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汉语拼音的书写规范,“专名和姓氏的注音,第一个字母大写。”(语言研究所编《现代汉语词典》)但有的中学课本对这点疏忽了。如《中国历史》第二册中“龟兹(qiuci秋词)”便是一例。按规定,这里的“q”应大写作“Q”,因为这是在给一个专名注音;若只是给其中一个字注者,如“龟(qiu秋)兹”,——那小写的“q”就没有错了。这种疏忽还表现在多处姓氏的注音,第一个字母未大写。未暇去查更多的例子和不合汉语书写规范的其它情况,但估计不会没有,因此有必要提说一下。  相似文献   

2.
我曾有机会读到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中选入的一些文言诗文,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相关的《教学参考书》。阅读时发现了一些疑点,觉得语文课本及相关的参考书,在文言诗文的译注上,尚有可商榷之处。现在举一些例在下面,意在引起讨论,以提供有关方面参考。 (一)语文课本脚注析疑① (1)注音之疑 高中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中,齐宣王引诗“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度,课本注音为du。当为du。度,《广韵》作“”,徒落切,全浊入声字,今该读阳平。《现代汉语词典》、《辞海》正作“du”。高中第六册《涉江》:“桑扈行”。赢,课本注音为lu。当为lu。“赢”是“裸”的异体字,《广韵》作郎果切,次浊上声字。《现代汉语词典》、《辞海》正作“lu”。  相似文献   

3.
注音商榷     
新版(1987年10月第2版)高级中学课本《语文》(单册)今秋开始在全国出版使用了。由于修订教材是一项繁复的系统工程,面广量大;再者时间仓促,难免出现极少数不够审慎的地方。现摘举数例注音方面的问题,以供专家同人参考指正。(举例选自1987年10月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江苏省出版总社重印的高级中学课本《语文》(单册)中,“P”代表课本页码,阿拉伯数字代表页数)。  相似文献   

4.
徐世英在《中国语文通讯》83年1期指出语文课本在注音方面存在一些错误的问题.例如:“更无庄堡人家”,把“堡”注成bǎo,应为bǔ.(《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初中《语文》第三册).“番阳”,把“番”注成bǒ,应为pó(按,“番”通“鄱”,“番阳”即“鄱阳”,《赤壁之战》中的“番阳”即今江西波阳县一带,但不能把“番”注成“波”的音).(《赤壁之战》高中《语文》第一册)  相似文献   

5.
我感觉现行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中,似仍有个别注释不当或当注而未注者。今略陈管见,就教于专家、同好。一关于“伸颈”和“侧目”《口技》一文(见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在叙写了“善口技者”摹拟一家四口人的种  相似文献   

6.
所谓复语,是指古代汉语中的同义词连用,也指由同义词连用构成的语言形式。它“是古汉语中一种普遍而特别重要的现象”;但“由于字、词的古义在后代往往消失,因而易造成对于同义复用的误解”。现行全国统编中学《语文》课本对复语的注释也多有错误之处。这里,我们拟就《语文》课本中的五则复语误释,谈谈自己的认识。一、并皆:初中第二册《周处》:“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课本注:“[并]两者(蛟和虎)。”此注显然大误。  相似文献   

7.
新编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第二单元有这样两道练习题 :第一 ,划分下列多重复句的层次……3、共产党人不靠吓人吃饭 ,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 ,靠实事求是吃饭 ,靠科学吃饭。 (课本 P72页 )第二、阅读下面两段话 ,并回答竖线右边的问题……  ……选择语言 ,选择那些明确朴素的 ,简洁浮雕的 ,也如同农民选择好的种子 ,那样才有希望使禾苗丰收。……(课本 P77— 78页 )( 6)“浮雕”一词原意是什么 ?在这里有何修辞作用 ?……  对第一题 ,人教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将复句的第一层次划在“吃饭”与“而是”之间 ,并注明是转折关系(…  相似文献   

8.
笔者曾撰《对高中语文若干注释的商榷》一文,对高中双册课本中的文言文的若干注释提出自己的看法。这里积多年教学所得,再对中学单册课本中的文言文的若干注释提出商榷意见,供编者和同仁参考。 一、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新编初五册《羽林郎》) 其中“徒区区”,课本注释为:“不过是白费心机。区区,指心,这里引申为心机、心计。”将“区区”作如是解,不妥。 “区区”在此是“款诚”、“忠爱”之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年语文高考试题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与《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相一致,并且紧紧结合现行中学语文教材。试题不仅没有“超纲”现象,而且还原原本本地选用了教材上的内容。比如“填空”的第一小题是从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海市》一课节录的,“文言文标点、解释和翻译”的第二小题是从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送东阳马生序》中节录的。三段文言文中出现的实词和虚词,几乎都在教材中出现过。例如;“走”“衣”在教材中出现十余次,“或”和“兵”出现五十余次,“是”出现八十次。“衣褐”中的“褐”,多数考生没有答对,而这个字在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廉颇蔺相如列  相似文献   

10.
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以下简称“课本”)的文言课文中,有两处出现“步走”这一词语:一处是高中一册《赤壁之战》:“操引军从华容通步走,……”(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另一处是高中二册《鸿门宴》:“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候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卞,道芷阳间行。”  相似文献   

