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圣经神话中的人物撒旦由于他的骄傲与野心被赶出了天庭,打入地狱,他偷偷的来到人间,诱使人类为恶。而约翰·弥尔顿以这一神话为题材,在他的代表作《失乐园》中将撒旦塑造成一个反对专制和暴动的革命者。通过对《失乐园》人物撒旦的性格形象分析,提出撒旦的性格体现了弥尔顿的根深蒂固的人文主义精神及坚定不移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2.
弥尔顿的史诗《失乐园》中撒旦的形象一直颇具争议,人们尝试着从不同角度去诠释。作为一个虔诚的清教徒,弥尔顿笔下的撒旦是为了表达他的革命精神和宗教思想而服务的。  相似文献   

3.
《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时期以来,《失乐园》中的撒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其形象的复杂性激发人们从不同角度进行阐释。我们认为,对撒旦形象的阐释要基于一个前提条件:撒旦究其本质是"恶棍"形象,这一点在诗中是不曾改变的;同时又进一步对撒旦形象的复杂性作了心理解读,认为它是个人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相结合的产物,是诗人无意识中倾吐了自己和广大人们的苦闷、渴望和追求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所致。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分析了西方文学对《圣经》中撒旦形象的引用和引申 ,并对撒旦形象乃是普罗米修斯神话的置换变形观点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失乐园》中的撒旦均是反抗封建主流社会的叛逆者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有其相同处,但由于两者产生的时间与文化背景不同,在反叛的目的、手段、结局等方面存有差异,因而属于不同的类型形象,从而昭示着中西社会、文化及民族心理等层面的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6.
《失乐园》中撒旦性格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撒旦是英国文学作品《失乐园》中最具争议的人物形象。他是一个荷马式的英雄,但也颇具人性色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还是弥尔顿理性主题的载体,这使撒旦的性格又表现出很强的矛盾性。本文拟就此作进一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7.
弥尔顿诗作《失乐园》的主题历来说法不一,通过撒旦和人类两大堕落人物形象来阐释长诗《失乐园》的主题,为《失乐园》的主题解读提供一个新视角。自由意志在理性、真理的指引下使个体走上正确的道路;自由意志偏离理性就是对自由的滥用,没有在真理的指引下运用理性,欲望便遭到了罪的玷污。弥尔顿的理想人格就是:既自强,又自制;既有自由意志,又有理性。  相似文献   

8.
尽管《西游记》与《失乐园》中的各自主角孙悟空与撒旦早已家喻户晓,但多年来人们却很少注意到两者之间在文化深层蕴涵之下的共通之处和可比较性。其实,从审美的视角来看,他们均可被纳入与天地抗争的悲剧英雄之列。探究两主角产生的时代根源和文化根源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其天壤之别的悲剧命运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魔鬼是西方文学作品中深受文人青睐的角色.从圣经中反抗上帝与神为敌的撒旦开始,这个邪恶狡诈诱人作恶的形象,不断被文人们借鉴引用.魔鬼在文学作品中作为反面形象出现.从中世纪时期但丁《神曲》中身处地狱底层的魔王撒旦,到现代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大师与玛格丽特》中以恶制恶的撒旦化身的沃兰德.魔鬼的形象在一千多年中不断的发展变化,既有延续也有所超越甚至是颠覆.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文化史中,撒旦被定义为上帝的"敌对者",是具有否定性的一切丑恶势力的最高象征。然而,在弥尔顿的《失乐园》里,撒旦却以反讽的方式成为了叛逆的英雄,试图颠覆以上帝为核心范畴的传统文化观念。虽然撒旦最终在堕落中失败了,而弥尔顿的同情则为他抹上了浓浓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1.
斯坦贝克在创作中常常使用原型意象,由于他谙熟圣经,圣经原型频繁出现在其作品中。伊甸园、夏娃、撒旦和智慧果作为圣经中的著名原型,出现在短篇小说《菊花》中。不同于弥尔顿《失乐园》塑造的关于夏娃、亚当和撒旦的史诗,《菊花》中的菊花园有伊甸园的影子,夏娃和撒旦分别以爱丽莎和补锅人体现出来;代表着精神追求,对欣赏菊花美的认可是智慧果的象征。小说体现了斯坦贝克的非目的论创作观,作者借此谴责现实生活中践踏美、忽视精神生活的现象,对爱丽莎这类独自面对精神追求的人们的孤独境遇深表同情。  相似文献   

