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频繁爆发,我国虽然并未发生金融危机,但是我国的区域性金融风险却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区域金融风险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探讨了区域性金融风险对我国宏观金融的影响与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2.
西方金融理论根据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宏观金融理论和微观金融理论两部分。微观金融理论以金融市场为研究对象。以 2 0世纪 50年代初为分界线 ,西方微观金融理论大体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50年代以前的微观金融理论可称之为古典微观金融理论。 50年代初期以后的微观金融理论可称之为现代微观金融理论 ,它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 ,充分运用数学和模型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 ,特别是发展了“无套利”的分析方法 ,所处理的主要是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金融决策问题。公司金融理论和资本市场理论构成现代微观金融理论的核心理论基础。学习和研究现代西方微观金融理论对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理论的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金融学主要研究三方面的问题.标准金融理论与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的范式各具特点.行为金融理论以全新的研究范式向标准金融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标准金融理论既有其理论的完备性和成熟性,也有一定的缺陷性;同样,行为金融理论既有其理论的先进性和不成熟性,也有一定的可发展性.行为金融理论的成熟发展必须通过构建自己的核心理论模型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金融支持是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内容。从中国区域经济开发的实践入手,对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天津滨海新区开发、深圳综合配套改革等重要的区域发展过程中国家出台的重要金融支持政策进行梳理,从而为中国其他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金融支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对金融深化理论的系统反思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基于目前在金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中出现的对金融深化理论的一些误解 ,将该理论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反思。该文认为 ,金融深化的理论基础并非是许多研究者所主张的新古典的价格理论 ,同时认为对其基于信息经济学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理论与实践上的批评也是不具说服力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经济区域化特征明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共存,区域金融结构的差异问题越来越突出,东中西部的金融发展差距还在拉大。研究并解决区域金融结构的差异、促进地区金融和地区经济的和谐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我国科技金融区域发展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和计算我国各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发现我国科技金融发展区域差异较大。从整体上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科技金融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且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严重依赖财政支出。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区域科技金融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更多地取决于当地的科技基础。为此,发展科技金融首先需要增强科技实力,明确界定财政科技投入在科技金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和计算我国各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发现我国科技金融发展区域差异较大。从整体上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科技金融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且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严重依赖财政支出。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区域科技金融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更多地取决于当地的科技基础。为此,发展科技金融首先需要增强科技实力,明确界定财政科技投入在科技金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增长极理论的演进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增长极理论认为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地方,总是以不同的强度出现在一些增长极上。市场力量不是倾向于缩小而是扩大区域经济差异。为了克服市场的"低效率",政府应采取"战略性"区域经济政策刺激落后地区的发展。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差距早已超出了公平和效率目标的许可范围。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完善,并进一步强化政府区域经济政策的积极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西方经济学中的信誉理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誉机制是保证契约诚实执行的重要机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信誉越来越成为影响现代企业成长的重要因素。在一个社会中,企业的信誉主要受博弈次数、产权和法律制度、竞争的环境以及政府行为的影响。信誉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加大对产权的保护力度;进一步消除垄断,引入更为开放的竞争政策;加快建立对失信者的惩罚机制;建立健全信息传输体系,发展我国的信用管理行业;政府应加强社会信用观念的培养,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梳理报酬递增理论发展线索的基础上,总结了近些年探讨报酬递增源泉的理论方面新进展,从中概括出报酬递增理论发展的特点。同时立足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为中国增长过程中步入报酬递增的良性运行机制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供给决定需求,还是需求决定供给,一直是西方经济学争论的问题.不同时期和不同经济环境中,时而供给决定论居主导,时而需求决定论占主流.由于对供给、需求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同,导致对供给和需求这两个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何者更为重要的观点各异,有的突出需求,有的强调供给.短期分析,特别是在经济萧条时期,需求对供给和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但长期分析,供给、尤其是有效供给才是扩大需求和促进增长的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西方经济学则认为,利润是支付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报酬。对两者进行比较和融合的探讨,是经济学界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从马克思主义利润学说四个发展过程和西方经济学的利润理论四个发展阶段看其学术意义,分别论述马克思主义利润学说和西方经济学的利润理论,对两者进行比较和融合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论,并非"劳动价值论一元论",而是"效用/劳动价值论",或曰"生产力(率)价值论",它体现并贯彻了生产力决定性.被长期误为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正宗"的"劳动价值论一元论",源于考茨基在"批修"时对马克思的错解,应予否定;西方经济学的宏观要素价值论及微观效用价值论与马恩有相通处,我们应批判借鉴.  相似文献   

16.
西方的现代化就是合理化的过程,而合理性原则在现代西方政治中展开为民主、法制以及行政管理中的官僚制。由于工具合理性排斥了价值合理性,所以,以原子个人主义为基础的西方现代政治面临着价值虚无的问题。合理性原则在我国现代政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社会主义政治可以把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相互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7.
西方经济学中价值理论的历史命运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经济学中价值理论的发展史以马歇尔均衡价格理论为分界线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是一个由劳动创造价值的一元价值理论向多种因素,特别是非劳动因素创造价值的多元价值理论过渡的阶段;后一个阶段是一个价格理论替代价值理论的过程。价格理论之所以替代了价值理论,不仅与价值理论的阶级性、辩护性以及西方经济学统一价值理论体系的缺乏有直接的关系,而且与价值范畴本身的抽象性以及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有着密切的关系。价值理论的历史命运以及价值理论和价格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中的不同地位,反映了两大经济学体系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是财务学研究的重要基石,现代企业理论不同流派对企业性质的不同理解,引致对财权认识的本质差别。以不完全契约理论的企业所有权方式定义财权是当前研究的主流。基于最佳完全合同等经济学最新研究成果,财权的经济学认识可以分为契约观、生产观与综合观。经济学视角下的财权特征主要体现为:源自财产所有权,涵盖剩余权利,强调可辨别影响权利,并主要指向重大权利。  相似文献   

19.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自由主义思潮复归过程中兴起的重要学派。该学派从交易费用、产权、制度的构成和变迁等角度展开分析,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派对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基本假设的合理化修正、方法论取向上对历史方法的强调和案例研究方法应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西方经济学主要是实证分析。实证主义方法在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现象描述、数量分析等方面均有其独到之处,大大推动了经济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