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受到了消费需求疲软的冲击 ,在居民收入增加的同时 ,消费需求却没有相应地增长 ,而居民储蓄在大量增加。已经有大量的文献对这种情况进行了研究 ,笔者构建了一个预防性储蓄模型 ,并以此为理论基础 ,详细分析了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 ,由于不确定性的增加 ,居民的预防性储蓄随之增加 ,说明这是中国居民消费需求疲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黑龙江省消费率结构、收入增长与居民储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国企改革进展,非国有经济的现状,以及农 村市场所面临诸多不利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考察,探讨了这些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分析了黑龙江省消费需求不足的诸多原因.  相似文献   

3.
陈勇勤 《南都学坛》2011,31(6):116-121
价格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人们一直想弄清价格决定的基本原理。间接反映消费价格的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居民消费水平等,其中恩格尔系数是常用的评判依据。从1978年以来居民收入与恩格尔系数之差逐渐加大,由此居民储蓄增加成为可能。居民储蓄增长速度明显超过了收入增长速度,出现"超储蓄"现象。居民储蓄成为价格波动的一个影响因素。居民储蓄破坏了消费品的产出和购买之间的供求平衡,同时又实现中间产品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供求平衡,这同样使总供求均衡无法实现。减少今天的消费等同增加将来的消费。那么,假设减少今天的消费导致消费品供大于求,而这将增加存货,那么中间产品即便增加了也没有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4.
居民储蓄是国民储蓄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储蓄的快速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但过高的储蓄,必然伴随着投资或消费的不足。本文通过对影响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国民生产总值、利率水平、政府政策以及居民收入差距对储蓄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分析,针对我国偏高的居民储蓄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受到了消费需求疲软的冲击,在居民收入增加的同时,消费需求却没有相应地增长,而居民储蓄在大量增加。已经有大量的献对这种情况进行了研究,笔构建了一个预防性储蓄模型,并以此为理论基础,详细分析了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不确定性的增加,居民的预防性储蓄随之增加,说明这是中国居民消费需求疲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我国居民储蓄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居民储蓄持续而快速的增长 ,正确分析居民储蓄过快增长的利弊有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所以应该详细分析影响居民储蓄的因素 ,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对我国居民储蓄行为进行实证研究 ,得出只有加快经济建设 ,不断增加居民收入 ,维持物价稳定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有效的刺激消费 ,合理的控制储蓄量  相似文献   

7.
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社会保障会影响和改变居民的储蓄与消费模式.中国社会保障供给与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存在相关性的分析表明,中国社会保障缺失可以解释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镇居民的储蓄行为及连续多年居民储蓄居高不下的现象.同时,居高不下的居民储蓄也说明了中国城镇社会保障存在供求缺口,亟须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影响民间储蓄自觉转化为投资的因素是居民储蓄所有者结构、民间储蓄的潜在用途结构、居民对未来的经济预期和消费预期,以及金融机构对普通市民投资消费的支持力度.政府应采取切实的措施,架起由货币市场通向资本市场的桥梁,积极引导居民理性投资.  相似文献   

9.
随着区域相关体制和制度的变迁,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储蓄的基本经济行为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储蓄宏观上表现为储蓄结构单一、不受利率变化的影响、边远地域的少数民族居民储蓄总量较低;微观上表现为储蓄动机带有预防性、储蓄需要带有强制性、储蓄决策带有计划和理智性。储蓄作为消费的余项部分和投资的重要来源,对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引导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储蓄行为,保障甘肃经济的通畅运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居民储蓄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包括,居民收入增加,信贷消费没有得到全面普及,居民消费水平处于长级储备期;城乡居民的投资渠道狭窄,消费制度改革迫使居民将储蓄作为最钟情的投资方式;消费领域信用水平低下,价格心理预期走低,使居民即期消费下降;高收入阶层消费饱和,投资渠道不畅,货币沉淀于长期储蓄。因此,消化这些巨额资金的有效途径是,加快发展直接投资;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即期消费行为;尽快建立和规范信用体系,推动消费信贷全面普及;调整产业结构和供给结构,转化高收入群体的长期储蓄为有效购买力;加大规范市场秩序力度,提高消费领域信用水平  相似文献   

11.
借鉴预防性储蓄理论,通过对山西居民高储蓄现象的实证分析,发现重化工产业结构存在高储蓄效应。其传导机制是:在重化工产业结构下,工业的波动性大,居民收入不确定性大,导致居民预防性储蓄较大,从而表现出高储蓄率现象。本文的启示是:我国产业结构的持续重型化导致的较强的经济增长波动性,可能是居民储蓄率不断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其警示意义是:保持产业结构的适度均衡对于经济的长期协调发展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宏观收入分配结构变化对宏观经济均衡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我国历年收入法GDP和资金流量表分析了宏观收入分配结构中劳动者报酬不断下降的变化趋势,分析了该趋势对消费和投资关系、流动性过剩的影响;提出:矫正过分的企业偏向制度政策体系,构建企业与政府及居民相互间公平合理的经济关系、适度提高劳动者工资性收入和加强单位社会保险付款政策力度、完善收入再分配政策、扩大政府消费促进居民消费等政策建议,调整宏观收入分配结构,优化投资消费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研究是消费理论研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就深圳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状况、特点和影响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分析,并用双对数线性支出模型估计各类消费项目需求的收入弹性,和排除价格比值波动因素后的消费需求收入弹性,为进一步分析深圳居民家庭消费规律提供统计依据。  相似文献   

14.
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的关系是经济学者研究的重要问题。对政府消费做出界定后,引入滞后一期消费及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作为变量,使用差分方程、G 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等方法实证分析中国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经济解释,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回顾了国外社会保障制度对储蓄的影响问题的理论研究。结合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和储蓄数据,分析了中国转移收入对储蓄影响状况。得到的结论是,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转移收入增加减少了居民储蓄。从不同收入阶层看,转移收入对储蓄的影响多体现在高收入阶层,对中低收入家庭储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结合消费函数理论和城镇化发展相关理论,分析了收入视角下城镇化质量影响居民消费的内在机理,即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绝对收入,稳定居民收入预期,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而对居民消费的扩大起到促进作用。在对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质量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利用2005—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镇化质量通过作用于绝对收入、收入预期和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城镇化质量、绝对收入、收入预期对居民消费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进一步通过交互效应分析发现城镇化质量能够加强绝对收入以及收入预期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而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不明显。针对这一研究结论,建议注重推进人口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优质公共服务的城乡均衡供给。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数据,对消费结构进行聚类划分并将其分为3个阶段。在聚类分析基础上,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演变过程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呈现出由低向高层次的发展趋势。并得出了在现阶段应该注重居住、家用电器、医疗保健和交通通讯的消费对扩大内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我国1978—2013年的财政支出数据和居民消费水平数据,使用状态空间模型,结合卡尔曼滤波迭代算法,分析了我国政府消费性支出对居民消费支出的长期动态作用。实证结果显示:我国政府消费性支出对总体居民消费存在长期的引致效应;效果先增大后减弱,在1998年左右达到峰值;政府消费性支出对于城镇居民消费的引致效应在大多数年份大于农村居民消费的引致效应。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对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98-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消费"棘轮效应"显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家庭财富、社会保障支出对当期消费具有促进作用;政府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当期消费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