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逻辑限定和语法修饰属于不同的范畴:前者是逻辑概念,后者是语法概念。所谓逻辑限定(有的书上称作“限制”),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延。例如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战争的分析: 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  相似文献   

2.
“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横排本第155页)。人类已进行过几千年的战争,现在世界各地还在进行着种种不同形式的战争。一个没有战争的美好世界的理想,曾经活跃在多少诗人、作家、多少政治家、多少善良人民的头脑里,但在还有阶级、还有阶级斗争、民族斗争的社会里,这种理想毕竟还没有成为现实。正因为战争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关系到千百万人  相似文献   

3.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战争是“用于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列宁也说过:“战争就是通过暴力继续执行交战国的统治阶级早在战前就已经执行的那一政策。”因此,战争最能检验人们的政治态度。  相似文献   

4.
如何理解历史上游牧民族的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历史上,常常发生游牧民族与定居民族的战争。对于这一历史现象,本文将分下面九个论点加以阐述。一历史上存在民族之间的压迫,便有民族之间的战争。民族战争是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民族和民族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战斗形式。论说民族之间的战争,不能离开阶级  相似文献   

5.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它是利益根本对立的集团之间(部落与部落,国家与国家、阶级与阶级之间)为谋取自身利益而展开的武装冲突。有史以来,战争就分为两大类: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正义战争,一般是指被压迫者或者被侵略者为捍卫自己的国土和正当利益而进行的战争。奴隶起义、农民起义以及保卫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战争,都是正义战争。而那些以掠夺其他国家、其他民族或维护反动统治的战争,则是非正义战争。无论是正义战争还是非正义战争,都存在一个战俘问题。在生产力不怎么发达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对战俘  相似文献   

6.
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以来,战争就作为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出现。然而,作为从属并服务于战争的一种重要的战术形式的夜战,究竟产生于何时,如何产生,以及在战争中的作用,迄今无人论及,这是我国古代军事史、战争史上研究的空白。本文试就这二方面提出一点见解,求正于史学界和军事学界。 一、“夜战”一词的最早提出 据古籍记载, 我国最早的“夜战”一词提出,始见于《国语·齐语》、《管子·小匡》等篇。其中《国语·齐语》记有:“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昼战目相见,足以相识。”《管子·小匡》云:“夜战,其声相闻,足以无乱;昼战,其目相见,足以相识”。两者虽文字略有参错,但文意相合,都是记述管仲的话。管仲所谈到的“夜战”,并不是针对“夜战”的战术而发,而是提出改革军制间或对于实施“夜战”所带来的裨益。原文本意如下:  相似文献   

7.
战争是一种政治行为。一般情况下,它代表着利益或政治思想相左的集团或阶级之间的对抗。战争利用特殊渠道和方式,将集团或阶级的利益诉求、思想观念等蕴涵在战争的过程与结果之中,并加以传播。特别是在社会急剧变革时期的战争,对政治思想的传播具有巨大的动力学意义和选择确定功能。  相似文献   

8.
关于人类战争的起源问题,这本来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已解决了的。一批中外学者,有的搜集许多资料揭示了人类战争最早出现的年代,有的考察当代仍生活在文明时代之前的某些部落之间发生的战争,然而,不知什么原因,在我国学术界有一个公认的普遍看法,战争发源于私有制,或者说战争是私有制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军事思想简论》一书第一章第一节的标题即为:“战争起源于私有制和阶级”。影响很大的《辞海》在“战争”条目中说:“战争是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以后才有的,……”1989年版又修改为“战争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现象”,这个“一定阶段”联系到《辞海》关于阶级、私有制和国家的条目看,仍然是指私有制和阶级产生  相似文献   

9.
<正>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在中国的新发展 政党作为一个阶级、阶层、集团的政治组织,在政治统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政党的历史如果从17世纪80年代英国出现“辉格党”和“托利党”的时代算起,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而于1847年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也距今140多年历史了,现代世界各国,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还是民族独立国家几乎都有政党的存在。近现代各国政治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政党进行的。政党是一定的阶级和阶层,为维护自己的  相似文献   

10.
近来,在东晋淝水之战性质问题上,有些同志提出了新看法:认为这场战争不是“民族征服战争”,而是“兼并统一战争”;战争的正义性是在前秦方面,而不是在东晋方面。我们以为这种看法仍然值得商榷。今提出来,请予指正。一、关于战争的“民族性”“兼并统一战争”论者说:淝水之战“不是以氏族对汉族进行‘种族奴役’为目的的民族侵略战争”,“就战争的实质而言,乃是南北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一场兼并统一的战争。”“在一些著作中赋予以民族战争的性质,纳入侵略反侵略的框框,这是值得商榷的。”又说,在战争中东晋只是“利用当时还存在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几年来,史学工作者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少带有重大理论原则的问题。下面的几个问题是较突出的:(一)宋辽、宋金、宋元、明清……间的战争,是否具有侵略和反侵略的性质?(二)我国从秦汉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还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北朝、辽、金,等等,是中国的一个部分还是外国或“异国”?(三)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是等同的或性质各异的两种矛盾,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相互关联的。如战争是否具有侵略反侵略的性质,首先必须看它是出现在一个国家之内还是在国与国之间;出现在一国之内的战争,是不具有侵略和反侵略的性质的。同时,战争的存在,进行战争的各方面在政治上的相互敌对,进攻和抵抗、压迫和反压迫,都是民族矛盾的集中表现或其突出形式;但此又不能和阶级压迫、阶级剥削那个根源相分离。  相似文献   

