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主要对审美文化、特别是青海审美文化的内涵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和阐释,旨在对青海审美文化形成一种理性认识,以便进一步促进青海民族审美文化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魂丽而壮美:论民族歌剧《壮锦》的审美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敦 《广西社会科学》2009,(10):118-121
对一个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认识,人们普遍习惯于持一种异域性的文化想象,也因此,一个民族最具个性化的原生态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往往也容易被遮蔽。壮族歌剧《壮锦》以其“瑰丽而壮美”的审美理想,对壮民族的情感世界、精神气质以及审美特征和审美诉求作了独特的思考和表达,同时也诠释了壮民族审美文化中一些曾经被遮蔽住的集体意识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3.
仪式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20世纪中国小说将人生仪式加以审美还原,形成不同历史阶段的审美范式。五四小说是一种民族启蒙与巫教仪式的审美范式,作家们通过巫教仪式的还原手法表达了民族启蒙的审美目的。土改小说是一种斗争理想与革命仪式的审美范式,具有从传统巫教仪式转向阶级斗争仪式,从宗教信仰转向革命理想信仰的鲜明特征。寻根小说是一种文化重建与世俗仪式的审美范式,作家们通过对古朴凝滞的世俗礼仪的还原式描写,努力探寻民族文化重建的途径,把小说推向了一个更为丰厚的审美文化场。  相似文献   

4.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葫芦丝音乐虽然是民族音乐的沧海一粟,但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葫芦丝乐曲的艺术表现形式日益丰富,葫芦丝音乐教育日益普及,葫芦丝音乐活动日益频繁,葫芦丝音乐已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社会文化现象,成为社会音乐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葫芦丝音乐的功能不断拓展到礼仪、文化传承、文化交流、审美教育、审美娱乐、医疗保健、环境重塑、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等方面,为弘扬民族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民族审美文化是各民族在各自的各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以民族审美活动及其成果为核心的,以及包容于各个文化领域的文化成果之中的,具有审特性和价值的民族文化观念和。物质产品。壮族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造就了有别于其它民族的审美文化。但目前尚无从民族审文化范畴角度对壮族审美文化的特征问题进行整体性研究。本文拟从这一角度探讨壮族审美文化特征问题。一、壮族审美文化特征在我们探讨壮族审美文化特征之前,不能不对与其密切联系的壮族文化特征进行一番探讨。有关壮族的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语言学等科学研究成果表明…  相似文献   

6.
某些植物词语在汉英语言文化里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喻义、象征意义,这是由于使用汉英语言的民族所在客观环境的相似性和人类文明的共性造成的。汉语民族和英语民族思维方式、民族审美心理、民族文学传统、自然环境和社会习俗、生活经验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同一植物喻体在汉英两种语言中虽然字面意义相同,但产生的文化意义却具有差异性,也就是文化喻义相异。而有些植物喻体在一种语言中会产生丰富的联想,而在另一种语言里却缺乏任何联想,这就是零文化喻义。此外,汉英植物喻体也有民族的文化喻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散文在漫长的发展建构中,已逐步形成了一套包括民族感情、智慧和精神在内的富于中国特色的“散文文化”.这种散文文化既是一种文学的写作,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文本体制,更是中国文化的主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因此,研究散文就不仅仅是研究一种文字的写作,而是探究深植于文化中的大爱和人文情怀,挖掘深藏于文字背后的民族情感原型和精神原型,使其更好地融入到当代文化建设中.中国散文所体现的文化生命理想、理想文化人格、抒情审美传统等,对当代文化的审美建构有着不客忽视的价值,就网络散文和全民写作而言,这种价值主要体现在自我和谐和和谐社会生态文化建设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语言学角度看,语言不仅仅是表达的工具,更是文化的主要载体。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构建着后人的主观经验和文化世界。如果说,民族语言积淀着民族的文化和世界观并以此构建民族成员的文化和世界观的话,那么,民族的文学语言主要积淀本民族的以审美情感、经验为核心的审美文化,并以此构建本民族成员的审美经验和审美观。因此,植根于民族语言传统,且能将这种语言传统中的民族审美文化内涵与自身当下人生经验和情感融通起来的作家,其创作的作品在表达个人当下独特的人生经验和情感的同时,往往积淀着丰厚的民族审美文化意蕴,显得浑厚自然。  相似文献   

