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淘气爷爷     
“爷爷!爷爷!……”,唉!爷爷总是这样,都70多岁的人了还像个不懂事的孩子——掏马蜂窝、把被子中的棉花拉出来做胡子、帮邻家的小狗剪毛毛、扎辫子……这不,一大清早又不知上哪儿溜达去了。“啊!天哪……!”一阵高出80分贝的尖叫让方圆几百里“大地震”。我一阵小跑从楼下跑到楼上,只见奶奶脸色铁青,呆呆地站在那儿。“怎么了!怎么了!”爸爸很快就逮住了“贼头贼脑”的爷爷。“爸,你又做了什么?”爸爸不耐烦地问道。爷爷振振有词地说:“你妈说仙人球的生命力很顽强,我想知道是什么促进它的生命力,我的实验就从仙人球下手了,我想它没了刺就不…  相似文献   

2.
两个手机     
爷爷临走的前3天,奶奶的情绪一直很反常。她整日坐在爷爷的床前,唠唠叨叨地不知说些什么。那时,爷爷的气息已很微弱,他老是说自己活不过几天了,眼神中充满着对奶奶无限的留恋。我们可以看见爷爷的嘴唇在动,说些只有奶奶才听得懂的话。那天下午,奶奶突然离开爷爷出去了。她对爷爷说“:你先歇着,我出去办点事儿,一会儿再来陪你。”奶奶带着那只被她珍藏了多年的钱包,那里面有她积攒了多年的私房钱。回来时,奶奶提着一只小手提包。里面是两个手机。奶奶的眼角都是笑纹,对爷爷说“:老头子,你看看,我买什么了?”弥留之际的爷爷自是不知道奶奶买了…  相似文献   

3.
爷爷是个传统的男人,奶奶是个传统的女人。在我们这些晚辈看来,他们的日子过得平平淡淡,是波澜不惊的一潭死水。记得我小的时候,每天,爷爷黄昏归来时,奶奶已经摆好了饭菜。等爷爷在饭桌前坐下,奶奶便站在爷爷旁边奉上筷子并为他斟好酒,然后奶奶脱去爷爷的  相似文献   

4.
孝敬老人     
山歌 《新少年》2011,(1):62-63
甲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乙 对,百善孝为先。 甲 过年了,我给妈妈、爸爸、爷爷、奶奶的礼物,就是—个字——“孝”!  相似文献   

5.
一次别离     
去年11月份的一天,接到爸爸的电话,说奶奶去世了,让我第二天务必赶回家见奶奶最后一面. 到家后,看到两个月前还跟我絮叨过年要带个男朋友回来的奶奶静静躺在冰棺里,我一下子绷不住,大哭了起来.祭拜过奶奶后,我去里屋看爷爷,他是个快100岁的精神矍铄的老人,此刻安静地躺在床上,一言不发. “爷爷……”我拉着他的手,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傻孩子,哭什么?爷爷活得太久了,对生老病死都看得很开,何况你奶奶的病……爷爷和你爸爸、伯伯也照顾得累了,她是想让我们休息呢……”爷爷看不出伤心,眯着眼对我说,倒像是在安慰我.  相似文献   

6.
1998年抗洪时,我的爷爷被评为湖北省劳动模范。奶奶把爷爷的劳模奖章、证书和大红花放在他们卧室里的五屉柜上。我看见爷爷经常抚摸着奖章,露出会心的微笑。那时我还小,不懂事。上小学五年级的一天,我问奶奶这个奖章是怎么回事,奶奶就讲起了爷爷参加抗洪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以往春节都是爷爷给我压岁钱,可是今年不同了,而是我给爷爷压岁钱。我爷爷是一位退休的教师,今年65岁了。爷爷原来身体很好,自从得了脑血栓后,每天都要吃很多药,都成了“药圣”了。爷爷家现在只有爷爷和奶奶两口人。爷爷没有患病前,他们的生活很富裕,每年春节,爷爷都给儿孙压岁钱。在孙字辈上,有我和我二娘家的小哥哥等,每次爷爷每人给200元。这些钱虽然不多,但是代表他们的心意。天有不测风云。去年春天,爷爷又重重地摔了一跤,爷爷住进了医院。过了几个月,爷爷出院了,从此爷爷坐上了轮椅。这年春节我们的心情都非常沉重。爷爷为拿不出给我…  相似文献   

