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辉斌 《南都学坛》2010,30(2):63-69
宫词类乐府是唐后乐府诗中新题乐府之一类。宋代的宫词创作,以大型连章体组诗最具代表性,其中,又尤以宋徽宗《宫词三百首》引人注目。宋代的宫词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反映帝王生活为主体,二是以宫中女性为描写重点,三是借对历史题材之"述古"以进行"风讽"。三类宫词,不仅各具个性与风采,而且影响深远。此外,宋代宫词还可入乐而唱,这在"乐府音节,自宋已失传"的情况下,实属乐府诗史上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亡国之君而做他人臣妾,其内心的悲苦自不堪言状。如后蜀主孟昶(也作蕖、作莲)夫人费氏就是遭遇如此不幸的一个女人。花蕊夫人《宫词》以她自己的亲身感受作出详实的记载并加以生动的描绘,故《宫词》百首中的许多首都入眼生新,耐人玩味。其音律柔和,辞语流利,无唐俗的腔调,有自然的风韵,能继美于王建《宫词》而各有其实际内容和特色。花蕊夫人《宫词》每一首都是事、情、景相结合,一首诗写一件事,饶有情趣。  相似文献   

3.
宋代是宫词演变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特定时代背景和诗学氛围中,宋人形成了颂美与讽谏的宫词观;宋代宫词的内容有明显的翻新,突出表现在对宫中文化活动、边疆战事、自然景物等的描写上,同时其内容重心呈现出向宫廷政事性活动的偏移。艺术上,宋代宫词取得了诸多拓展,在字句锤炼、诉诸视觉效果的描写技巧、"清"的风味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对宋代宫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古代有类专咏宫女生活的诗歌.首见于汉朝的为"宫怨",继之,南朝有"宫体诗",隋唐间兴起《宫词》,主题多为反映宫女怨愤,少数状写宫女妖艳.中唐王建《宫词百首》涉及宫女生活稍多,但大抵出于想象.五代王蜀后妃花蕊夫人《宫词》算得此类诗歌顶峰之作,其所涉既有宫女当值情景,又有度闲动态,全出亲历,颇具史料价值.吟咏宫女卫队、宫女马球队者,可补史籍的失记;宫女日着道妆的描述,足以同多家诗文佐证唐、五代妇女以艳丽道服为时世妆.  相似文献   

5.
张洪兴 《南都学坛》2007,27(5):70-73
《庄子》"三言"是庄子以言释道的三种最基本方式。"三言"中,充满着奇言、奇语、奇人、奇事、奇理、奇趣,专于奇中体道是《庄子》"三言"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具体说来,庄子写奇的方法主要有以大写奇、以丑写奇、以险写奇、以理写奇、以事写奇、以神写奇等六种方法。其中,写大则有鲲鹏之雄,极尽夸张;写丑则有畸人之形骸,骇人听闻;写险则有"运斤成风"的寓言,惊心动魄;写理则批仁义而非孔子,将常理"掀翻";写事则首尾对比,出人意表;写神则有藐姑射神人,冰清玉洁。这些方法相互交融,相辅相成,形成了庄子文章"风云开阖,神鬼变幻"的奇诡之风。  相似文献   

6.
明代初期的乐府诗创作,既受元末以杨维桢为代表的"铁崖乐府诗派"的影响,又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从乐府诗的类别而言,明初乐府诗的创作趋势,主要是集中在"古乐府"、宫词类乐府、旧题乐府三个方面,并因此而形成了三股创作潮流.明初的"古乐府",主要是指"杨维桢式"的古乐府诗,其中既包含着旧题乐府,更多的则是一些"自创新题"的新题"古乐府".因"宫词事件"而兴盛于皇族的大型连章体<宫词>,成为了明初乐府诗创作中的一道奇观.从复古的角度进行旧题乐府的创作,并使之具有即事性、讽喻性等特点,是明初乐府诗创作的又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的女性多数随着时间的流逝湮没在纸张案牍中,能脱颖而出青史留名者,皆是才华横溢之人,花蕊夫人就是其中之一。她由南唐入宋,创作了大量宫词,推动了唐代王建以来的宫词的发展。本文试对花蕊宫词的艺术特色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8.
谈诗漫笔     
李白的“清平乐”三首写在宫苑中赏花的杨贵妃.诗人用“云想衣裳花想容”形容她的外貌,用“会向瑶台月下逢”的仙女形容她的风姿,用“一枝浓艳露凝香”来比喻她的华美,用“云雨巫山”、“君王带笑看”和“飞燕新妆”来表现她的妩媚.这在应制写宫中美女诗中,应属“上乘”之作.但这位美得象神仙一般的活贵妃,却不能打动  相似文献   

