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多年来,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经历了初步探索、曲折发展、逐步健全与完善等三个阶段。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党内监督制度,一方面要强化党员监督的主体地位,建立科学的党内监督领导体制,加强党内权力制约机制建设;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公开监督机制,突出抓好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权力监督这个重点和核心,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党必须管好党。建立并强化对党的监督体系 ,尤其强化党内监督是党管好党的关键。要通过完善制度建立平级监督机制 ,扩大纪检机关的权力等完善党内监督机制 ,党风才能根本好转 ,党的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  相似文献   

3.
试谈健全高校内部监督机制王甲祥监督机制,是一种社会制约机制.核心是对权力的制约.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各级党组织和纪检机关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加强人民群众、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对我们党的监督,建立和健全党内党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监督...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党内监督机制主要存在监督领导机制不顺、预防监督机制不灵、公开监督机制和惩处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思路与对策.提出重点应从改革创新党内监督领导机制入手,通过建立和完善预防、公开和惩处机制,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党内监督机制,进一步遏制党内腐败滋生和蔓延,使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5.
强有力的党外监督是推动党内监督完善与发展的基本力量。党外监督主要包括群众监督、民主党派监督、政协监督和舆论监督等等。其中舆论监督在防治腐败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许多腐败贪官都是在舆论监督中现出了原形。但我们现行的舆论监督体制却存在不少复杂的问题。包括舆论监督的自主权相对较小,舆论监督的法规不够健全,舆论监督的公正客观性缺乏监督等。为此,我们要加快改革和完善舆论监督体制的步伐,把反腐败纳入法制的轨道,并加大新闻媒体对反腐败监督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行政权力是公权力的核心。如行政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到位,则腐败的出现就是不可避免的。对腐败问题的研究,必须从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机制入手,才能找到其产生的根源和治理的对策。笔者认为,我国当前权力腐败产生的根源主要表现在:正常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不到位,政党监督机制作用发挥不理想,社会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司法监督机制难以开展。因此,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其一,建立以合理设置行政权力,加快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科学界定政府职能为重点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其二,建立纪检监察部门垂直领导体制,扩大党内民主范围,完善民主党派监督的政党监督运行机制;其三,提升公众的监督能力,完善信访举报制度的社会监督机制;其四,建立跨区域的人民法院和检察院制度,打破司法保护,形成有效的司法监督机制。在四大监督机制的建设过程中,权力运行制约机制是重点,政党监督和社会监督是重要组成部分,司法监督是根本。只有这样,才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约束执政党的权力,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及其党员干部的监督,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构筑了符合中国特色的执政党监督体系。我国的执政党监督是在依托新型政党制度,加强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相互监督、主要是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的根本前提下,与权力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监督体系;人民政协是执政党监督的重要场所,中国共产党有独立而完善的党内监督机制,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也履行执政党监督职能,司法机关按照法制国家要求实施政党监督作用。此外,还有各级党政机关中上级对下级的监督、舆论监督以及群众来信来访的监督,等等。  相似文献   

8.
<正> 党内监督,是运用党的内部力量,对党的组织和党员背离党章、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行为所进行的监察、督促及处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指出:“要建立和完善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自上而下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的制度。”“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要会同中央组织部拟定党内监督条例”。本文拟就党内监督及其条例的建立作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行政监督机制存在着一系列的缺陷,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应构建科学的监督原则,健全监督法规,强化权力制约机制,完善群众与舆论监督机制,优化监督环境。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党内权力制衡,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这是我国今后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强党内权力制衡,应科学分解党内权力,切实加强集体领导;理顺党内领导体制,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实行党代表常任制;理顺党内监督机制,确保党内专职监督机构拥有独立的监督权。  相似文献   

11.
由于海洋环境的不断恶化,必须加强海洋环境的监管。文章在分析我国海洋环境监管的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认为海洋环境的监管必须建立多中心协同监管的体系,政府、社会组织、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都是监管的主体,只有他们之间形成相互分工、相互补充的协同关系,才能共同维持海洋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保护职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当前社会中人大监督权行使不到位 ,妨碍了国家权力机关作用的发挥。为加大司法监督力度 ,人大进行了个案监督的尝试与探索。但个案监督缺乏法律依据 ,不利于国家机关职权的分工 ,且与司法独立原则相冲突 ,与司法公正的目标相背离。因此 ,必须在现行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寻求行之有效的方式 ,使人大的司法监督权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监督客体的缺陷并不是导致监督失效的直接原因,但它是有效监督的前提,它直接确定了监督质量的上限,所以森林资源监督的低效率并不一定缘于其自身,有相当大的可能由监督客体的因素所造成,本文从森林资源监督客体的多级委托代理、林业主管部门的双重管理体制、林业企业政企不分三个方面说明监督客体对森林资源监督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群众监督是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的显著特征和重要属性,是社会主义权力监督体系的基础.目前,我国在群众监督意识、政府信息公开性、群众监督法律法规的完善、群众所反映问题的处理等方面,存在一些制约群众监督的因素.加强群众监督,要从强化群众监督意识,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与群众监督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群众监督所反映问题的处理力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深刻的监察法治思维,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形成了立体多层的监察法治思维体系.从理论维度上看,囊括了党的领导思维、人民主体思维、中国法治思维、全面反腐思维;从实践向度上看,强调将党的领导贯彻于反腐实践,通过法治反腐来增进人民幸福,促使监察制度优势转化为监督治理效能,凭借高质量监督推进反腐工作高质量发展.监察法治思维体系集中表达了新时代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的基本逻辑与核心要义,即党以法治的方式实现对公权力运行的全面监督.习近平法治思想发展了监察法治思维并引领监察法治实践迈向新高度,促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党的领导更有制度体现,反腐为民更具制度效能,法治方式更有人才支撑,全面反腐更具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监督工作取得很大进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过程中,我国建立起了行政监督制度。我国的监督体系有三个方面:人大监督、党的监督、行政司法监督。制度建设初具规模,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行政监督机关法律地位偏低,监督责任制不健全,监督人员的合法权益缺乏有力保障,监督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深化改革中进一步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7.
税源监管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源监管制度是税收征管制度的重要内容,税收征管能力集中体现在对税源监管的能力上,税源监管是税收征管的关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税收流失问题十分严重,而且税源监管制度建设严重滞后,不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主要通过对发达国家税源监管制度的比较研究,得出可以借鉴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和完善我国税源监管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实行党内监督是加强党的建设,保护党的肌体健康、遏制权力腐败,建设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邓小平同志关于党内监督的"两个最重要论断",即"对领导人最重要的监督来自党委会本身"和"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的重要论断及其思想,对我们党的制度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实行党内有效监督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党内监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有些方面监督的效果也是明显的。但总体上看 ,加强党内监督工作 ,特别是增强监督的实效 ,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针对当前党内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进行分析 ,提出了实行党内有效监督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必须理性配置并统筹协调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能,提升监管合力。检视我国现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多部门综合监管的现状,反思政府监管中存在的职能重合、脱节以及职能配置失衡等不足之处,从制度、组织运行以及外部环境塑造三个方面着力构建"相对集中监管"机制,统筹并协调部门职能。赋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局相对集中监管职能,建立具有沟通协调作用的联席会议,在基层搭建县、乡、村三位一体的监管网,以期进一步加强、深化并落实政府的监管职能,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