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晋至五代这一历史时段,伎艺传播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传播主体的多元构成;二是跳荡的发展态势与传播手段的灵活多变;三是信息的及时捕捉与伎艺的整合、传播。这些新面貌的出现,催发了戏剧不断走向成熟,在戏剧发展史上具有不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宋元时期瓦舍勾栏的百戏伎艺演出名目繁多 ,可概括为歌舞伎艺、表演伎艺和说唱伎艺三大类别。宋元戏曲作为一门高度综合艺术 ,主要是在瓦舍勾栏融合多种伎艺发展起来的。检视宋元戏曲所融合的几种主要勾栏伎艺 ,可以反观瓦舍文化所带来宋元戏曲的繁荣、变化和成熟  相似文献   

3.
文章根据归纳前人以及笔者新发现的共计四条有关唐代杂剧的材料 ,论证了唐代杂剧的四种基本形态 :歌舞戏、杂伎、博戏、谐戏。杂剧的这种最初形态 ,解释了宋代杂剧何以会有广窄之别的原因 :广义宋杂剧直承唐代杂剧的传统 ,包括歌舞戏与杂伎在内 ;窄义的宋杂剧专指滑稽剧 ,是宋代杂剧戏剧性因素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勾栏歌妓与元曲的繁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元时期,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出现了瓦舍勾栏。作为商业性质的演出场所,勾栏中汇集了多种积极因素,促成了勾栏伎艺的繁盛。戏曲作为一门高度综合的艺术,是在瓦舍勾栏中融合多种伎艺发展起来的,并成为勾栏伎艺的主体。当时的戏曲演员大多是歌妓出身的女性,她们的悲苦命运,成为元曲创作的重要素材;她们的高超技艺,征服了观众,为元曲艺术的繁荣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伎艺”一词,在我国古代是一囊括各种表演形式(包括技巧)的泛称,如:“伎艺毕给则贤”,“伎艺虽多,未有益也”。纵观伎艺发展,宋代是一非常重要的时期,无论在哪一方面,都呈现出空前的辉煌。宋代伎艺是宋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 一、宋代伎艺概说 宋代伎艺,最初统称“百戏”。诸种伎艺混杂无类,“如上竿、趯弄、跳索、相扑、鼓板、小唱、斗鸡、说浑话、杂扮、商谜、合星、乔筋骨、乔相扑、杂剧、叫果子、学像生、倬刀、装鬼、砑鼓、牌棒、道术之类,色色有之”。迄至南宋,“百戏”之内开始有了细微分类。“百戏,……相朴争交,……别有使拳,自为一家……。踢弄,……上竿、打筋  相似文献   

6.
中国戏曲究竟形成于何时?对于这个问题,戏曲史界的看法是很不一致的.有的说形成於宋元,有的说形成於汉唐,有的说形成於先秦,甚至有的说形成於西周等等.其中以王国维提出的戏曲大成於元代的说法为最早,也最有影响.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多次肯定了这一结论.在<古剧之结构>一节中他指出:“论真正之戏曲,不能不从元杂剧始也”.在<余论>一节中则总结道:“……我国戏剧,汉魏以来,与百戏合,至唐而分为歌舞戏及滑稽戏二种;宋时滑稽戏尤盛,又渐藉歌舞以缘饰故事;于是向之歌舞戏,不以歌舞为主,而以  相似文献   

7.
在宋代,一般来说,雅乐才能"荐之郊庙,施于朝廷"。杂剧的搬演,往往见于春秋圣节三大宴,目的是借杂剧演出以活跃场上气氛。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表演格局,还保留在迎神赛社的民俗活动中。戏曲的成熟与催生,有着多种复杂因素,民俗活动中的各种仪式及歌舞表演,也为各种伎艺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撑。当然,宋杂剧演出的真正市场,不是内廷,而是市井坊巷、勾栏瓦舍。文化市场的百伎竞盛,才是其生存的大环境。正是由于宋杂剧的生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才在艰难处境中争得"正色"的地位,顺利实现了中国戏曲发展机体上榫、卯的对接,成了向元杂剧过渡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试论元剧的繁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古代戏剧的形成,曾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萌芽和发展成熟的时期。大约在十二世纪至十三世纪的前半世纪,也就是我国宋、金时代,从秦、汉以来的巫觋、优孟、百戏、角抵戏、代面、踏摇娘、参军戏等表演伎艺和不成熟的戏剧表演,逐渐形成了有四五个固定角色表演故事的杂剧和院本,还有流行在浙江温州一带的戏文。虽然,除戏文《张协状元》可能是宋人之作外,其它宋金杂剧和院本,都没有作品流传下来,但是,许多研究  相似文献   

9.
古代戏曲是文学、音乐、舞蹈的艺术综合,也是古代各民族文化融合的艺术结晶。十六国北朝时期集中出现的一批古剧,促进了唐代古剧的繁荣,形成了以参军戏为标志的主流艺术,从而加快了古代戏曲形成的艺术进程,为古代戏曲的正式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艺术贡献。十六国北朝是古代各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时期,古剧艺术的集中兴起,得力于各民族文化融合这一历史契机,仅靠中原传统文化的自身发展,只能限制古代戏曲形成的艺术进程。  相似文献   

