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口学刊》2015,(6):103-110
刺激消费、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及提升出口是当前我国落实"稳增长、促就业"目标的主要调控手段。本文聚焦中国各主要经济区域的就业问题,尝试定量研究这些最终需求对区域就业拉动作用的大小、空间分配和拉动效率。具体采用劳动力扩展的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labor-extendedly MRIO)模型,将中国大陆划分为八大经济区域,最终核算出2007年中国八区域最终需求的就业拉动情况。结果表明:位列前三名的中部、西南和东部沿海区域的就业拉动量之和占全国就业总量的48.35%,说明该三区域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的促进就业效果明显;对外出口的拉动效应占总量19.15%,低于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例,相比于消费和投资,对外出口就业拉动作用明显偏弱。各区域就业拉动效应的诱发和承接情况差异较大,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劳动力容纳密度相关。中部、西北、西南三区域最终需求的就业拉动效率高于全国水平,而京津区域及外部出口就业拉动效率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7.25%,表明我国的促进就业政策应适当向上述三区域倾斜并且应专注于扩大内需,以达到更强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人口结构变动对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然后利用中国2001—2010年28个制造业和人口结构数据,采用交叉项方法实证研究了人口结构少子化和老龄化变动趋势对出口结构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少子化使未来劳动力供给和消费减少、储蓄和投资增加;老龄化使劳动效率下降,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人口结构变动使资本素变得相对充裕,劳动素相对稀缺,促使出口结构实现优化升级,由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为主向资本密集型商品转移。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投入产出分析框架下,运用WIOD数据计算各行业的就业创造指数和劳动增加值带动指数,研究国内消费的就业带动效率.结果表明,制造业行业的就业人数和劳动收入带动效率均高于服务业;制造业的就业带动效率总体上升,服务业的就业带动效率总体下降;服务业对高技能劳动力的就业带动效率高于制造业,制造业不同技能水平劳动力的收入出现分化.现阶段,中国各行业的劳动力技能水平偏低,促进制造业发展仍是稳定就业的重要措施.随着中国劳动力禀赋发生变化,服务业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就业带动作用,应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1996~2006年中国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首先从整体上估计了工业品进、出口对工业行业总体就业的影响,并分部门检验了工业品贸易的就业效应,以考察工业品进、出口对就业影响的行业差异.整体估计结果表明,工业品进口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工业品出口能够促进就业.分部门估计结果表明,工业品进、出口对就业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部门差异.但从长期来看,不能过分依赖出口贸易拉动就业增长,必须增加国内需求;也不能因为工业品进口暂时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而采取限制进口的政策,而应该在扩大进口规模的同时不断优化进口商品的结构.不同的部门要根据其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采取不同的贸易和就业策略.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共投资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国的公共投资对就业总量和三次产业就业量的影响。经验分析表明增加公共投资能够带来就业增长,公共投资可调整就业结构。同时,公共投资对就业的影响存在2期滞后。而与非公共投资相比,公共投资在促进就业增长上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6.
1998—2000年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乘数理论估计了近几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所创造的就业岗位,在财政提高就业效率的问题上,我们有以下建议:改变国债投资的方向;采取适当的财税措施提高边际消费倾向;加大财政对第三产业和小企业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7.
周孝  冯中越  孙珊 《人口学刊》2015,(2):87-101
本文利用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的数据,运用不同模型分析个人健康投资对劳动者就业的作用。研究发现:综合性健康投资对劳动者的就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单一性健康投资对一般性就业有较小的促进作用,但对选择性就业与延长性就业有较小的限制作用;劳动者的个人健康投资对就业的作用受其个人特征(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水平等)的影响;公共健康投资水平影响劳动者个人健康投资对其一般性就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使用2001~2007年微观企业数据分析中国地方政府经济赶超行为与要素市场扭曲对就业的影响,发现地方政府的赶超行为和要素市场扭曲共同导致资本密集型产业超常发展,并诱发有偏的技术进步,形成资本要素对劳动力要素的替代,最终造成经济快速增长而就业吸纳能力下降。检验结果显示,赶超行为和要素市场扭曲是抑制中国制造业企业就业量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对不同规模企业就业效应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作者认为,应纠正经济发展中的赶超行为、缓解要素市场扭曲,以逐步实现符合地区资源禀赋的技术进步,最终减少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替代作用从而增加就业。  相似文献   

9.
中国三十年来的经济发展表明,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种动力中对外出口会随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呈现出不确定性与不可控性,政府投资仅仅是出口与消费受阻时所采取的权宜之计,具有波动性、滞后性特征,而基于消费需求尤其是老年消费需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老龄产业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它能够促进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所以,要从扩大消费内需入手,就必需大力发展以物质和服务消费为导向的老龄消费产业,使之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与重要增长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流动人口规模持续扩大,流动人口的就业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全面提升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已成为社会经济转型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任务。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教育发挥着基础性、持久性、引领性的作用,是实现人力资本积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同时,受教育程度作为劳动者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工作能力的评定。然而对于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流动人口来说,教育对这一群体的就业质量究竟有怎样的影响?本文将通过构建就业质量评价指标,运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实证研究受教育程度对流动人口就业质量的影响,比较受教育程度对不同性别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影响的差异。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的增加将会显著提高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表现为收入增加,工作时间减少,就业稳定性增加以及社会保障参保率提高;在流动人口内部,教育对男性流动人口就业质量、收入和就业稳定性的提高作用大于女性;而对减少女性流动人口工作时间,提升获得社会保障可能性的影响更大。根据研究结果,结合我国国情,建议重视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财政投入,加大落后地区的义务教育宣传力度,增加对落后地区女性的教育投资,保障女性流动人口的劳动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