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依法治国是科学、正确的治国模式。在实施依法治国的过程中 ,必须树立法律至上的权威意识 ,完善依法治国的法律体系 ,确实保障司法独立 ,重点解决好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2.
论依法治国     
党的十五大确定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一个崭新发展时期。在我们这个法制基础极为薄弱的国家中如何依法治国、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图从依法治国的理论渊源、历史必然性及实现基础方面进行探讨,以利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方略确立后,其实施是当前我国所面临的迫切任务。文章指出必须根据党的十六大的精神,从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培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等方面全方位地实施这一战略,惟有如此,才能尽快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和法治国家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已载入我国宪法,本阐释了其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国特色的内涵,揭示了它的理论位阶高于指导思想、基本路线和基本国策,说明了它的划时代意义,指出现在关键是如何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着重强调三个方面:树立法律至上的信念、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论依法治国的现实意义及具体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具体阐述了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思想的理论,我国法制建设的历史状况;进而论述依法治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最后指出现阶段法制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 ,实行社会主义法治 ,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依法治国的精髓和核心 ,就是依法治权、治吏 ;依法治国要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是马列主义国家与法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集中体现 ,是历史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具备依法治国所需的政治、经济基础和文化条件。实施依法治国应该有法可依 ,严格执法、加强监督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跨世纪目标。这一治国方略的实施,首先有赖于对依法治国的正确理解。我国是一个人民主权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作为依法治国的主体,运用法律行使管理权。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依据是法律,法律理应在社会规范体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人民群众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活动中,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形式将管理权授予国家机关行使,为了确保权力行使的正当性,必须依法治权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是现代各国的大势所趋。古往今来 ,法律和道德都是治国者用来调整社会关系的工具 ,都是维护社会秩序不可缺少的社会规范。法治和德治两大治国方略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关系。道德是人类一切行为的终极评判标准。法律应当以完善道德为目的 ,以最基本的道德标准为基础。我国在建设法治社会的征途上 ,应当同时注重道德建设 ,以“法主德辅”为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依法治国方略下 ,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不仅要用传统的方法 ,更要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要用民主与法律的两手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视野下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的实践表明"人治"是腐朽落后的它阻碍人类社会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奋斗目标。我们在贵州高校进行了800人的抽样统计分析。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带有明显的不成熟性和矛盾性。为此,高校法治教育应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如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等,以引导大学生增强法治意识,对依法治国作出应有的回应。  相似文献   

12.
"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步入21世纪新的发展时期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以德治国"的提出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正确理解这一理论基础的构成和发展过程,对于认真领会这一治国方略的内涵,自觉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大力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有着重要意义."以德治国"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在新形势下调整社会关系,特别是调整社会的利益关系;有利于加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和塑造;有利于改善党风和社会风气;有利于消除消极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3.
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也是实现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相统一的桥梁。坚持党的领导,是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创造依法执政的条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排除“人治”的因素,逐步建立起真正的切实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4.
为把我国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就要严格遵循实行法治的基本原则 ,即法律至上原则、平等原则、职权法定原则、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原则。结合我国的实际状况 ,从法律体系的完善、司法独立、依法行政、权力机关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建立更广泛的社会主义民主、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等方面 ,寻找出具体途径 ,以实现依法治国的方略  相似文献   

15.
从主体和对象、依据和核心、原则和制度、性质和目的等方面阐述了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依法治国应构建以民商法为重心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法律体系,关键在于依法行政,同时必须进行司法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的民主监督制度,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这也是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是相统一的,实现二者统一的关键是党要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由党的领导和执政的性质决定的,是党的领导和执政理念的新发展。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内在动力,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条件,是党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保持先进性,巩固执政地位的客观要求。改革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要体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遵循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治国方略理论的新发展 ,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在高校的德育教育中 ,贯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理论 ,关系到育人工作的效果和人才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的建设状况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能否在国家行政系统得到有效的落实。本文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的关系出发,首先对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的内涵及要求进行了分析,继而讨论了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四种能力以及三种观念,最后阐述了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的途径和必须处理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依法执政成为法治社会所普遍采用的执政方式,缘由在于其自身的魅力价值:体现了执政为民的宗旨,增强了党执政的人民代表性;拓展了执政资源,夯实了党执政的正当性;塑造了党权威的形象,有利于执政公信力的发挥;契合了制度经济学,降低了执政的成本.  相似文献   

20.
论依法治国方略中的党的领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它客观上要求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最根本的一条就在于执政党的领导方式必须由党在国家政权之上的领导即党治制向党在国家政权之内的领导即法治制转变 ,这是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内在逻辑 ,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增强党的活力的重大理论创新和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