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问题教学法"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以"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合作解决问题"为目标,以"激趣性提问——迁移性提问——铺垫性提问——探究性提问——发散性提问"为途径,分别阐述"创设问题"的技巧性。该文从"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这一教学理念出发,阐述问题教学法的必要性,论述了问题教学法的主要内容、模式及方法,并以教学实例佐证。  相似文献   

2.
"问题式学习"是在《新课标》指导下的一种创新学习,创新学习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式学习是一种高规则的学习,在本质上是实践性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通过"问题式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敢于问"问题"、给学生创设问"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教给学生问"问题"的方法、适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解决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起学生讨论的热情,这是创新学习课堂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3.
<正>截至去年11月4日,中央巡视组对10个省区市和3个单位的第二轮巡视反馈报告——"问题清单"已全部公布。"老大难"问题的"病毒变异"去年第二轮对10个省区市的常规巡视和3个单位的专项巡视所反馈的"问题清单",延续了第一轮的"无遮无掩"。观察13份"问题清单",可以发现,被巡视对象存在的腐败问题、作风问题林林总总:既有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也有一些新情况;既有一些"共性"问题,也有存在于个别地方和单位  相似文献   

4.
“罗森塔尔效应”在转化“问题学生”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柳 《管理与财富》2009,(12):47-47
本文从"问题学生"入手,着重分析了"问题学生"形成的学校原因,引入并运用了教育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在转化"问题学生"的方面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5.
理解"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前提不仅是历史"在场"人的场域表达,更是"什么是问题"和"什么是主义"的必然判断。回顾那场论争的实质,一方面要借鉴已有范式的叙述,另一方面又要进行文本的还原和重读。在此,李大钊和胡适都在针对"出场"语境的逻辑和"在场"实践本身进行明确的界定,从而在后续的探讨中进一步地明晰了:"问题"即是"主义","主义"即是"问题","问题"不等于"主义","问题"离不开"主义"。最终,李大钊言及的主义要"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生一种适应环境的变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开启了伟大的启蒙。  相似文献   

6.
社论社评     
全局性、系统性治理环境问题,先必须意识到"环保问题"绝不只是"环保的问题"。环保已经是个"大政治"、"大社会"的问题。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对现行发展方式、公共治理方式、居民生活方式来一场彻底转变。2013年4月8日《环保是个大政治》社评瞭望东方周刊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包涵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与矛盾,涉及到自然、经济、社会多个层面."三农"问题的形成,是我国人多地少、小农经营、长期城乡分割和过度城市偏向型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的结果.由于"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和其形成的历史性,寄希望于短期内通过单项的农村改革来解决是不现实的.要全面解决"三农"问题,首先必须长期而不是短期地关注"三农"问题,从社会历史和国家安全的高度认识"三农"问题.本文尝试采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从农村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角度出发,提出"生态农村工程"的概念,期望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教师的"问题意识"是密不可分的,教师的"问题意识"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保证.然而,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往往忽略了教师"问题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面对社会转型期青少年品德水平"一再"滑降的严峻现实,人的品德降退到一定程度后决不能再滑落的"临界线"问题,即青少年品德的"底线"问题,就成为我们难以回避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戴吉  郭一红 《决策探索》2007,(14):36-37
一、"问题大学生"的理论界定 (一)"问题大学生"的定义 "问题大学生"主要指在教育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教育结构和教育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一系列问题行为的高校学生."问题大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指违反道德准则、不利于身心健康、不利于学习和生活、不利于他人和环境的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王老吉"与"加多宝"关于"王老吉"商标一案为切入点,发现其中现存的知识产权问题,主要是商标许可问题包括商标许可的类型和商标许可的使用期限、商标许可合同的效力,包装装潢权问题和著作权侵权问题是"王老吉"商标之争的问题延伸;从企业、政府和立法机关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说明如何进行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12.
<正>在日常工作中,很多公共部门或事业单位都会存在"问题下属"。由于体制等多种原因,这种"问题下属"难以被清理出局,给部门或单位造成了管理障碍,并最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改革发展效率。"问题下属"形态各异,有的懒惰怠慢,有的倚老卖老,有的凭借"关系"拒不服从管理,有的时时处处跟领导对着干,有的无事生非制造麻烦和矛盾。这种无事生非的麻烦制造者就属于"刺头型问题下属"。与其他"问题下属"相比,"刺头们"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问题倒逼"是我们党倡导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论的哲学思想和智慧。如何增强问题意识、创新意识,改革完善"问题倒逼"工作方法及运行机制,更好发挥"问题倒逼"工作方法的社会效益;如何增强超前意识、引领意识,在运用"问题倒逼"工作方法时多看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三农"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它直接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从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一直到今天,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并解决"三农"问题。而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直接关系着"三农"问题的解决,因此,本文以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立法入手,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未来改革与发展方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学校教育中,虽然问题学生的比例不多,但教育难度极大,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影响较大.根据学生的心理,个性等特点,找出转化"问题生"的切入点,从"认识问题生,了解问题生心里,循序渐进,严爱得体"四个方面对"问题生"开展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私营经济发展30年:理论争鸣和改革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私营经济从无到有,从不允许发展到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一个曲折但又是势不可挡的快速发展过程。其间,有关私营经济的性质、地位、作用问题,姓"社"姓"资"问题,是否存在"剥削"问题,私营企业主能否入党评劳模问题,"红帽子"现象与私有财产保护问题,私营企业的"原罪"问题,市场准入与平等竞争问题,以及私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等,在经济界和经济理论界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并对改革实践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即从理论争鸣和改革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展开对涉及我国私营经济发展的这些重大问题的讨论的回顾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当前的农产品价格问题和政府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不断增加"三农"投入,扩大"三农"补贴范围,完善解决"三农"问题的体制机制,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对这种善政养民是满意的,可以说"三农"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但是,当前的"三农"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  相似文献   

18.
吕力 《管理学报》2012,(4):506-515
"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的根本性问题包括:何谓中国、如何认识、怎样直面、西方管理理论能不能"直面中国管理实践"以及是否存在"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为了回应这些问题,中国管理学术界需要将目前片段式的、有感而发的、单一视角的反思推进到理性的、多视角的、系统化的反思阶段。这些系统的反思可以称之为"元管理研究"。元管理研究的问题可分为管理本体论问题、管理认识论问题和管理方法论问题。虽然元管理研究并不能给这些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但它通过更深入地指出这些问题的来源促使人们不断接近问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主要表现在认识上有误区,体系上有盲点,态度上有抵触,能力上有短板。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要提高站位促融合,着力解决"不知融"的问题;体系配套促融合,着力解决"不好融"的问题;强化考核促融合,着力解决"不想融"的问题;提升素质促融合,着力解决"不会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肖星星  邓川 《经营管理者》2013,(28):81+393-81
"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解决"三农"问题,就首先要解决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民的收入问题,收入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民的就业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成为就业问题的重点。本文以内江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了内江市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特点,提出了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