8.
爷爷是个严肃正统大男子主义的人,总嫌弃奶奶是个大大咧咧的懒女人,爷爷总这样骂道:“不要做了,厨房哪里会是你进的地方?”奶奶总说:“真后悔嫁给他,家里人怎么给我介绍了这么一人?”在我眼中,爷爷奶奶这种包办婚姻一点都不浪漫。  相似文献   

9.
这幅照片拍摄于1936年,地点在辽宁省丹东市的农村。照片中的一对长者是我的祖爷爷和祖奶奶。靠近祖爷爷站着的分别是我爷爷和二爷爷,靠近祖奶奶站的分别是我奶奶和二奶奶,祖爷爷和祖奶奶身后是我大姑,前面漂亮的学生妹是我二姑。站在我爷爷身前的是大伯,被祖奶奶抱在怀里的是我的爸爸。  相似文献   

10.
奶奶学英语     
星期天,奶奶一大早就在厨房里忙个不停。“小凤,奶奶做了你最爱吃的小笼包,快来尝尝吧!”奶奶捧着热腾腾的小笼包从厨房走出来,朝着正在做作业的我大叫着。“Yes,我来了!”我忙放下手中的笔,蹦到奶奶身边。“什么?吃个包子会把你噎死(Yes)?”奶奶不高兴了。“奶奶,不是这样的。我说的‘Yes’是英语,它是‘是的’的意思。”我连忙解  相似文献   

11.
杨医师:您好。无论以前的同事,还是退休以后的老伙伴们,都认为我爷爷是一个热情开朗、充满活力与自信的老人。可自从半年前,与爷爷相濡以沫的奶奶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去世后,爷爷就变成了一个低沉厌世并且杂乱无章的“糟老头子”。究其原因,是爷爷一直认为没有及早发现奶奶的病情,  相似文献   

12.
奶奶的手机     
你说,这事巧不巧?奶奶今年正好是60岁了,她常半开玩笑半自豪地说:我可是和祖国一起长大的,今年可有13亿人为我祝寿啊!奶奶和爷爷常年住在农村老家,我和爸爸妈妈  相似文献   

13.
《老友》2007,(1)
爷爷和奶奶相差6岁,刚结婚那阵,有人给他们算命,说两人的生肖犯了"六冲",婚姻难到头。爷爷和奶奶的婚姻是否果真没"到头",谁都说不清。我们清楚的是,我的爷爷奶奶,同年同月同日同时驾鹤西去。  相似文献   

14.
看到电视上的法庭辩论,真过瘾。我好想也能站在大庭广众之中,用我敏捷的思维、伶俐的口齿把犯罪分子逼问得哑口无言。那种感觉一定棒极了。于是,我眼珠转来转去——终于落在了奶奶身上。我要求奶奶当“被告”,我当公诉人。奶奶不干,笑着说:“干吗让我当被告,我还想当法官呢。”在我的一再央求下,奶奶终于勉强同意当一把被告。我又给爷爷和妈妈分配了角色。“法庭”总算可以开庭了。  相似文献   

15.
角色交换器     
“呜……”丁奇哭着跑到爷爷的房间里。脸上有五根红红的手指印。“呀,我的乖孙子!谁下手这么狠呀?”爷爷摸着丁奇红红的脸蛋,心疼地问。“呜……是爸爸打我!”丁奇哽咽着说。“怎么回事?他为什么打你?”爷爷生气地问。“因为……爸爸说我没考好,才考了70分。可是……以前我只能考60分!”丁奇委屈地哭起来,“爸爸说他同事的孩子成绩都比我好,怪我没努力学习,呜……”“乖孙子,别哭了,咱们以后好好学习,让爸爸刮目相看!”爷爷哄着丁奇。“爷爷,爸爸以前也当过小孩吗?”丁奇突然问。“是呀,你爸爸小时候可调皮啦,简直和你现在一模一样!记得有…  相似文献   

