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中国文学的艰难蜕变时期,苏曼殊的小说叙事艺术具有探索性的意义。小说《碎簪记》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使一个三角恋爱的哀情故事多了几分神秘,增添了读者的情绪感。不过由于“余”的“喧宾夺主”,小说的叙事也显得生硬而不圆滑,人物刻画囿于传统而突破不足,凸显了苏曼殊小说的转型期特征。  相似文献   

2.
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巧妙地选取动物叙事视角,使文本取得陌生化的叙事效果;并通过游移于可靠与不可靠之间的叙述者“猫”来对其见闻和感受进行详尽的叙述和评判,引起读者对小说所述情节及社会现象的深思;小说还采用人猫互文的叙事策略,使人与猫的命运形成隐喻性同构,体现出独具一格的叙事艺术范式,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和丰富的审美价值,凸显出夏目漱石在小说创作上的求异与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
一个世纪以来,读者对<黑暗的心脏>一书一直兴趣不减,意义的不确定推动着研究持续不断,虽然研究者已经运用了各种各样的视角、方法,但探讨空间仍然相当大.文章运用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叙事者概念和普洛普的神话模式来发掘康拉德的叙事策略和叙事结构,以及探讨所产生的结构意义.  相似文献   

4.
《枯枝败叶》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发表于1955年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由众多不同的片断组成,叙述了一家祖孙三代面对上吊身亡的大夫时的所见所思,因此小说的叙述以第一人称“我”来完成,但在不同片断中的叙述者“我”却时常在祖孙三人间变化;小说的叙述时间只有一个小时左右,故事时间却近30年,故事的场景也被作者局限于死者的居所,但故事背景却涵盖了具有典型象征意义的马孔多镇、甚至整个拉丁美洲,表现了与《百年孤独》相类似的主题,显示了作者极高的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5.
《简·爱》通过文本的对话性展现女主人公在不同时期探索自身主体性的成长过程,小说的叙事方式也伴随着人物主体性的逐步形成和女性心理成长的轨迹,探索事实真相与道德升华之间的平衡点,以女性的视角探求叙事方式与故事的可信度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情节的设置以及叙事方式的渐变开辟新的获取话语权力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九十年代初期,新写实小说由于它先天的不足,很快地走向了衰弱.而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池莉无疑是聪明的,在九十年代,她很好地抓住了这个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通过增强小说的故事性以及运用多样的叙事技巧,为自己的小说创作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本文以池莉八十年代中后期的代表性小说文本为参照对象,结合她九十年代的代表性小说文本,着重分析了池莉九十年代小说在叙事上所发生的各种转变.  相似文献   

7.
美国经典成长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塑造了一名叛逆而又执着的少年形象,但小说并不像许多读者和批评家认为的那样是作者对读者的直接叙事。相反,小说在叙事上呈现出一种后现代的“不确定性”:不成熟的霍尔顿是个“不可靠的叙事者”;受叙者“你”的身份有着令人生疑的两种诠释;而二层叙事结构更是进一步增强了整个文本的“不确定性”。不确定叙述是叙事修辞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它让读者开始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参与到与作者的互动当中。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叙事者可以使相同的叙事内容产生不同的叙事效果。同样是美国奴隶制度下女性黑奴弑婴所造成的"鬼魂复仇"事件,小说和电影站在了不同叙事角度,采用不同的叙事结构,构成了不同的叙事文本。通过对小说和电影的叙事比较分析,展现了文字与影片叙事的差异性,进一步揭示出美国奴隶制度下的女性黑奴的生存状况以及白人奴隶主异化的人格表现,以及莫里森对于全人类人性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小说《一九八四》是乔治·奥威尔的一大代表作,该小说为读者形象地描绘了一个极权统治下的未来之国———大洋国,在对各种恐怖景象的描述中,形成了奥威尔别具特色的叙述话语。本文以小说《一九八四》为例,从叙事视角、 讽刺艺术、风格超越和文本空间四大维度对其叙事策略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以期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奥威尔小说的叙述话语。  相似文献   