9.
试论甲骨文的对称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虽然具有符号的性质,但是它没有停留在符号阶段,而是被用以表达民族审美情感的艺术载体,具有审美作用和美学价值.甲骨文就开始了这一历程.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象,甲骨文有一种对称的平衡美.李玲璞先生通过一千个常见的甲骨文字的形体进行十六字格编码统计,科学地说明了这个问题:“这些形体(甲骨文)所显示的图象都是按照平衡原则结构起来的,形成一种对称的平衡美.”甲骨文形体结构所具有的这种美,是民族审美心理的一部分,是对积淀在民族审美心理中的对称的美的反映,这种对称的审美心理一直体现在汉民族的文化艺术及风俗习惯中.本文将讨论甲骨文对称的特点,甲骨文对称性的两个来源,以及甲骨文对称性在民族审美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化误读中的证同审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误读作为世界文化交流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不仅影响着人们对异域文化的解读,而且直接影响到人们接受异域作品时审美效应的走向.证同审美效应就是在文化误读中出现的特殊审美现象.它是接受主体借异域艺术符号来抒本民族之情的一种"先得我心"的审美心理反应,也是主体对于异域文化的硬性同化过程.这种证同审美效应与共鸣效应有着本质不同,它主要表现为某一民族从异域作品中所获得的独特审美认同感,因此,我们不可以把证同效应与共鸣效应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1.
文艺美学研究的人类学转向为文艺美学研究提供了方法上的更新,使文艺美学研究更趋具体化、经验化和实证化,也促使了审美人类学的兴起.审美人类学以当代人的审美经验尤其是少数民族审美经验为研究对象,拓宽了文艺美学的研究对象.在审美人类学视野下,认同问题是个具体的、文化的、地方性的问题,在文化的不同层面上反映不同.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在全球化背景下变迁的调查和分析,探讨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审美活动在建构民族文化认同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实现的条件和内在机制,将对探讨民族文化认同途径的多样性和民族文化认同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化审美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个国家由于民族、地域、历史、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便产生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文化渊源对于受众的审美认同与接受则会产生很大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影视艺术创作来讲,更需要把准各民族文化的独具审美形态,将各自的民族性格与文化形态在电视剧中予以真实、形象化的展现,从而带给观众较强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语境中,承扬民族文化、张扬民族精神,是民族儿童文学创作面临的大问题。民族儿童文学作家常以一种世所罕有的审美敏感去表现边地的自然万物,或以魔幻性叙事来构筑民族儿童审美的形象体系,或以发展的、理想的视角展示当下民族儿童的现实,都表达出生命的另一种绚丽和辉煌、生活的另一种奇异和深邃、生性的另一种善良和刚强,使民族精神在民族儿童文学中得到独特的呈现和体现。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7,(9):237-244
在西学东渐的进程中,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处于一种特定的以西方文化观念、艺术价值标准、审美评判尺度为主导的文化语境下。这是一种被西方"他者"化的殖民文化心理因素造成的现代艺术理念,它在潜移默化中瓦解着中国艺术家自身的民族艺术自信和艺术审美价值观。为此,构建本民族文化自信和消除殖民文化心理,将成为中国现代艺术能否健康发展和拥有国际话语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延边地区民族文化研究与旅游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边是不同民族文化交融的地区 ,朝鲜族聚居这个地区具有双重文化 ,构成独特的一种边缘文化。从旅游审美角度看 ,这种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旅游资源 ,由于是边缘文化 ,这就扩大了旅游复盖面 ,能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6.
广西彩调是在南疆多民族文化土壤中孕育发展起来的,融合了壮、汉、侗、苗、瑶、仫佬等12个民族的文化和民族情感的戏曲艺术,其独特的审美文化内涵来自边疆民族叙事题材及其蕴涵着的多民族审美文化意蕴。这些民族题材剧目生动展现了南疆民族倚歌择偶的婚恋习俗、风情各异的节日民俗、富于壮民族特色的丧葬习俗以及富于少数民族特色的信仰习俗等。  相似文献   

17.
苗族姊妹节有三种代表性服饰,这些服饰具有展示苗族文化艺术、突显苗族历史印迹、识别苗族女性社会角色的三大文化功能,体现了社会的评判、认同的从众、文化与财产的传承、民族的审美四种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比较集中的地区。在我国56个民族中,有51个民族聚居在西部,各民族在长期社会发展过程中,都拥有各自悠久的历史文化,从而形成了西部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西部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各民族的语言文字、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风俗民情等方面。关于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进行,即: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整合和变革速度;民族文化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9.
文学的审美潜在着生命的强力,人面对文学作品并进入鉴赏之际,就是把他的深度展开在审美对象中。在审美情态中,每个人完全是他自己,而且被他全部的审美经验充满着。但是,作为审美意识与经验,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它必然烙印着民族文化的印记,深深地积淀着民族的心理特质。因此,审美者的审美个性乃是民族审美特性的呈示。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自然也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本文试就中国古代文学审美思想的特征,加以梳理,对认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或许有抛砖引玉之义。一、内在美的追寻文学作品作为审美形式,它主要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壮族服饰的审美意蕴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服饰是一种审美符号与情感指符,它是壮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壮族审美心理的物化,汇集了壮族的传统文化,蕴含着壮族对关的创造和对美的追求,投射出强烈的壮民族传统审美情感之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