12.
继承,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是历史的产物。它随着私有财产和阶级的产生而产生,到将来,也必然随着阶级和私有财产的消灭而消灭。 列宁说,遗产制度是以私有制为前提的。后期私人财产出现了财产所有者,便产生了以身份继承为前提的所谓宗祧继承。后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社会,都有各自的继承制度。 十月革命的成功,工农政府曾于一九一八年四月二十七日公布:凡是遗嘱及无遗嘱的继承,均予废止。财产(动产及不动产)所有人死亡后,其财产归属于苏维埃国家所有。一九二二年十一月十一日苏维埃政府公布的“苏俄民法典”中,根据当时实行新  相似文献   

13.
民族是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们共同体。但是在存在着剥削阶级的社会里,民族又决不是什么统一的东西。列宁说:“每一个现代民族中,都有两个民族。”①又说:“在股份公司里,各民族的资本家都是坐在一起的,彼此十分融洽。在工厂里,各民族的工人都是在一起工作。在任何其正严肃而重大的政治问题发生时,集团都是按阶级而不是按民族划分的。”②可见民族区别是次要的,而阶级划分,才是人们之间最根本、最深刻的划分。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  相似文献   

14.
霸权迭兴的神话:东周时期战争和政治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史学长期以来一直把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的转型看作是东周政治发展的主轴,其实,战争在东周政治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如果以东周战争的性质的变化及战争和国家政治发展之间互动关系为基础,东周的历史可以分为三段:霸主时代(前770—前546年),转型时代(前546—前419年),全民战争时代(前419—前221年)。  相似文献   

15.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所以,要看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科索沃战争的真正目的,必须分析科索沃战争的政治图谋和经济动因。一、“人权”和“民族”问题只是掩盖科索沃战争政治图谋和经济动因的假面具在人类社会即将跨入21世纪的前夕,特别是在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的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中,巴尔干地区风云突变,科索沃问题成了世界瞩目的焦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仅在“人权”和“民族”问题的幌子下蓄意制造了轰炸南联盟的人间灾难和民族厄运,而且捍然发动了对我国驻南使馆的导弹袭击。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烽火,对于…  相似文献   

16.
西方历史上分权思想的演进逻辑是从阶级分权、机构分权发展到职能分权。古希腊罗马的分权思想实质上都是以混合政体为基础的阶级分权,即通过各个阶级分享权力、相互制约以实现阶级利益的平衡。阶级分权在实践中容易引发阶级斗争和政治动荡。西方近代分权思想强调的是职能分权,即承担三种基本国家职能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之间相互分立、相互制衡、相互合作。职能分权使政治斗争间接化、程序化、技术化,国家权力更具抽象性和公共性,利益冲突能够通过和平的方式在法治的轨道内公正解决,从而为构建良好政体确立了稳定的权力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一、对政治神话的初步认识大概没有比“政治”一词更为人所习用不察了。“政治”的含义很多,我们可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说明它。就实质而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它反映了各社会集团(或阶级)以及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就形式而言,政治是一种治理的艺术,或说是关于利益共同体的整合的艺术。在后一意义上,杰克·普拉诺将政治概称为“以社会权威的名义为社会制定和实施决定的人类活动”。中国传统的“政治”(或曰“政”、“治”)就是从这方面定义的。  相似文献   

18.
洪秀全的政治思想,产生于中国旧民主革命的童年时代,不成熟的社会条件产生不成熟的政治思想。作为农民革命运动领袖的洪秀全,其政治思想既摒弃了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经学思想形式;又不可能汲取后来才传入中国的近代西方政治学说,因此,采取了宗教的、王朝的、民族的复杂而特殊的思想形式表现出来。一、宗教的——政教一元化的国家观国家观是政治思想的核心,几千年来,不同的阶级和政治集团的政治思想家,都从不同阶级的政治利益去解释国家的产生,如“君权神授”、“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说等。洪秀全的国家观,如同“闵采尔的政治理论是和他的革命的宗教观点紧密相连的”一样,也与宗教观紧密相连。他说:“天下凡间,分言之则有万国,统言之则实一家。皇上帝天下凡间大共之父也。近而中国是皇  相似文献   

19.
任现品 《齐鲁学刊》2005,(1):112-114
“胜利大团圆”是十七年小说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叙事模式。作为这种叙事模式的一个范例,《亲人》的 战争叙事以集团利益替代个人利益、以阶级爱替代血缘情,通过个体的牺牲而使“胜利大团圆”成为可能。《亲人》 的战争叙事模式体现了特定的文化语境对小说创作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三代领导核心有关"政治"论述的几点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有关政治的论述中,都有一个共同内容,就是对政治内涵的界定。在界定政治的内涵中,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共同性,就是都没有把政治的内涵固定化、抽象化,而是根据不同时代、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扣住国家所处的主要矛盾,面临的最主要任务来确定政治的内涵的。作为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开了先河。在毛泽东看来,政治就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体现。如在阶级对抗社会,政治必然表现为存在根本利益冲突的敌对阶级之间的斗争。因此,“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犤1犦于是,在我国抗日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