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Yxlady 《公关世界》2010,(1):52-52
无论国际或是国内的舞会,都是一个讲究礼仪的高尚社交活动,舞会,无疑也是展示魅力的场所。参加舞会必须要掌握以下的舞会礼仪知识。  相似文献   

2.
阿演 《公共关系》2001,(10):59-59
涉外公关人员在公众或社交场合常被当作组织的化身,因而涉外公关人员在礼仪方面的修养直接关系到组织的形象,这就要求公关人员在进行涉外公关活动时,要特别注意涉外礼仪,使我们的言行与礼仪相协调,树立良好的形象。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不同,在礼仪的表现形式上也不尽相同,所以涉外公关人员了解这方面的常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礼仪课旨在系统的培养学生在社交、公务、商务和涉外等领域的礼貌修养和礼仪规范,以达到各行各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满足青年人社交活动的需要。在教学中礼貌语言、交际口才与表情体态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多年的礼仪教学中,实验探索了以下行之有效的方法。独特的自我介绍我第一堂礼仪课的开场白是这样开始的:“同学们:大家好!首先祝贺你们成为学院的新成员!老师非常高兴在第一学期就和你们相识、相处,在今后  相似文献   

4.
逢年过节收发短信已成为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一部分。既然是生活交往的一部分,就应该讲究礼仪。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学生是最喜欢发短信的群体,这从动感地带的一系列短信优惠套餐中可以看出。当然,社会人士也会经常发短信。短信虽然是小事,但要知道礼仪是体现在细节上。细节又反映一个人的修养。因此,了解一些日常的短信礼仪常识,对每个现代人来说都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人无礼而不生。涉外礼仪对于涉外工作人员来说,不单单是一种工作规则、操作程序,更是一种职业素质、文化修养,一个人的状态性礼仪的临场发挥,不仅可以凸显个人魅力,还关涉到一个集团的利益,乃至民族尊严和整个民族的精神面貌。 所谓涉外社交的状态性礼仪指每个人在涉外社交活动中,在行为的静态和动态上所表现出来的规范性礼仪。外方会通过你的服饰礼仪、行为礼仪和体态语来欣赏你的民族文化,揣测你对他的尊重和重视程度,以及你个人的性格、气质等参数。这些外在  相似文献   

6.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然而长期以来,有关礼仪方面的专著,却寥若晨星。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事交往的增多,尤其是公共关系的发展,礼仪方面的专述多了起来,不过大都是介绍一些中外人文习俗和具体的礼仪常识和规范,而极少从礼仪理论上进行探讨,即使间或有之,也是一鳞半爪、语焉不详。而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黄士平主编的《现代礼仪学》,可以说实现了这方面的一个突破。《现代礼仪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克服了现有礼仪书籍一般只介绍礼仪常识和规范,不讲或很少涉及礼仪理论的片面性,第一次尝试建立礼仪学理论的初步框架,并且将礼仪学理  相似文献   

7.
张文  李宾 《职业时空》2009,5(5):160-162
通过对南华工商学院学生礼仪素质进行的调查研究,主要在学生礼仪基本素质、对社会人际交往一般礼仪常识的了解情况和对礼仪教育的认识三方面进行较全面的了解与分析,进而归纳出大学生礼仪素质的基本情况,揭示出其中的问题,通过思考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礼仪是21世纪迈向世界的通行证。当今社会,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公众与公众之间以及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日益频繁,人们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自己的体面,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单位的形象。为了适应这种现代交往的需要,学习礼仪知识、了解礼仪常识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希望本刊的“礼仪”栏目能成为您生活工作中的交际指南,也希望广大读者朋友们继续关注此栏目,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9.
迎送之礼是中国礼仪风俗中的重要礼节,它专指在人际交往当中的迎接与送别客人的礼仪。迎宾与送客相对应,是社交礼仪中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环节。迎宾标志待客礼仪的开始,送客则表明礼宾待客进入最后一道程序,此次的社交活动即告一段落。礼宾待客既有约定俗成的迎送之礼,又有言简意赅,彬彬有礼,富有浓厚人情气息的欢迎词和告别语。 比如迎客,古人就有“拥彗”之礼。彗指扫帚。宾客至,家中仆人双手拿扫帚躬身门前迎接,表示家中已打扫干净,欢迎客人光临。相反,谢绝客人叫 “却好”,意思是不复扫径送客。古人对尊贵的客人,为表示敬…  相似文献   

10.
送礼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比较重要的社交活动,北美人也不例外。不仅如此,北美人对送礼还特别讲究,也称得上是名目繁多。生日、结婚、生育和各种节日都要送礼,但在不同的节日、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下,送礼的礼仪也是不同的。 生日——北美人非常重视亲人、朋友之间的生  相似文献   