9.
楚辞《大招》和《招魂》文本之异同乃巫祭文化使然。"二招"共用于为楚怀王举行国丧活动的招魂礼,一事而二用。《招魂》用于野外,《大招》用于出殡前宫中举行的大型祭典。"二招"均为屈原据巫觋及巫官祭辞改创而成,并因招魂时地及行招者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体制和风格。其题旨均是: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明招怀王之魂,暗寓忠君爱国之意。  相似文献   

10.
元末人杨维桢的一首《宫词》中有大金优谏关卿在,伊尹扶汤进剧编之言,尝被戏曲史家重视并引用。王国维、郑振铎都认为词中关卿即关汉卿。孙楷第持异议,认为是被赐关姓的硕德闾。其实关汉卿决非优谏人物,杨氏自己也曾说关汉卿是士大夫之属。如果他在写《宫词》时把关汉卿称作优谏,那是对杂剧作家故作贬抑之言。  相似文献   

11.
花蕊夫人是五代时后蜀主孟昶(935—965年)的宠妃,徐匡璋之女,蜀青城(今四川灌县)人,别号花蕊夫人。花蕊夫人以诗人兼词家而得名,其文学创作以蜀亡为分界线,可分为前后两段:前段所作宫词,多描写后宫宴饮、游乐及日常生活,内容虽然很平淡,但文辞却很流丽清新,没有晚唐诗人的绮丽习气。《全唐诗》载其宫词百余首,称其“佳者不减王建”。(又近人考证,《花蕊夫人宫词》非其所作,乃前蜀王  相似文献   

12.
《全唐诗》收录花蕊夫人的宫词158首,这些官词的内容皆为作者的所见所闻。它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后蜀的宫廷生活,具有哀怨和欢快的双重格调,间接地抨击了不合理的妃嫔制度,为后人进行宫廷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历史资料。同时,她还很善于用白描手法安排琐事入诗,其宫词有着独特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3.
曾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前国家领导人"钱正英,很生气地向某报记者讲起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一份主旨为防治腐败的杂志编辑给她写了一封信,请她写一篇迎接十七大的回忆文章。文章刊  相似文献   

14.
钱谦益在史学领域的杰出造诣必然影响其传状文的写作,使其传状文表现出鲜明的"以史为文"的写作特色.不仅"为人写史",也"为史写人";强调实录的写作原则,钱氏较多选择道德典范人物,在坚持传状文"以事写人"的基本模式的同时,吸收"借人写事"的优长,注重史料的记录;为传记更有效地记载历史做出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5.
温乃鹏 《老友》2014,(11):1-1
正武则天崇尚佛教,在请120多岁的慧安禅师来宫中给她讲课时,见慧安禅师鹤发童颜,神采奕奕,便问其多大年龄了。慧安禅师说:"我不记得了。"武则天非常惊讶:"这怎么可能呢?一个人怎么能忘记自己的年龄呢?"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别从所谓百首花蕊夫人宫词中所涉及到的池名、宫名、阁名、亭名、楼名、殿名,两个音乐机构名和史实三个方面,证明田中玉本《十家宫词》之《花蕊夫人宫词》,确实羼有他人诗作。  相似文献   

17.
<西厢记·长亭送别>通过提炼典型意象,描摹人物心理和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熔铸成了以秋景、别事、愁情为基础的意境美,达到了王国维提出的"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之标准,千百年来打动了无数有情人.  相似文献   

18.
"石头"充当叙事者成为意象化的叙事者,这是《红楼梦》独特的叙事特点。从"以象含事"展开主题意旨、"以象写事"建构人物形象、"以象运事"推动叙述层次转换等方面,石头意象发挥了独特的叙事功能,从而使得《红楼梦》叙事具有了诗化叙事的形式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花蕊夫人宫词的作者自北宋以来即有两说:一以为是前蜀王衍之母后小徐妃作, 一以为是后蜀之徐妃作。1946年浦江清已考证宫词为前蜀徐妃作, 但未对历史文献加以辨析。兹对文献辨伪, 并找出伪说之来源及其附会演变之情况, 补证浦江清之说, 论定所谓后蜀花蕊夫人在历史上根本不存在。  相似文献   

20.
"杨兄,有一件事我想对你说。"海拍了拍我的肩膀,"关于阿姿的。""阿姿?"我怔了一下,"她有什么事?"海叹了口气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阿姿收到了一封情书,是余派写的。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