10.
毕飞宇《叙事》的叙事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毕飞宇小说《叙事》的叙事分析来看,毕飞宇历史小说在历史叙事上有着自己的独特风貌:多个层面中的多重叙述,跳脱叙述的历史沉思,叙述历史的当代回应。叙事的特色凸显其闪耀历史蕴藏的同时兼备现代哲思的突出品格。  相似文献   

11.
萨特的伦理叙事和意识形态叙事,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叙事模式的演变过程中,能找到与之契合的类型。特别是在新时期文学,萨特对中国作家的创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他的叙事理论促进了中国新时期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叙事时间、叙事人称和叙事策略三方面分析了埃米莉·勃朗特小说《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现代文学的道德叙事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现代文学真正的“宏大叙事”是道德叙事。近代文学道德叙事的实质内涵表现为“道德至上,私德优先”。五四文学虽然以“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为叙事转换的革命性标志,但传统道德的某些根本价值原则仍然在深层结构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即使对新道德的高扬也在道德/艺术思维方式上与传统道德叙事纠缠不清。一方面它是“道德至上”审美原则的超常延伸;另一方面它又将近代道德叙事发展为审美上的道德实用主义叙事。  相似文献   

14.
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论争呈现了中国知识生成的现代叙事模式.本文审视其处理空间问题的方法与困境,并从中国知识生成内在需要的角度关注空间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方美学思想不断传入,使中国传统的文学观逐渐削弱,近代文学观逐渐嬗变。比较明显的是,现代游戏文学观得到提倡,反映文学观得到加强,以及审美文学观逐渐产生。  相似文献   

16.
1980年代中期以来,当代小说家叙述意识觉醒,小说叙述方式发生根大变化,作家由重视“写什么”向“怎么写”转变。叙述意识的凸现和叙述技巧的应用,使得小说的形式变得繁复多样,而对纵深心理层次的挖掘使得小说的内涵更为丰富复杂。叙述方式的演变具体体现在小说层面打破线性规则、零散性加强,小说中仅述人出现,小说叙述视角多样化等方面。刘索拉、马原、格非、莫言、苏童、陈柒等小说家的创作体现了当代小说的转型和叙述方式的革新。  相似文献   

17.
叙事现代性是转型期文学的一大突出景观,它的递嬗演进及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从叙事权威性与否的角度来看,它具体可归纳为拟权威、反权威、无权威三种模式;其次,就叙事视角而言,它大致经历了由传统全知向现代多元乃至向非常态叙事的嬗变;再次,在叙事策略上,它所经历的是从传统的似真性、公共性向现代的暴露性、私密性演进的历程;最后,是它的叙事时间的转换,即由以往的与故事时间重叠向现在的空间化转换,以及竞相效仿马尔克斯的母题语式等等。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传统叙事中,人物、情节、时间是三位一体的。早期的历史叙事呈现的是历史规律在时间过程中的客观流变,这与中国古典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唐以后的通俗叙事中,人物、情节在时间的展开中渗透了浓厚的道德与文化意识,其中不自觉的流露了人们在那个时代的一种怀疑意识;明清以后的长篇叙事却凸现了生命意识与自我意识的觉醒,这恰反映了人意识与时代的藕合。整个中国传统叙事中隐含的时间意识,反映出的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内部的一种世界观与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市镇小说作品中有大量属于左翼文学范畴的作品。中国现代市镇小说的左翼叙事是时局与使命的遇合下的书写,是在政治和时代潮流的共同影响下的必然性选择,是文学的时代性与作家使命感的重要表现。中国现代市镇小说的左翼叙事呈现出了鲜明的特色与丰富的内涵,获得了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女性文学的应答叙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中存在着两种基本的叙事视角 :平稳叙事和倾斜叙事。这两种基本的叙事视角又与女性的两种基本生存场景之间存在着共振式的应答关系 ,称之为中国女性文学的应答叙事。应答叙事贯穿于中国女性文学中的整体叙事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