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绿色城市的核心内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城市必须以技术创新作为基础工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问题。深圳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城市,关键在于培育自主创新基地、不断提升经济结构,同时尽早建构第三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末端支持废物回收实现废弃物资源化。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已不适应我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要求,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和人口压力迫切要求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道路,生态经济作为实现绿色经济宏伟蓝图的有效途径之一,对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和框架的构建有着巨大的启示。同时,绿色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道路,并无太多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因此,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建立和发展,必须从我国不同区域的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出发,充分构建生态省、生态城市、生态社区的三级绿色经济发展路径,创建多元化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和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促进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良性互动的经济运行模式。在分析我国省域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特点的同时,借鉴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省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经验,并探究低碳节能与生态驱动下的政府行为,由此界定省域范围内主体功能区、分类分区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从而健全主体功能区机制体系、推进省域循环经济模式创新进程。即针对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健全其管理机制、监督机制、保障措施、政策体系,推进生态与低碳引领、公众与社团合力、技术与人才并重、强化政府责任等省域循环经济模式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是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沾化县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循环经济;发展新兴产业,打造低碳经济;做优现代农业,打造绿色经济;发挥海洋优势,打造蓝色经济;做活临河文章,打造生态城市,大力发展特色高效生态产业,积极培育具有竞争力的高效生态产业链,努力打造特色生态产业集群,探索出了一条“高效、生态并存”的开发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绿色是城市的生命之色,循环经济是统筹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全新发展模式。建设绿色邯郸应当以人为本,营建绿色环境,发展绿色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构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圆圈形"产业链,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韩晖  韩菲 《兰州学刊》2005,(3):94-95,36
20世纪全球经济与生态冲突的日益加剧表明传统经济已背离其生态支撑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建立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碳基能源经济转向氢基能源经济、从抛弃型经济模式转向循环经济模式是实现生态经济的实践理念.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生态生产力"是在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以生态文明理念为理论先导,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现实保障,以科学技术生态化转向为重要支撑,以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为现实发展模式的一种新型生产力形态。构建"中国式生态生产力"需要从四个基本的"向度"着手,即生态文明的理念是构建中国式生态生产力的理论先导;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是发展中国式生态生产力的制度保障;生态科技的广泛运用是培育中国式生态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是生态生产力在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模式。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企业作为经济运行的微观主体之一,在循环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在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绿色营销应选择以下路径:建设绿色企业文化,形成绿色营销理念;建立绿色价值创造模式,提高绿色顾客让渡价值;规划绿色营销过程,制订绿色营销组合;组建绿色管理组织,健全绿色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资源型城市应把握当前国际绿色变革机遇,探索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产业体系绿色重构为绿色经济的实现提供了初步的理论构想,它打破了传统三次产业的划分方法,将产业体系划分为七次产业,构建出以物质产业群为主体,技术产业群、生态产业群为两翼的创新型绿色产业体系。并以资源型城市绿色工业构建为例,提出开发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升级改造轻工业、深入拓展重工业的分类指导思路。从而进一步明确了资源型城市产业体系重构中"绿色"、"经济"与"资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广西发展资源型经济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存在粗放型增长、总体效益不高、短期行为及产业循环经济程度低等问题,面临着资源型经济的转型与模式创新.为此,应建设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主导的生态型资源经济体系,实现从传统的资源型经济向生态型资源经济转型,推动广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如同"知识经济"一样,"循环经济"已经融入中国主流经济概念当中,将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其中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已成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着重探讨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循环经济的内涵,分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性,提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在分析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完善垃圾分类与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与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指导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在经济上可行和社会上可以接受的基本准则。城市土地利用应当转变目前粗放经营的模式 ,通过发展土地循环经济 ,建立循环型社会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模式要求区域内产业的有机链接.绿色包装产业在循环经济产业链中的高关联度和高附加值特征,为整合黑龙江产业经济多极格局、实现协同发展提供了可行途径和例证.全国包装业的发展、绿色壁垒和发展绿色农业等也为黑龙江省的绿色包装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4.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低碳型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低碳型社会,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在全国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各地都大力提倡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两型经济,创造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通过对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两型经济四种概念进行深入辨析,阐述其基本实质内涵和偏重点,并阐述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大庆市作为资源型城市在践行科学发展观中已经取得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定成绩,但在经济建设中仍然必须大力推进"生态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不可轻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瓶颈制约因素,继续推进以"生态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生态资本化的产业发展模式,构建绿色工业发展体系,开发生态农业发展战略,形成生态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为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恩生态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弘扬.马克思恩格斯从物质变换的视阈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进行了分析,从制度批判的维度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终极的发展方向.马克思恩格斯主张推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和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倡导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方式,对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具有现实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资源枯竭型城市以其特有的资源禀赋和发展轨迹在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上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在新的 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理念引导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正面临着城市转型的严峻考验,在此过程中,客观上需要差异性的金融政策予以 配合和协调,以确保金融政策与城市政策的统一。大庆市作为国务院确定的石油资源转型城市试点之一,具有相当典型的意义,在地 方经济与货币信贷政策的选择与协调上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保护型经济,它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模式。本文主要对我国目前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两个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绿色交通体系与生态城市建设:逻辑与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交通体系与传统交通体系相比具有节能、环保、低碳等优点,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建设绿色交通体系,符合生态城市建设方向,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宜居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相一致.在我国的城市建设绿色交通体系,需要把政府政策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采取加强绿色交通规划,分类调控交通运输市场,鼓励发展公共交通,改善生态城市考核指标体系等一系列政策.  相似文献   

20.
面向生态城市建设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传统经济理论,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城市经济增长具有实质性贡献,但是在传统城市发展模式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普遍存在生态方面的弊端.生态城市理念的提出要求建立一种全新的生态化城市发展模式,实现从传统城市向生态城市的转变,同时对于城市产业结构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向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必须遵循产业共生、产业链条延长及产业结构多样性原则,以产业循环体系的最终构建为优化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