11.
“打的”早已进入百姓家,“打的”不仅仅是代步,也常常是社交活动的组成部分。“打的”之时,人的教养、风度、社会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表露出来,所以“打的”的礼仪不可不讲。座位有尊卑除了司机,“的士”上的座位,最高的是司机对角,其次是司机的后座位,最后是司机的并列。应让年长者、首长、客人、妇女坐后排右位,陪同者、副手坐后排左位,服务人员、警卫人员与司机并坐。如果只有两人,又没有服务、警卫,前座可以虚空;即使后排有空位,服务、警卫也应坐前排。除了司机的亲属、朋友,一人乘车时,不要坐前排;单身妇女,最忌与…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礼仪风范在人际交往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表达对交往对象的尊重,同时也反映出自身的良好修养。古往今来有许多礼仪典故向我们揭示了礼仪的重要性,也侧面告诉了我们在迎来送往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下面撷取尘封典故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13.
现代交际礼仪,包含礼貌礼节和仪容仪表美两部分‘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美学实践中,人们不断把美和实用性融和起来,逐步形成了对交际礼仪习惯性的规定要求,即礼仪规范。礼仪规范是人的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现代的社会生活、工作交往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面就生活中一般的礼仪规范要求和某些常见的礼仪误区作简要介绍与更正。1.在形体仪态学上,要求“男方女圆”、男士应在视觉上造成形体扩大、挺拔的阳刚之美;女士应在视觉上造成形体缩小、富有曲线的阴柔之美。2.站姿的基本要求是“直”。从正面看,身体两侧对称;从侧面看…  相似文献   

14.
苏烈翠 《现代交际》2013,(12):190-191
本文通过阐释礼仪和社交礼仪的概念,提出敬人、律已是社交礼仪的核心,在此基础上从学生、学校等层面,分析了开设《社交礼仪》课程的必要性,最后提出社交礼仪教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经常参加社交活动有助于人在年老时维持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 所谓仪表风度,是指人们在社交活动中其相貌服饰、谈吐举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形态和气质。 人们在社交活动中,相貌服饰应该力求整洁大方、朴素庄重、和谐得体。就是说,衣着打扮既要符合自己的年龄体形,又要适合自己的社会身份;既要富于自己的民族风格和时代风尚,又要与具体场合的气氛相协调。至于社交活动中的谈吐举止则要求大方、端正、礼貌。 在社交场合,特别是在一些高层次社交场所,服饰、谈吐与场所档次相  相似文献   

17.
饮茶礼仪的内容很多,这里仅 就以茶待客的礼仪、茶道礼 仪以及茶话会礼仪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以茶待客的礼仪 以茶待客的礼仪规范,体现在以茶待客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1、选茶的礼仪 按习惯一般可以分为五大类,即: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紧压花茶。各类茶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而不同的人往往对茶又有着各不相同的爱好。以茶待客,当然应该投客入所好。所以沏茶之前,最好先征求宫人的意见,根据客人的爱好或要求来选茶。 2、装茶的礼仪 这里所谓装茶,指的是向客人的怀(碗)中放入茶叶。装茶礼仪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茶…  相似文献   

18.
刘锲 《公关世界》2023,(7):104-106
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主要培养为酒店类行业输送专业技能的服务人员等相关管理人才,礼仪素养则是酒店工作人员必备的基本能力、素养和职业道德。在酒店工作的全程中都需保持基本的礼仪素养,其服务过程中展现出来的风貌直接关系到酒店的对外形象。本文从对高职学生礼仪素养的培养现状以及改进提高方向入手,探讨出提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礼仪素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刘杨 《现代交际》2011,(9):148-148
本文通过礼仪和素质之间关系的探讨,提出提高高职学校学生礼仪教育的实践途径:教师首先要知札,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开设礼仪选修课,把礼仪列入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从身边小事做起,循序渐进学习礼仪;多开展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礼仪素质提高,以此来促进学生礼仪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中国泱泱大国,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自周初制礼作乐,在制度和文化上都奠定了后世发展演进的基础。儒家六艺中又以礼为第一位,传承至今,构筑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中国礼文化。而礼文化中礼义部分成为政治制度的基石,礼仪则成为人与人之间、家族与宗族之间、群体与社会之间、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社会交往的礼法规约、禁忌习俗。   中国人的生活,常以礼为指南。在实践礼宾待客、拜贺庆吊、酬酢宴饮以及馈赠赏赐等等社交活动时,无不奉行以礼相待,崇尚“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来必报之以礼,往必答之以礼。拜访礼就是最常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