的不发达。据统计,反映农村经济实力的各项指标,西部地区都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比如农村人口人均第一产业增加值是全国的69.3%,西部农村人均消费支出为全国平均值的75%。 ──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西部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在“三农”问题上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02-2014年中国西部10省市农村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差分广义矩估计方法,立足于民生财政的二元结构特征,深入探讨民生财政缓解西部农村地区贫困问题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民生财政支出及其资金的“农村倾向”投向特征对减缓贫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以间接税为主要资金来源的民生财政,导致农村居民承担更加沉重的税负,不利于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但民生财政在总体上促进了农村反贫困进程.同时,西部农村地区呈现明显的贫困递延问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以及农村开放程度等都是减缓贫困的助力.基于此,提出增加民生财政支出、调整税收结构和改革户籍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兵团团场小城镇建设得到空前的发展,小城镇的建设问题也逐渐引起各级党委和领导的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国家有关促进小城镇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给团场小城镇的发展和建设带来了极为宽松的环境。进入90年代后,兵团1 70多个农牧团场的小城镇建设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我们来说是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小城镇建设是实现团场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切入点。因此,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以及西部大开发战备的启动实施,要逐步缩小西部地区与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理性是经济理性盛宴之后成长范式的转移,基于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在发展不均衡与分配不公平的基本国情观察下,中国的环境利益分配表现为地区差异与城乡差异的面向。环境利益地区差异是由于自然资源禀赋与环境污染的差异,并且在地区发展不均衡的基础上呈现的;环境利益城乡差异是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阻隔,造成农村自污染与污染制度性转移的环保哲学。在这两个差异的基础上形成了环境优势者和环境弱势者,究其深层原因,则是经济贫困、权利贫困和能力贫困的经济社会发展维度表现。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来,西部地区农村依然存在严重的贫困状况,直接影响到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通过对贵州省情况的分析,表明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农村人力资源的缺乏以及农村公共产品的不足是导致西部地区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因而,改变西部地区农村贫困状况的根本对策在于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部面临的两个最为迫切的问题是农村贫困和环境恶化,中国西部农村还有大约100万未接人电力的农户;多数农户的炊事仍然以传统生物质能源为主。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优势还有助于西部农村能源贫困的缓解、缩小地区用能差距。实践表明,中国政府在西部农村地区实施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发展西部农村可再生能源还存在现实的阻碍;所以,需要政府在财政、税收、信贷、融资等方面给予强大的支持、发挥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完善的农村能源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虽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发展中贫困问题依旧十分突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仍在扩大。发展并不意味着就能消除贫困,如何消除发展中贫困问题,这是当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又是我国民族自治地方陆路边境线最长的区域,少数民族问题与边境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这在全国既有代表性,又有典型性。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不仅是我国地缘政治上的重要战略门户,而且还是我国贫困人口比例最高、贫困程度最深的欠发达地区。"民族问题、边境问题、贫困问题"相互交融,构成了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主要问题。从生存贫困和发展贫困两方面深入分析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中的贫困问题,可为消除发展中贫困问题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西部地区106个村落1575位农村老年人的调查数据,对影响老年人贫困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Probit模型显示:影响老年人贫困的因素有共性因素和特性因素,年龄、劳动、政府救济金、财产性收入、低保和子女生活费、子女经济状况是影响老年人贫困的共性因素;文化程度、健康程度、自理能力和是否有养老保险是影响不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贫困的特性因素;子女数、性别、婚姻状况是影响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贫困的特性因素。针对这一结论,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基础医疗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新型“孝文化”,营造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氛围,缓解西部地区老年贫困。  相似文献   

17.
到1998年底,我国尚有农村极端贫困人口4200余万,广泛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由于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区农村贫困程度存在很大差异:上海市郊农村基本消灭贫困,而西部不少省份农村贫困发生率仍高达10%以上。同时,各地区的贫困分布形式与致贫原因也不一样。如何客观地划分地区类型,以便更好地度量地区间贫困的差异,寻找贫困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反贫政策?为此,我们利用1998年全国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根据贫困人口的一系列社会经济特征值,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全国农村贫困进行地区分类研究,并据…  相似文献   

18.
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问题是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西部地区存在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在二元经济结构转化中,一方面是发展城市工业化,更重要的方面是发展农村工业化。西部地区以农村工业化推进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路径是:延长农业产业链;进行体制创新;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创造农村工业化发展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9.
产业的适时转移不仅是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也为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找出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最后从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承接能力、以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推动产业转移、加强教育和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制定相关配套政策等方面提出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不发达地区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当我们与东部发达地区进行全方位比较时,不发达地区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且这种差距呈日益扩大的趋势,直接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改革的深入。因此,在现阶段如何使不发达地区尽快摆脱贫困、走向发达,是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所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我以为,不发达地区要摆脱贫困,首先要从体制上解决问题,即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起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有实际相适应的政治、经济体制模式以及这种特定环境下的政府行为。唯如此,才能促进其生产力的发展。本文试就此进行一点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