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3年是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定居40周年,就此著文,谈两个问题。 一、“七五”期间,全省鄂伦春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鄂伦春族地区经济有较大幅度增长。据1990年底统计,全省6个鄂伦春族村农业总收入已达722万元,比1985年增长1.6倍。鄂伦春族地区逐步改变单一的生产结构,开始向“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目标前进。目前,全省鄂伦春族5乡1村大致可分为林、粮、副  相似文献   

2.
同志们: 我们把大家请来讨论鄂伦春族的工作,目的有两个,一是总结前段工作,安排“八五”期间全省鄂伦春族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二是安排做好迎庆鄂伦春族下山定居40周年的准备工作。 大家知道,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同时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相似文献   

3.
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努力把鄂伦春族乡村经济和社会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黑龙江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舒景祥1997年7月29日我省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鄂伦春族是我省10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其人口占全国鄂伦春族人口总数的二分之一。我省在鄂伦春族聚居地区...  相似文献   

4.
狩猎生产是鄂伦春民族的传统生产方式,但是从鄂伦春民族定居30多年的发展变化看,狩猎生产已不是唯一的生产方式,特别是近几年,猎业经济的收入只占总收入的8—10%。因此,人们普遍意识到从事农业及多种经营生产,是鄂伦春民族发展的根本出路。 1 新生鄂伦春族乡位于黑河市西部山区,全乡有5个村,1020人,耕地17590亩。其中鄂伦春族聚居村,有86户,321人,有耕地3660亩。由于鄂伦春族建村定居仅36年,所以虽然从事农业生产,但仍需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协助,他们自己不能独立经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鄂伦春族从1953年定居到现在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30多年来,鄂伦春族的社会形态有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其经济、政治,还是其文化教育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另一方面,其社会状况的各个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地加以解决、克服,势必影响黑龙江省鄂伦春族的发展。本文试对黑龙江省鄂伦春族所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作初步分析,并提出如何发展鄂伦春族经济的几点浅见,以期能引起更多的人对鄂伦春族的注意并给以关心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鄂伦春族自1953年下山定居以来,经过40多年的发展,特别经历14年的改革之后,生产力不断提高,生活不断改善,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物质文化生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无疑是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政策的结果,是鄂伦春族地区党和政府正确领导以及各部门、各兄弟民族大力支持、帮助的结果,是鄂伦春族广大干部群众辛勤努力的结果。回顾历史,我们在肯定鄂伦春族取得巨大进步和发展的时候,也应看到,鄂伦春族在黑龙江省还仍然是一个比较落后的民族。主要问题是:经济基础薄弱,主产业不稳固,科技文化落后,商品意识淡薄,群众患病率高,部分家庭经济收入不稳定,生活仍比较困难。存在上述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水平低。  相似文献   

7.
鄂伦春族的社会经济,长期以来是以狩猎为主,采集、捕鱼为辅的综合经济。狩猎是鄂伦春族的传统生产项目,直到50年代初期仍然是赖以生存的主要生活来源。大小兴安岭茂密的森林、纵横的河流是理想的天然猎场,这里到处都有猎之不尽的飞禽走兽、鱼类等动物资源。由于长期从事狩猎生产,鄂伦春人民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狩猎经验,而且对狩猎生产具有  相似文献   

8.
黑河市委书记曹震同志的讲话(1993年8月22日) 他说: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纪念大会,热烈庆祝鄂伦春族人民定居40周年,这是鄂伦春族人民的大喜事,也是黑河市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我代表中共黑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检委和全市人民,向鄂伦春族同胞致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各族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大好形势下,我们迎来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鄂伦春族下山定居40周年。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我们满怀喜悦的心情前来参加庆祝盛会,让我代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纪检委、省军区和全省各族人民,向全省广大鄂伦春族人民和在鄂伦春族地区辛勤工作的各族干部致以热烈  相似文献   

10.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为4132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黑河地区、大兴安岭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 鄂伦春族在建国初期还处在原始社会解体时期,主要经济活动是狩猎生产.1953年到1958年的6年期间,党和人民政府帮助鄂伦春族定居下来,结束了世世代代漂泊不定的游猎生活,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变革. 一建国初,这个民族以游猎为生,主要生产工具是猎枪、猎马、猎犬,以沿黑龙江流域和  相似文献   

