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哲学的角度讨论了孔子的为学思想,包括学为基础、学而知之、学而思之、上学上达四方面的内容,认为这些均构成孔子教育思想的基础,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一研究方向主要有两方面的研究内容:一是利用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整理中国传统文化,阐释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二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可应用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解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掘古代思想的积极意义而避免其中的消极因素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公民教育思想必须以理性的自觉对祖国传统文化进行扬弃改造和化本开新。历经数千年积淀,中华文化形成了以儒学为主线并涵括其他学派思想精神的博大思想体系,其整体本位、以人为本、天人和谐等理念品质蕴藏着丰富的当代公民教育思想资源。厘清其中的公民精神教育因素,使之与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相对接,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公民教育思想的时代融合,对于推动公民教育的中国本土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靠文化传承而延续,靠文化创新而进步,而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离不开教育."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人生三乐之一,优良的教育传统是我们光辉灿烂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教育正处于深度改革和深刻转型的历史进程之中,在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教育思想的同时,如何继承民族的优秀文化思想资源,始终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贵阳中医学院杨柱教授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撰写的《孔子教育思想与当代教育发展》(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一书,做了积极的探讨.全书通过对孔子教育思想的回溯与反思,并结合当代教育发展的实践,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孔子"仁"学思想体系本身的内在规定性和宇宙扩张论的深入研究,是揭示孔子"仁"学的理论本质及其法律思想的主要研究方法.孔子的"仁"学宇宙观被《周易》"象思维"所贯穿,是孔孟之道的理论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政治法律观的主要理论.它使中国法律思想和现实制度沿着"应然之善"的伦理实体与"以礼代法"的德主刑辅发展下去,成为整个中华法系的传统法律思想和现实制度的主要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6.
孔子通才教育观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中国传统教育理论的创立者,至今仍有重要影响。二千五百年来,孔子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拟从他关于仁爱、中庸和慎言等教育思想中,揭示其通才教育观的基本内容,为现行素质教育作参考。研究孔子思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三代文化中已有“恕”思想之萌芽,孔子对之进行总结与提升,使之成为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也是他的一贯之道.在儒、墨、道、法各家共同推动下,恕道思想在先秦达到发展的顶峰,秦代以降,历代思想家虽一直强调它的重要性,但忠君观念的强化迫使恕道地位一路走低.近现代中国社会与国际形势的变动与变革,促使人们在批判与传承中重新审视并阐发它的永恒价值,以期使恕道重回人心,为和谐人际关系与世界秩序的建构提供共同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论孔子仁爱思想的教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在发生着变化,我国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也遭受到了冲击。在传统文化遭受冲击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也失去了传统文化赋予它的部分真义。我们重新理解、重视孔子的仁爱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思想的完善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1.中国面临的现代化使命,使人们不能不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在这种反思中,有一种颇具代表性的看法,即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人文主义。这类见解大都从儒家思想中寻找自己的根据。某些海外新儒家也持类似观点,象杜维明先生即是。儒家学说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一定意义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儒学又以孔子的思想为发端和内核。因此,考察孔子思想的性质,对于反省和估价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我认为,人文主义和孔子思想之间,不仅具有地域差异,它们一个  相似文献   

10.
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实践活动所普遍遵循的准则与方法,对中国传统设计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天人合一"的文脉传承、辩证思维的思想方法,都是这种影响的直接体现。道家思想中"天而不人"的认知倾向、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及整体性思维方法,与当代设计思想中的共生美学、设计教育之系统论、工业设计之事理学高度契合。探究道家思想的真谛并使之成为现代设计的传统资源支持,赋予当代设计以隽永的文化底蕴,将有助于促进中国工业设计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的创新转向。  相似文献   

11.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也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以毕生精力、致致不倦从事教育事业的伟大的教育家。中国两千年来的思想、文化传统,都和孔子的学说有密切的关系。是他,首先把教育这一神圣的工作,从奴隶主的掌握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一项真正的社会事业;是他,创造性地总结了前人的文化遗产,将它传授给下一代。孔子从青年时代起,有四十多年的功夫,从事教育事业,由于时代的不同,他提出的教学目的,和编写的教学内容和今天大相径庭,但是,他教育学生的那种认真的态度,那种民主的作风,以及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都能使后来的教育工作者从中得到启迪,受到教益。今天,社会已跨进了二十世纪的信息时代,面对着我国教育战线的勃勃生机,眼看着四化建设的人才辈出,不禁使我怀念起这位长眠了两千余年,几经历史浮沉的教育领域的拓荒者——孔老夫子。  相似文献   