12.
读约翰·弥尔顿的长篇史诗《失乐园》时,我们会深深地为诗人所表现出的绚丽多彩、气宇恢宏的气势和 他所精心塑造的豪情冲霄的英雄撒旦的形象所打动。本文拟从结构铺陈、场面描绘、人物塑造三个方面着 手,浅论《失乐园》震古铄今的崇高风格。  相似文献   

13.
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有三大叙事时空:现实的、历史的、神话的,其中神话时空主要人物魔王撒旦(文中称为沃兰德)是在历史与现实时空之间架起的桥梁,起着至关重要的纽带作用,运用各种艺术手法,通过对有别于圣经意象的魔王形象的塑造,特别是假借他及其随从的莫斯科之行的所作所为,能够揭示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哲理内涵。  相似文献   

14.
《失乐园》是17世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杰出诗人弥尔顿的代表作,是弥尔顿最为成功的一部作品。通过运用宗教题材,作者曲折地表达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精神。而撒旦这个形象就是这种精神的最好体现。诗人通过对圣经故事的改编反映了其在王政复辟后内心的痛苦以及对资产阶级始终不渝的态度。在长诗中,诗人塑造了一个坚强不屈,反抗权威的资产阶级革命者形象。长诗通篇贯穿了诗人高昂的革命激情和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弥尔顿的《失乐园》是西方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作品,作品以史诗般的磅礴气势揭示了人的原罪与堕落。在《失乐园》中,上帝、亚当和夏娃、撒旦所构成的上中下三界的宇宙景观,与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心理及人格结构理论具有同质的契合,其中撒旦式英雄源自心灵的地狱——心理潜意识,其反叛性也正是人类内心冲突的深切表达。  相似文献   

16.
在以往对于《失乐园》的研究中,学者们常认为弥尔顿主要通过撒旦的形象来表现自己的内心矛盾。弥尔顿不仅仅是将自己的矛盾集中体现在撒旦一人身上,而是将其分别隐藏于诗里的几个主要角色中。这几个角色所代表或体现出的矛盾有角色自身的矛盾,也有角色之间交互影响的矛盾。通过弥尔顿天马行空的想象及引人入胜、宏伟非凡的语言,这些矛盾凝结成其笔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构筑出《失乐园》这一巨著。  相似文献   

17.
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中的故事内容构造呼应了弥尔顿著作《失乐园》中的情节框架结构,再现了"失乐园"中的故事情节。玛丽.雪莱在《弗兰肯斯坦》中两位主人公弗兰肯斯坦以及弗兰肯斯坦怪物的堕落故事恰好借用"失乐园"中亚当与撒旦中"堕落"的神话故事,同时作者也借用《失乐园》的故事表达方式阐述了她自己对人类社会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比较撒旦与孙悟空这两个文学形象并结合上帝和玉帝这两个象征的原型探讨后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儒道思想压制自由意志,不重视人的理性的作用;西方基督教文化则保护自由意志,提倡理性。  相似文献   

19.
地理学是弥尔顿所关心的新兴学问之一,他认为地理学是博雅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并且长期关注地图的出版。他对地理学的兴趣也反映在诗歌作品如《失乐园》及《复乐园》当中。特别是在《失乐园》中,他透过明喻将撒旦的行动或经验比拟为欧洲远洋贸易的商船船队,这些商船船队穿过好望角,来往于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在香料的交易上获得巨额利润。弥尔顿透过这样的明喻,制造出一种互文批判的效果:一方面由商船来批判撒旦,一方面也由撒旦来批判商船。这证明了地理知识对弥尔顿的思想及作品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批评从女性主义角度研究《圣经》,提出了很多新见解,主要体现在《圣经》中的夏娃形象、路得形象、以斯帖形象和《雅歌》中的女主人公形象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