11.
“莲性寺东园”,位于瘦西湖南岸,园门与五亭桥对峙,始称“贺园”,园在莲性寺之东,所以又称“东园”。“东园”久废,然“莲性寺”、“云山阁”、“白塔”尚存,这里是瘦西湖风景区建设较早的地方,也是扬州历史上的文化之区。一源远流长的莲性寺“莲性寺”原大门南向,主体建筑于白塔之南,清代早中期这里原有两个寺庙,法海桥对面原为“关帝庙”,“关帝庙”西为“莲性寺,寺南建殿,寺后建“白塔”,(见李斗《扬州画舫录·桥西录》)原“莲性寺”今已不存,今日的“莲性寺”是清光绪中叶后重建的。其方位改为原莲性寺之东,面东向。  相似文献   

12.
<正>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鸿门宴》一课,关于“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一句,原课本注释为“‘王之’就是‘以之为王’”(301页);新课本注释为“‘王之’王,为王。之,咸阳” (306页);新三册课本“单元知识和训练”又说“‘王之’就是‘使他为王’”(297页)。这显然是三种完全不同的解释。第一种解释是把  相似文献   

13.
《辞源》《辞海》注音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说的《辞源》指由1979年至1983年陆续出版的四册修订本,《辞海》指1979年版。这两部词典都是作者随时需要请教的“老师”。由于经常使用,发现其中也还存在不少问题。现在先把平日翻阅时碰到的一些有问题的注音提出来讨论,希望对这两部重要词典的修订工作多少能起一些作用。无论是《辞源》还是《辞海》,作者翻阅所及的都只是全书中很小的一部分。所以本文指出的问题,完全是举例性质的。作者水平有限,恐怕会有以不误为误之处,请识者指正。下面把单字注音跟词条注音分开来讨论。有些需要讨论的例子,旣可以看作单字注音的问题,也可以看作词条注音的问题。我们主要根据讨论的方便来归类。文中引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中文大词典》、《汉语词典》、《国音字典》、《康熙字典》时,简称“新华”、“现代”、“中文”、“汉语”、“国音”、“康熙”。  相似文献   

14.
“重量”这个名称,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常用到的一个概念。然而,什么叫重量呢?目前在国内国外的各类《物理学》中尚无一致的定论。有些书上把重量看成就是重力,如现行统编全日制中学物理课本(初级中学物理课本第一册P.9和高级中学物理课本上册P.117)和高等学校教材《普遍物理学》(第一册P.54程守珠、江之永编,1982年修订本)上都有这样的说明:重量就是重力;有些书上把重量看成是重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课本里编进了逻辑知识课文.这对于指导中学生学习并掌握一定的逻辑知识,从而在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说话和写作)时严密精确、运用逻辑知识学好其他各门科学,都很有邦助.但在逻辑教材中有些提法在逻辑上不够严密.这里就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第三册的四篇逻辑知识课文中几个提法提出商榷意见.1、“对事物的肯定和否定,就是判断.”(第一册117页)  相似文献   

16.
<正> 最近得到一本中学生用过的英语课本第一册,书角翻卷,污迹斑斑,许多地方已经破损,这是经常随身携带的缘故。信手翻开,在Lesson Five(第五课)之下,发现“来生伐吴”几个大字,我久思不得其解。再往下看,在desk下面又写有“带石口”,blackboard之下写的是“胡来的婆的”……通本都是五花八门、妙不可言的汉字注音。乍一看,不知所云;仔细玩味,这才知道原来是他学习英语的“注音符号”。后来据了  相似文献   

17.
高中英语代用课本第二册 Lesson Twenty-Three《A Red“Bandit”in theMidstof White Troops》中有这样一句话:“Not any more tban Zhang Xue-liang is”,编者在注释中将其译为“并不比张学良更怕”,我们认为恐有不妥。现特提出我们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与课本的编者商榷。译文“并不比张学良更怕”,意味着邓发与张学良都怕掉脑袋,只不过邓不象张那  相似文献   

18.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在中国的传播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此文论述的是第二及第三历史阶段即“由盛而衰期”和“蓬勃持久期”的情况。分单行本、作品合集、报刊披载三个方面叙述,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五十余年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译介、发表、出版的全貌(并含台湾有关情况)。试图通过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位世界级文学大师在中国被接受过程的描述与总结,昭示我国对外国文化的接受与政治、文化氛围之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关于《木兰辞》中“策勋十二转”一语,在现行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第三册语文课本中对该句的注释是:“记功很多次.策勋,记功.转,次的意思”.这里把“勋”解释为“功”,“转”解释为“次”是不对的.仅从原诗上下文来看,天子一次就给木兰记很多次功,这在逻辑上至少也是十分令人费解的了.那么,“勋”和“转”在产生《木兰辞》的那个时代是指的什么呢?《旧唐书·职官志》指出:“勋官者,出于周、齐交战之际.本以酬战士,其后渐及朝流.”十分清楚,“勋”在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五四”报告会上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需要广泛深入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种教育要从少年儿童抓起。”在中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语文教学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根据现行教材选收的篇目和当今中学生的思想实际,我认为语文课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围绕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进行热爱祖国语文的教育语文课本初中第二册的《最后一课》一文中韩麦尔先生对学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语言文字,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总是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