16.
陈教授:我的奶奶今年90岁,爷爷比奶奶小3岁。老两口生活了一辈子,70年几乎没红过脸闹过别扭。我们是典型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上行下效,从来都是和和睦睦,尊长爱幼。老少四代的婚姻,也都稳如磐石。没想到,年龄最大的奶奶却出了问题。不知为什么,自今年春节开始,只要串门拜年的亲朋好友来向奶奶问候,她总是当人的面谈论爷爷,说爷爷老来少,越老越不要脸,见到年轻的媳妇就嬉皮笑脸地往前凑,她无中生有却绘声绘色的描述,叫大家听得目瞪口呆,把爷爷气得死去活来,不得已只好躲到我们家去住。最近奶奶竟说要到法院告爷爷重婚罪,说爷爷有“二奶”了,…  相似文献   

17.
王国荣 《社区》2012,(13):51-51
70岁的王奶奶老伴去世好几年了,她在老年大学结识了也是独居的孙爷爷,在孩子们的支持下,两位老人走到一起、建立新家。可是很快,他们便闹起了别扭:王奶奶发现孙爷爷在“圈子”里特别活跃,和很多异性朋友都是有说有笑的;而孙爷爷则感觉王奶奶太小气、爱唠叨……猜忌和赌气,取代了当初的温暖和体贴。 “千金难买老来伴”,独居老人抛开传统观念,勇敢追求新的感情归宿、再建美满婚姻,对身心健康是有益的,也是现代生活中值得提倡的。但是,很多老人重组家庭,因为彼此了解时间不长、难以互相适应,加上总和过去几十年生活进行比较,容易造成“认识时间短、恋爱快、结婚快,离婚也快”的局面,令人惋惜。  相似文献   

18.
张建成  陈溪光 《社区》2005,(16):31-31
随着市场的日益繁荣,浙江省义乌市吸引了世界100多个国家的6000多名外国人来这里“淘金”。这些外国人有的已买了房子和车子,把家安在义乌,有的租住在义乌的居民家中,他们与当地居民交流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谱写——“爷爷、奶奶早上好!今天天气好,我上你们楼顶晒被子。”上午,租住在浙江省义乌市鸡鸣山社区江东四区22幢1单元二楼的约旦人依麦德·那什万与妻子抱着一床云丝被上楼晾晒时,正好碰见房东贾永顺与老伴下来倒垃圾。依麦德随手接过贾永顺手中的垃圾袋说“:爷爷,你们就别下去了,这垃圾等我晒好被子会带下去…  相似文献   

19.
    
“张爷爷的病又犯了!“大家听了这个不幸的消息都纷纷跑到张爷爷的家。我一进屋就听见一个陌生的声音:“时间就是生命,快送医院!“话音刚落,几位叔叔应声而出,立刻到路口拦车。一会儿就见一辆奶白色的面包车迎面驶来。好心的司机叔叔毫不犹豫地将张爷爷抬上了车。望着远去的面包车,我不禁一阵辛酸。谁家不知,哪个不晓,张爷爷的儿子正服兵役。张奶奶又刚去世不久,家里只剩下张爷爷一个人,现在他又生病了,真是祸不单行啊。第二天,听说张爷爷经过及时抢救,已经脱离了危险,我们才松了一口气,大家都到医院探望张爷爷,看见张爷爷坐在病床上  相似文献   

20.
爷爷不是我的亲爷爷,奶奶也不是我的亲奶奶,是上天对我的眷顾让我成了他们的小孙女。1996年10月11日,范用先生对我说:“我给你看本世纪的一大奇迹。”他乐陶陶地拿出一本家庭刊物——《水})。《水》只有16开大,20几页,部分文章是手稿复印件,部分是电脑打字。《水)}的创办人是87岁的白岌才女张允和。我早已听说张家四姐妹是秀外慧中的美女,看到这样的一本柔情似水、朴素典雅的刊物,更加心驰神往。正巧,我做张家女婿周有光先生的《语文闲谈})的责任编辑,於是我得以登门求“水”。一进书房,看见桂著二老在花丛中读书的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