12.
孔子的哲学思想、德治思想、礼治思想和倡导社会公平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价值;孔子的和而不同观、诚信道德观和节约道德观对于当今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我们可以从《论语》中去汲取智慧,从而去寻找出化解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一片金钥匙,从而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时期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现行的哲学史思想史著作,多把建立中国传统文化始基的功劳归之于孔子,因而《论语》成为论者们所乐于称颂的“经典”。而早于孔子且影响过孔子的老子却受到冷落。这似乎不太公正。谈起传统文化,人们自然会想到儒、道、释。“释”是汉代的“舶来品”,它能在中国生根立足,仰仗的是汲取儒、道思想之功。而儒、道两家一经考察就会发现都源于《老子》。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革命文学思想是他在域外革命文学思想和中国现实的主体体验中纠葛而成的,是他融会先进思想文化资源、积极批判中国国民劣根性、探求中华民族"固有之血脉"和追寻现代革命精神的结晶.鲁迅革命文学思想的发生标志着中国革命文学思想的现代生成,并与其创作、译品一起推进了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进程,且使中国革命文化得到提升并成为世界左翼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价值传统的转化与价值体系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价值传统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这一价值传统到近代已经衰落,从而不能为中国的社会变革和发展提供思想资源。近代以来,中国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现代价值经中国化而逐渐成为主导价值,指引中国的现代化方向和进程;另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现代价值既对中国现代化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严重地侵蚀了中国的传统价值并使之日益减损。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用现代发展观点,重估中国的价值传统,并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加以改造,同时吸收西方现代价值的合理成分,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仁政学说是孟子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范畴,追溯它产生的思想渊源,其以上古及三代礼乐文明德礼相依的历史文化传统为内在精神资源,而以孔子的“仁学”和“德治”思想为直接传承,在这一传承过程中,曾子和予思的儒学思想则成为不可缺少的纽带,曾子修齐治本的政治伦理思想和子思的中和、致诚之道及民本思想为孟子仁政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教育思想 ,影响、制约着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与现代教育的民主观念相去甚远 ,阻碍着现代高等教育的民主化进程 ;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厚实 ,科学精神薄弱 ,影响到中国现代教育张扬科学精神、培育创造能力的文化氛围不足 ;传统文化中尚德、尚德育、尚德风的传统 ,使道德教育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居于显著地位 ,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精神具有积极作用。因而应辩证地对待传统文化 ,抓住属于未来的精华 ,变异为新文化的成分 ;抛弃传统文化对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负累 ,使中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 ,加速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章太炎的海外影响足以说明章太炎的思想资源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在20世纪前半叶中西文化撞击的历史动荡中,章太炎被外国作家视为挑战传统、重构经典中国形象的一种象征,章太炎的政治思想、文化观念在对待民族传统等重大问题上成为重要的世界性资源。在20世纪后半叶传统和现代转换的学术探索中,章太炎再次成为海外学者的重要思想资源。在改变以往“中方对西方的挑战回应”的思考模式,转向“以中国为中心”的研究中,章太炎成为揭示“五四”和传统关系的重要个案,章太炎及其国粹运动也被视为在深入细致梳理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寻找到其内部建设性的动力因素,从而走出中国现代的文化困境的努力。正是这样一些学术思考,使章太炎的“学者资源”成为挑战于“西学东渐”的现代化叙事的重要声音。  相似文献   

19.
“有法不依”、“司法不公”、“舍法求法”等现象的存在,使法律信仰问题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且矛头直指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然而,对中国古典法律思想的剖析说明,“法律信仰危机”的存在,并非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过错,恰恰相反,我们应当做的正是真正进入中国古典法律思想,从中寻找到使之进入当代法律生活的有效路径,为它本身赢得存活和再创造的机会,并最终使其成为当代法律信仰的“本土资源”。  相似文献   

20.
现代转化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键。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基本内涵、必然逻辑、实现路径,是把握这一关键的首要环节和重中之重,也是理论与现实的结合点。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内涵,从一般的理论层面看,尤其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它不是文化的单体行进,而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具体的操作层面看,是建立纵向传承模式和横向创新模式相统一的双向转化机制。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必然逻辑,体现为外在客观实践的需要和内在文化发展规律的必然。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实现路径,应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统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系、外来思想文化与传统主体文化的关系、文化之精神价值与实践意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