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象数易学演变、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易》本为卜筮之书.经孔子注释和阐发.儒家的色彩极为浓厚.两汉以降,统治者独尊儒术.《周易》因孔子儒家参入整理和笺注.被尊为五经之首、大道之原、变成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官方哲学和时人入仕晋身、谋求富贵的台阶.易学史的研究主要以易学发展进程和规律为对象.“其内容包括传授的世系、不同时代和学派解经的倾向、经典注疏的概况和成就.典籍的辨伪和文字训诂的考证等.”纵观几千年的易学发展.其大端有象数与义理两大派别、这两大主线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从这个意义上说,易学史是象数易与义理易相互对立、相互吸收、共同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两汉象数易学的伦理目的和义理易学是一致的.从孟喜到京房,其伦理方法论变得理性化,京房易学构筑了一个天人合一的象数系统;《易纬》将数理抬到新的高度,本身也陷入象数的神学目的论;从荀爽到虞翻,展现了新的象数体系,其伦理方法论更加圆熟,象数也开始变得繁琐.两汉象数伦理方法论基本上遵循了天人互证的学理思路.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一针见血地指出,占卜算命是传统的封建迷信活动,必须澄清<周易>象数本义及其演为象数之学的历史歧变.  相似文献   

5.
象数易学史以《周易)象数为研究对象,以象数易学范畴发展、学派形成、人物思想演 变等为主要内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揭示象数易学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阐明象数易学概念、思想的含义,评判易学家象数思想的得失。青年学者林忠军的《象数易学发展史》(第一卷)(以下简称《象数史》),以历史发展为线索,以当时的易学家与易学文献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较全面地展现了春秋至两汉时期象数易学产生、发展与演变的过程,初步揭示象数易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及对易学史乃至整个文化史所产生的影  相似文献   

6.
象数派与义理派作为易学流派的基本构成形式,有着特定的历史形成原因。象数派与义理派在先秦易学中虽然并未出现分化,但是已经蕴含了分化的内在可能性和必然性。象数学表述方式主要从历史之维,采取"义理还原"的方法;义理易学则预设义理表述方式的优先性,贬斥象数方式的无效性,采取直接表述易学思想的方式。彼此争论的焦点是象数与义理表述方法的有效性问题。象数学派认为象数学表述方式乃易学独具的表述方式,是易学思想表述的根基,无法舍弃;义理派则认为象数学表述方式限制了易学思想的表述,从主体建构角度舍弃了历史之维,采取悬置或者舍弃象数的方式,直接透过文辞来获得易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三国至南北朝 ,中国大一统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再次遭到破坏 ,社会处在急剧变革、动荡之中 ,群雄并起 ,三国争霸 ,南北对峙 ,战争频繁。这种封建社会的长期不稳定性 ,折射到意识形态领域 ,表现为思想异常活跃 ,儒家独尊的地位从根本上动摇 ,被压抑数百年的老庄之学开始复兴 ,并与儒家思想巧妙结合 ,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玄学思潮。玄学家们摆脱了传统经学思维模式的束缚 ,以清新明快的语言和高度抽象的思维 ,建立了适应新封建秩序的思想体系。一、汉魏易学嬗变的原因与整个思想发展同步 ,此时期易学也呈现了新的趋势。经过两汉易学家苦心经营而…  相似文献   

8.
象数派与义理派是易学中的两大流派,它们从不同的思维形式对《周易》文本进行了解释,而在体用关系上,两派中的“象数”与“义理”体现了一种互构性的关系。在象数派那里,是以“象数”为体,以“义理”为用;而在义理派那里,是以“义理”为体,以“象数”为用。  相似文献   

9.
易学史上象数与义理的分途,其实质是其所表达的义理究竟是圣人的义理,还是乾坤或者说卦爻象数的义理.孔颖达的<周易正义>与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分别代表着圣人神明与乾坤大旨两种不同的易学旨趣,后者意味着象数的神明,象数繁芜却义理平实而易于把握;前者则彰显出圣人之意幽微难测,其旨玄奥高远而切己受用,这就是不同的易学旨趣所导致的象数与义理的分途.  相似文献   

10.
刘舫 《江汉论坛》2023,(7):53-61
朱熹是两宋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易学研究既没有承袭义理易学,也无意改良象数易学,而是回到《周易》之本,思考伏羲则图画卦的根据。他认为《河图》提示了阴阳递变和虚其中,圣人默契于心,反观到人的意识中具有无内容的“太极”,并以之作为认识基点,一旦接物临事,便以“一阴一阳”的“加一倍法”不断孳乳以至无穷,构造出实在对象和互相“对待”的关系;通过“易数”的推衍在思想中把握无限,因此“太极—两仪—四象—八卦”是人心识物之能,为易学得以认识世界奠基。此方法截然不同于传统易学以之为实在世界的宇宙论或生成论模型,因而称为“先天学”,而关于八卦、重卦、系辞、翼传的研究则被归为“后天学”。朱熹通过易学反思认识基础的做法对理学问题的展开影响显著,具有哲学启蒙的特质。  相似文献   