11.
游猎生活从鄂伦春族生活中消失了,而且作为一种原始的文化不可能再度复苏,它将成为永远的过去。保护、抢救并生动的再现就显得十分的必要。《鄂伦春游猎生活》的出版非常有意义。它既具有文化保护的重要意义也是对鄂伦春族往昔生活最好的纪念。《鄂伦春游猎生活》首先介绍了鄂伦春族的经济生活。“经济生活篇”全面介绍了鄂伦春族狩猎、打鱼以及采集的生活。对每一种动物的习性和狩猎方法都作了描述,从野兽习性的掌握,从猎场的选择,从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获取生活资料的能力都充分体现了鄂伦春族的聪明才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鄂伦春族聚居的十八站、白银纳、新生、新兴、新鄂等5个鄂伦春乡和乌拉嘎镇胜利鄂伦春族聚居村的鄂伦春族同胞和各民族干部群众,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和建设成就于1993年8月迎来了本民族下山定居40周年的喜庆日子。  相似文献   

13.
1993年8月是居住在黑龙江省的鄂伦春族纪念下山定居40周年的日子。黑河市、伊春市、大兴安岭地区先后于8月22日至26日在新生、新鄂、新兴、白银纳、十八站鄂伦春族乡和胜利鄂伦春族村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国家民委、全国人大民委、黑龙江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领导同志分别到全省鄂伦春族居住的五乡一村参加了庆祝活动,并走访慰问了鄂伦春族干部群众。本刊特辟专栏对该活动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14.
鄂伦春族是我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鄂伦春族素以精于狩猎、能征善战而闻名,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狩猎文化。然而,在民国初年鄂伦春族也曾出现一股弃猎务农,变革生产生活习俗的浪潮,产生一批倡导定居务农、移风易俗的弄潮儿,在鄂伦春民族文化发展史的画卷上涂抹一笔亮丽的色彩。来忠就是这批勇于变革旧的生产习俗、积极倡导农业文化的首倡者,他在民国初年就积极率领库玛尔路镶白旗二位的鄂伦春猎民定居建屯,垦荒务农,开创了鄂伦春族大规模弃猎归农的先河。来忠,姓伍查罕,号善亭,生于1861年,①卒于何年不详,精通满文,善骑…  相似文献   

15.
人口理论的主要任务,是揭示人口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阐明人口规律的性质,即人口规律是由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不同的生产条件、不同的习俗所决定和制约的社会规律。 我国的鄂伦春族,解放前尚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发展阶段。但是,自从十七世纪清朝统治鄂伦春族以后,加强了同周围各民族的联系,他们原始公社制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由原始社会末期向阶级社会演变。因此,我们研究鄂伦春族人口发展规律,既要从原始公社制生产方式来考虑,又要从它的发展变化来考虑。 下面就鄂伦春族历史上人口发展的特点、解放后人口的发展和今后的预测,进行一些初步研究,以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6.
在全省鄂伦春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马淑洁1997年7月29日在举国欢庆香港回归祖国、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的喜庆日子里,我们召开了这次全省鄂伦春族工作会议。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工作在鄂伦春族聚居地区和为鄂伦春族经济社...  相似文献   

17.
在对黑龙江省鄂伦春族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加快鄂伦春族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定居40周年庆祝活动,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经过省和市(地)、县、乡四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筹备近3年的时间,已于1993年8月22日至26日,在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和逊克县新鄂、新兴鄂伦春族乡,大兴安岭塔河县十八站鄂  相似文献   

19.
我省鄂伦春族历史上曾经是一个游猎民族,直到解放时,他们的社会形态仍然保留着浓厚的原始家族公社制残余。1953年9月,鄂伦春族实现了定居。从此,他们跨跃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几个阶段,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现在,已经整整经历了40个春秋。  相似文献   

20.
(19,3年4月15日) 在全省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大和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形势下,我们将要迎来黑龙江省鄂伦春族下山定居40周年。经省委、省政府批准,1993年8月末g月初,在鄂伦春族定居的五乡一村举行庆祝活动。为搞好这次庆祝活动,我们决定召开这次筹备会议。参加会议的各有关地、市、县、区政府的负责同志,长期从事民族工作,为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省直有关部门对民族工作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借此机会,我代表省政府对你们表示衷心地感谢!并通过你们向所有为民族团结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