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评介的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出版《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以后,对卢卡奇及其著作的研究与评价受到了理论界和实践者的多重讨论.为使卢卡奇与这部著作能更真实地展现给读者,笔者以评介为视角,展开了这一著作思想的概要分析,对引发争议的肯定、否定、自我三种评价进行了梳理考察,并提出了解读文本需澄清的三个问题,即卢卡奇及其著作性质所属的问题、卢卡奇如何对待自然辩证法的问题、如何鉴别卢卡奇的自我批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稿试就明清市镇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关系,略作讨论分析。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就笔者有关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的研究成果作一扼要综合;第二部是本论文的主体,笔者将尝试就中国大陆学者关于明清市镇与资本主义萌芽关系的研究著作,加以综合评介。  相似文献   

3.
李德辉 《学术论坛》2012,35(1):147-151
魏晋间,出于国家文化建设的需要,创建了专门的修史官署——著作局,内设著作郎和佐著作郎修史撰文,其工作具有文学创作性质,关系到魏晋文学,其撰述在魏晋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它的历史作用和文学意义应当重加考量。  相似文献   

4.
何博闻 《中国学术》2001,3(3):264-270
今天,时间研究不仅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时间本身作为社会科学无法回避的主题,也出现在众多对历史与社会的研究著作中。但对于一个时间研究的初涉者来说,面对跨学科跨领域的时间研究著作,总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因此寻找一些入门著作就十分必要。能够起到这样的引路作用的著作并不多,它至少要满足两个标准,一是要覆盖足够广阔的时间研究领域和足够长久的时间研究历史,二是要在每一个主题上能够给出足够深度的归纳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柯文的三部被翻译成中文的著作为主 ,试图从历史本体论、“理论框架”、历史学家的作用及“局外性”等几方面简要探讨柯文的史学思想。柯文的史学思想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这三部著作便分别代表了其史学思想的不同发展阶段。柯文最初较多地接受了美国传统史学的影响 ,但到后来其著作中更多的显示了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他认为历史是不可认知的 ,过去发生的历史虽然存在 ,但它已很难为后来的历史学家所认识 ,作为撰述的历史根本不同于实际发生的历史。柯文不承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终极目标 ,他极力反对历史研究中总括一切的历史框架 ,认为理论框架是一种“必需的坏事” ,无之固然不可 ,有之势必遭殃。柯文强调历史学家的主动作用 ,认为历史学家的目标应该是尽可能真实地记录历史 ,但是历史研究中的种种局限却使得历史学家无法提供“原原本本的历史” ,只能提供“对历史的理解和解释”。柯文对于历史学家“局外性”作用的认识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从强调其负面作用走向肯定其优点。  相似文献   

6.
何朝晖  殷漱玉 《文史哲》2023,(1):82-89+166
“著”本字作“箸”,在先秦时期已出现“书写”“记录”的含义,表示对官方文书、言论事理、历史事件的记录以及图像的铸刻。在先秦文献中“著”强调的是著述的行为,作为“著”的主体的个人作者处于萌芽状态,其作用与地位尚未得到凸显。至汉代,“箸”隶变为“著”,连接作者与作品,表示作品的创作过程,用来描述对思想学说、历史著作、文学作品和经典注释的撰作。在汉代的文献记载中形成了包含作者、著作行为和作品的完整叙述模式,在书目著录中出现了表述作者著作方式的规范形式。个人作者在汉代崛起,“著”作为书籍的著作方式得以正式确立。“著”作为著作方式的确立过程,反映了作者身份的变化与著述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7.
编年体史籍的时间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瑜 《文史哲》2004,(1):65-70
编年体时间框架的建构,是以自然时间作为轴心,主要包括著作的主体时间的定位与内容编排中时间链的组合两个方面。其中主体时间是核心,作用是规范著作的框架与范围,保持著作的整体性;时间链不仅具有提挈内容,规范内容时间的作用,还具有强化叙事顺序的功能。然而,中国古代的编年史家不是简单地依照自然时间的顺序来排列其著作时序,经他们笔下建构的时间,虽有反映自然时间的一面,但也有为了主观叙事需要,改变时序,将时间错置,使其出现变异形态的现象,以寓含史家深层的历史思维。由于时间链有相对的自闭性,常割裂史事,因而使编年体无法成为主导性的史学体裁。  相似文献   

8.
作者认为《剑桥东南亚史》是东南亚历史编篡学上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特别是中文版的出版发行,对推进中国东南亚历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试论马克思异化思想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化”概念在马克思著作中是历史地变化着的 ,它的地位与作用与马克思自身思想的演变形成反差 ,即随着马克思思想的日趋成熟 ,“异化”概念逐渐被淡漠。“异化”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或主要范畴  相似文献   

10.
拙文《用发展观研究〈资本论〉》(简称“前文”)于《社会科学》1983年第7期发表后,在我国学术界引起了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波。经过两年的冷静思考,为了明辨是非,乃作本文,向同志们请教。 笔者认为,世间万事万物,包括伟大的人物和伟大的学说、著作,都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中产生的,在一段历史时期内发挥不同程度的作用,此乃“历史局限性”之谓也。据我所知,马克思本人是持这样的观点的。他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文中  相似文献   

