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斯密和其他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虽然在劳动价值论的研究方面作了重要的科学贡献,然而他们只注意量的研究,没有研究劳动为何形成价值,因此他们的劳动价值论的一个重大缺陷是不能够指出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区别与联系。有些同志对马克思对斯密价值论的评述有着重大的误解。他们认为斯密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价值内在尺度和外在尺度的区别与联系,不适当地肯定了斯密提出的购买劳动概念和自然价格论。马克思说,他的劳动价值论是斯密和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我们正确认识马克思对斯密劳动价值论的评述,不但是有关正确了解古典学派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史,而且涉及到正确理解马克思对斯密劳动价值论的革命变革,因此我们有必要讨论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主张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同时主张根据现实生活的发展实事求是地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此,本文论述了以下问题:一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当代遇到的挑战;二是坚持原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否定资产收益权所带来的矛盾;驳斥了所谓“非劳动生产要素创造价值”的观点,指出必须区分价值的创造与价值的分配;三是提出商业劳动也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价值论与自然资源价值决定的内在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学界认为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定义中,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是缺失的.从表面上看,这种观点没有错.但从发展的角度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已经包含了自然资源潜在价值决定的思想,可以成为解释自然资源潜在价值决定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世界科技革命勃兴和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和劳动价值,出现了许多不同于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时的新特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要求深化劳动价值论认识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它的挑战。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是关于不同历史条件下商品价值的普适性和惟一正确性理论;是关于经济全球化参与当事方双赢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 ,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被视为新经济中最具代表性和最活跃的高新技术产业。从坚持马克思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 ,拓展生产劳动的内涵与外延 ,重新认识价值的创造过程 ,对于进一步认识新形势下的劳动价值创造问题具有更广泛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价值论和当代西方经济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论,并非"劳动价值论一元论",而是"效用/劳动价值论",或曰"生产力(率)价值论",它体现并贯彻了生产力决定性;被长期误认为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正宗"的"劳动价值论一元论",源于考茨基在"批修"时对马克思的错解,应予否定;西方经济学的宏观要素价值论及微观效用价值论与马恩有相通之处,我们应批判借鉴。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劳动价值论是以马克思经济学为基础的科学。指出正确认识劳动价值论应澄清两种误解 :第一、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即只有体力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或认为劳动价值论中排除了科技工作者的劳动 ;第二、将马克思的价值论与财富论混同。阐明科技工作同样属于生产商品和价值的生产劳动 ;论证了马克思的价值论与财富论既有统一又有区别。特别指出要结合新的现实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8.
建立生态价值论丰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已迈进可持续发展新时代的今天,建立生态价值论是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的需要,也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重要表现。探讨如何在传统经济学价值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以生态经济价值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价值理论,可以进一步论证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9.
世界科技革命勃兴和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和劳动价值,出现了许多不同于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时的新特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要求深化劳动价值论认训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它的挑战,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是关于不同历史条件下商品价值的普适性和惟一正确性理论,是关于经济全球化参与当事方双赢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深化认识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文章中,有些看法有悖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混淆了劳动价值论中的一些基本范畴。因此,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必须走出若干认识误区,要正确理解以下范畴:使用价值与价值、生产使用价值的要素与创造价值的要素;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因素与决定价值的因素;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价值与价格;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价值创造与价值转移;劳动价值论与财富论;价值创造与价值组成;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价值论研究和哲学的价值论转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的价值论在 2 0世纪末实践标准的讨论中诞生。市场经济所形成的多元价值及其冲突是价值论研究经久不衰的深广社会背景。 2 0多年来 ,我国学者对价值论的研究重点 ,形成了由评价论到价值论 (基本原理 )、再到评价论、再到价值观念论的轨迹。价值论研究促进了哲学本体论的价值论转向和哲学认识论的价值论转向。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们的价值哲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学科层面看,价值论是继存在论、意识论之后形成的一大哲学基础理论分支。在学说层面上,导致“价值论空白”的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非学术的社会因素,二是传统哲学体系及其思维方式对于价值问题的可容纳性问题。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必须把人类生活实践及其历史发展作为价值论研究的最终“文本”,深入到实践结构的内部去揭示价值现象的基础和地位,要用具体的历史的主体分析方法来把握并揭示价值现象的本质,坚持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即共产主义”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3.
自 16 6 2年威廉·配弟提出劳动价值论以来 ,人类对价值问题的争论已有 340年的历史 ,作者认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 ,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必须正确把握七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西方哲学的起源和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这一方面体现为西方哲学对本体的设定和持守,另一方面又展现为对哲学样式及其转型的理论显示。事实上,从更细微的环节分析会看到,在希腊哲学的早期就孕育着哲学板块的某种精神的“裂痕”。在这一“裂痕”的精神版图上可以比较精细地展现着西方哲学固有的、内在的“缝隙”。在此前提下西方哲学自身板块中所包含的深层的“异质性”之存在就有了自身的依据。从历史演进的逻辑观察可以看到,由形而上学自身所引发的对真理本身的沉思与对实践智慧的理解之差异,在西方哲学持续的进程中,有着“海德格尔的路标”式的意义,或许在这一分析的路向之中,才能理解西方价值哲学的双重意义。继而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中领略马克思价值哲学的形而上之追求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经济学中价值论的变迁及其原因分析入手,结合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分析的根本目的的认识,探究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对立的根源所在,提出了对待西方经济学以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应有态度。  相似文献   

16.
社会价值,作为社会对个人所具有的价值,具有客观性、重要性、复杂性、多样性、动态性、可比性。对社会价值的评价应该坚持公众性和实践性。社会价值论的研究对象包括作为价值主体的个人及其需要、作为价值客体的社会及其各方面的发展,以及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社会价值论的研究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借鉴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数学系统科学的多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质量观:从认识论向价值论转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高等教育精英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是以认识论为其哲学基础的,高等教育以传授高深学问为宗旨和质量标准.在高等教育由精英阶段步入大众化阶段,由于时代的变迁,高等教育由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关涉到更多利益相关者;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基本价值诉求,成为高等教育质量新的历史使命.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哲学基础逐渐由认识论向价值论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需要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寻求合理的高等教育质量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儒学的德性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的价值哲学思想,建立在“天命之调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一哲学基础上。“天——性——道”这一以人为中心的环状结构,体现出儒家的人本哲学思想。儒家的价值哲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人生价值观上形而上学基础“天命”是其终极价值源泉;作为价值尺度的“德性”为其核心;“修齐治平”是其价值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价值论转型及其哲学方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问题不是与价值论转型相伴生,而是与人类相伴生的问题;价值论在中国的转型特点有别于百年前在西方的转型,它是在马克思主义的轨道上、中国自身的历史中、新的世界文化视野下的转型,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和历史主义原则,传统文化的内在影响,超越片面的地域文化观念和狭隘的民族国家观念,是其基本特点。价值论与本体论、认识论共同面对的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属于同一哲学层面,是哲学的分支,这一哲学方位决定了它不是对哲学自身的反思,也不是对不同领域中具体价值问题的应用研究,而是以人与世界的关系为基本范畴对价值一般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新康德主义者顺应着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向,拒斥形而上学,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法,利用新兴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最新成果,构建了比较系统的哲学理论,不仅使得传统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得到了更加系统和深入的研究,而且构建了新的哲学学科:价值哲学。价值哲学的构建,不仅是哲学领域的开拓,而且也给德国和西方的文学思想提供了新的哲学视野和思维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