10.
戏剧的主要形式指戏曲、话剧、歌剧、舞剧等。戏曲,这是中国戏剧应用曲子这一文体作为剧本文词之后的称谓。话剧在中国出现仅有八十余年的历史,因此中国十九世纪以前的戏剧形式主要是戏曲。中国戏剧发展史,即中国戏曲发展史。 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的综合艺术,它包括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它从起源到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其来源不止一个,其发展线索也不会是单一的。因此,可以认为中国戏曲与多种艺术形式有着或多或少的渊源关系。 上古时代出现的诗、乐、舞三为一体的各种歌舞形式;西周出现的“俳优”伎艺;秦汉出现的“百戏”等等,这些表演艺术都孕育着某些戏曲表演的因素。 春秋战国时期,山东的诗歌、音乐、舞蹈都相当有水平。《诗经》是乐歌,有的还是舞曲。所以自产生起,便为周、鲁的太师和乐工所记录和保存。孔子就曾对其作过整理。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合《韶》、《武》、《雅》、《颂》之音。”民间流行的乐章,残存于《诗经》的《齐风》、《曹风》之中。齐国的《韶乐》曾经被孔子誉为:听过之后,竟“三月不知肉  相似文献   

11.
岭南古代地方志和碑刻里保存了不少戏曲资料。它们记录了岭南古代歌舞音乐和早期戏曲的生存状况、演出形态和社会文化环境信息,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官方和社会的意见。其内容主要包括本土音乐歌舞、中原传统音乐、俗节典庆演出等,也包括一些创作和批评,是研究早期戏曲形态和地方戏曲形成的重要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2.
从唐代开始,弄孔子、乱经传之优戏表演不断涌现。作为一种由学术论议、宗教讲经演化而成的以插科打诨为主的特殊戏剧形式,唐代“弄孔子”的活动始于宫廷,由优伶传及民间,形成化雅训为俗讲、化圣经为讹传的戏弄艺术。考察这一戏剧形式的演出与流播,有助于我们了解装扮表演孔子由宗教而伎艺、由伎艺而戏剧、由雅及俗的俳谐意趣中所隐含的关于唐代政治、宗教与文化生活的丰富历史内容。  相似文献   

13.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它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以及人物扮演等各种因素,是一种综合艺术。王国维在《戏曲考原》一文中指出:戏曲就是“以歌舞演故事”,从而揭示了中国戏曲以载歌载舞的形式表演故事的艺术特点,是最早而又比较科学的戏曲慨念。在历史的长河中,戏曲成为民族艺  相似文献   

14.
以武汉为考察中心可以看到,清末民国间,报纸与戏曲的关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报纸开辟戏曲栏目阶段,专刊性戏报阶段,戏报的成熟阶段。报纸在近代社会的兴盛,对戏曲生态产生了重要影响。报纸对明星效应的营构、戏曲改良的宣传、戏曲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和公共活动的报道,有利于戏曲的商业运作、自身的变革和发展空间的拓展,从而为戏曲的发展营构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宋代乐制的更革,带来宫廷伎乐及演剧活动的频盛,民间伎艺及杂戏杂剧不断输入宫廷。考察宋代制乐设官、正乐禁戏的过程,可以看出,宋代宫廷乐制的更革与官方用乐的种种规制,虽然对两宋戏剧撰演合一的发展态势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其中有抑制和束缚,也有推助和促动,需要仔细分辨;而教坊的立废、钧容直的蠲省,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宋杂剧演出在宫廷与民间的互动,从而推动了宋代戏剧史民间化、俗谐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通俗小说萌芽阶段,传播者主要是从业余民间艺人逐步发展而来的。到唐五代时期,传播者的范围已扩展到整个社会,就连宫廷中说唱伎艺的传播者也多讲述民间故事。并且,从里巷小语者到职业说话艺人,通俗叙事文学的传播者已经一步步走向专业化,而用白话创作通俗小说的书面传播者也已经出现在社会下层。  相似文献   

17.
中州地处中原,文化发达颇早,形成综合性艺术的戏曲的各种因素也较早地在中州出现,被学术界称作“古剧”的歌舞、优戏、角抵戏、参军戏、院本等艺术表演、技艺表演和戏剧表演也一代一代地延续,至元代杂剧成熟之前,形成了自己的“古剧”传统,在我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杂技     
中国杂技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表演艺术之一。广义的杂技是各种超常技艺的统称,古代又称为"杂伎"、"杂技乐"。在原始艺术综合发展的阶段,它与乐舞不分,成为当时文化的主导。  相似文献   

19.
宋代“说话”行业是城市商品买卖之一,说话业的繁荣发展和它的分工之细,是由宋代商业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分工之细所决定的。北宋城市经济已极繁荣,南渡后,商业资本更加发达,商业竞争亦愈演愈烈。各行各业的分工也就愈细。依《咸淳临安志》及《武林旧事》所记临安最著名商行有药市、珠子市、肉市、鱼行、花市、米市、菜市、布行等等,而为市民娱乐的伎艺也更为多样化,据《武林旧事》所载各种伎艺人就有五百十四人,伎艺五十五种。其中有些伎艺分工很细,如“傀儡”,有杖头傀儡专家张小仆  相似文献   

20.
新编古代戏的历史化与荒诞化洪忠煌在我国当代戏剧创作中,新编古代戏是一个热门的领域,因此,探讨一下新编古代戏的创作思路是很有必要的。所谓“新编古代戏”是纯从题材上来分类的,以此区别于“现代戏”和“传统戏”(后者在戏曲中是当然的古代戏)。这一概念似乎是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