11.
《历辈达赖喇嘛与中央政府关系研究》一书是从一个重要的视角研究西藏历史以及西藏与中央政府关系史的一部著作,通过对其著作的阅读,可以使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西藏历史的发展轨迹,深刻认识西藏的历史地位。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总结与借鉴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施政,并进一步做好对西藏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廉敏 《文史哲》2002,(6):61-66
于慎行是明代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历史观主要见于其历史评论著作《读史漫录》。其历史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历代治乱兴衰的根本原因在于“纪纲” ;在朝代兴亡的关键时期 ,人物及其决策起决定性作用 ;应客观公允地评价民族关系中的少数民族与中原皇朝 ;从“时势”与“机括”的角度来分析历史 ,是一种认识历史的方法。他的史论从不同角度强调人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晏子春秋》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春秋》的记整个国家之事,发展到《晏子春秋》的专记一人,体现了战国时人对个人价值和重要人物历史作用的肯定和重视。这种写作体例对司马迁“纪传体”史书《史记》的写作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同时,它既不同于先秦时期思想哲学类著作的重在思想阐发,也不同于其它历史类著作的记整个国家之事,而是集中笔墨于晏婴一人,记其言行轶事,并塑造其丰满的人物形象,也在先秦散文著作中独具风貌,启发并滋育了后代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4.
题画诗源流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方乔 《河北学刊》2002,22(4):97-100
中国历代的题画诗非常丰富 ,但往往散见于诗人和画家浩如烟海的著作中 ,虽经古今不少学者整理 ,但大都是按照绘画分类进行 ,缺少系统性 ,从中看不出题画诗发展的规律。尤其对题画诗起源、形成、发展、流派及其各个历史时期的面貌 ,很少有人归纳与研究。有鉴于此 ,笔者按照系统论的原则 ,尝试找出其发展的自身客观规律 ,并深入发掘意境 ,以激发题画诗爱好者的兴趣与热情  相似文献   

15.
由中央文献出版社 2 0 0 4年 3月出版的《领导科学纵横论》 ,是一本收集李光炎教授 11年研究成果的专著。由于职业与爱好的关系 ,笔者评论过许多作家和艺术家的文艺创作 ,而专评社会科学的著作这还是第一次。笔者之所以拿起笔来写这篇短评 ,首先是因为这本著作吸引了笔者 ,促使笔者了解了作者的人品、文品及成书的过程 ;其次是研究社会科学论著的语言艺术鲜有人为 ,原因是社会科学的价值是理论创新 ,抽象思维不必追求语言的形象性 ,因此 ,很多人认为 ,研究社会科学论文和著作的语言是节外生枝、雕虫小技。而实际上 ,语言于文章就像细胞于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著作中含有大量对历史本身的思考,历史是人类活动不可绕过的时间空间,马克思的历史思想对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对马克思历史思想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思想涉及多种话语体系,其中有四种称谓值得关注:从新旧哲学区别中,马克思的历史思想称为历史唯物主义;从实证主义与结构主义角度,马克思的历史思想称为历史科学;从历史整体中,马克思的历史思想称为历史哲学;从历史概念出发,马克思的历史思想称为历史理论.四种称谓和范式,展现了马克思历史思想的多重维度.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历史 科学与历史哲学相统一、历史理论与历史现实相统一的角度看待马克思历史思想,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规律、推动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17.
<正> 历史科学,是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历史科学与其它社会科学一样,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推动社会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历史这门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同志自己,就是善于把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历史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的突出的代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在他的许多著作中,曾多次指示全党要十分注重研究历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著作中含有大量对历史本身的思考,历史是人类活动不可绕过的时间空间,马克思的历史思想对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对马克思历史思想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思想涉及多种话语体系,其中有四种称谓值得关注:从新旧哲学区别中,马克思的历史思想称为历史唯物主义;从实证主义与结构主义角度,马克思的历史思想称为历史科学;从历史整体中,马克思的历史思想称为历史哲学;从历史概念出发,马克思的历史思想称为历史理论.四种称谓和范式,展现了马克思历史思想的多重维度.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历史 科学与历史哲学相统一、历史理论与历史现实相统一的角度看待马克思历史思想,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规律、推动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19.
<正> 对于一个伟大人物的思想的研究,特别是对于伟大人物的遗稿的研究。向来就存在着不同的出发点,存在着不同的研究方法。评价一篇著作的历史作用及其思想理论价值,不在于对这篇著作说了多少赞美甚至招人悦耳的话,而在于能否以严肃的科学态度进行历史的考察。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  相似文献   

20.
历史小说不同于历史著作 ,不应拘泥于历史事实 ,而应当允许适度的虚构。但是 ,这种虚构应当有一定的限制 ,应当如实反映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重大的历史事件、主要人物的性格应该符合历史的真实 ,做到虚实有度、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