11.
许晨  齐文杰 《理论界》2012,(2):126-127
《周易》在中国古代经学当中位列群经之首,作为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其"象"思维在全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拟从"象"之来源、"象"之涵义以及"象"之作用这三个方面对易学中的"象"思维作一番梳理。  相似文献   

12.
陈德明 《船山学刊》2014,(4):138-143
在易学史研究中,程朱易学往往被视为一个整体,用以描述程颐、朱熹理学在易学上的延伸,并以此区别于其他学派如气学、心学的易学思想。诚然,程朱理学在形态上具有一致性,也有清晰的传承谱系,代表了一个学派流传的历史;然而,程朱理学的一致性并不等同于经学的一致性,而程朱易学的关系也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通过分析程朱易学的异同,并通过讨论程朱易学在明代流传中包含和会与纷争的趋势,阐明程朱易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杨亚利 《文史哲》2004,1(3):70-74
作为经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易学有汉易系统、晋易系统、宋易系统三大形态。有材料证明,这三大系统开风气之先的都是山东学者。汉易系统开风气之先的是孟喜,集大成者是郑玄;晋易系统开风气之先的是王弼;宋易系统开风气之先的是以孙复、石介为首的泰山学派。在这个意义上可以得出结论:易学源于山东,有齐鲁文化背景。纵览文化轴心期以后汉以来山东古代易学史可以看出,山东学者对我国易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谶纬与象数     
<正> 谶纬,是汉代流行的神学迷信,内容庞杂,但也有一些具有自然科学和哲学意义的理论。其中谶纬的象数思想和《易传》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发掘谶纬的象数思想的积极因素时,就不能不对《周易》的象数思想有所回顾,以期揭示其深刻的思想渊源关系。 我们研究《周易》的象数问题,首先必须从爻象与爻位开始。爻是构成易卦的基本单元。爻象征阴阳两类事物,《系辞传》上说:“爻也者,效此者也”,“此”,指天  相似文献   

15.
第一期(六月二十五日第一次讲演)吾人处今日而从事讲学事业。六经诸子。一部廿四史。将从何讲起。古人云。读书必先识字。今请先从学字说起。我国号称世界古代文明之国。自庖牺画卦。仓帝制字。而六千年来之文化。典章制度。礼俗政教斐然可徵。惜籀篆隶文体屡易。六经诸史悉遭秦火。至汉而诸子罢黜。学途益隘。论者痛之。东汉许慎氏。略窥文字之门户。而习焉未精。语焉不详。卽如一学字。而许书闪敩字混为一文。而丽教之一字与(?)之  相似文献   

16.
就道与阴阳的关系来说,王船山认为道并不在阴阳之外,而是阴阳之气运动变化的秩序与条理。虽然道与阴阳为“一体”.但这并不意味着船山就放弃或取消了道作为价值的根源。所谓“一之一之”者正是为了凸显道的作用.强调道即是阴阳之气本身具有的主持分剂之理。船山之说既肯定了气是宇宙惟一的实体,同时又使道显得更加内在与真实。  相似文献   

17.
处在明末清初的顾炎武通过对汉宋易学的检讨,提出了重卦不始于文王、卦爻外无别象、图书之学为道家易、复程朱易以存易等重要的观点,彰显顾炎武以复古和辨伪为主要内容的易学特色。顾氏的易学复古和辨伪所提出的观点,未必完全符合先秦儒家易学,但确有正本清源、拨乱反正之功。顾氏在易学研究中倡导的求实精神和考据方法,引领清初辨伪和复古的的易学思潮,宣告了晚明空疏学风的终结,自此,易学研究开始转向,易学考据之风和汉易复兴已成为易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当然,顾炎武易学复古是回归原典不是恢复汉易。  相似文献   

18.
易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已有三千年发展历史.历代易学著作不下三千部。王船山是清代著名易学家,他的哲学思想精华,就是其易学思想精华,舍《易啊无以见船山思想。船山在其易学著作中,多处论及历代易学思想的得失。《周易内传发倒入全面论述易学发展的源和流,体现了船山易学的梗概.清代以前,易学发展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即先秦易学、汉代易学、晋唐易学、宋明易学。船山对不同时期的易学,都有独到见解。船山对易学源流的评述,有破有立,卓然一家之言,予易学研究不无导向作用。但其思想亦有偏颇,予以正确评价,以免误导,实有必要。论…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出现了“周易热”,这令人一(?)以喜,一则以忧。近几年来,“反传统”的喧聒猖獗一时,中国传统哲学受到冷遇,唯“易学”一枝独秀,特受旨睐,形成热潮,这是可喜的。同时,易学自古以来,流派纷繁,到今天,异说奇论更叠出不穷,更有人借《周易》宣传宗教迷信,这又是可忧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建方外之炉火,旨可援《易》  相似文献   

20.
<正> 熊十力先生的哲学著作《乾坤衍》,借《周易》思想原理,营造自己的哲学体系。《乾坤衍》对船山易学从多方面加以评价,高度肯定其贡献和思想成就。熊先生对船山易学有同情和理解,是由于这两位哲学家有着极为相似的坎坷生活道路,故在易学研究中产生许多思想共鸣。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升恒,号子真,湖北黄冈人。1922年始任北京大学讲席,去世前一直为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十力先生早年曾投笔从戎,参加辛亥革命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