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执行和文艺政策的调整落实,回族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心的倾向。那就是,个别回族民间文学研究者自觉或不自觉地贪大求全,所谓“贪大”,就是把未经考证确是回族民间歌谣的作品说成是“回族革命歌谣”;所谓“求全”,就是把《古兰经》上由宗教学家自觉加工过(不是马克思所讲的“用一种不自觉的方式加工过”)的神话,说成是中国的“回族神话”。这样,对回族民间文学、乃至整个回族文学的研究便增加了一些迷雾,设置了一些  相似文献   

2.
著名的俄国文艺评论家别林斯基曾经说过:“无论就哪一种意义来说,文学都是民族的自觉,它的精神生活的花朵和果实。”回族文学,是回族人民斗争生活土壤所萌生的艳丽花朵,是回族人民为祖国文学宝库贡献的一笔丰实的财富。自回回民族开始形成,它便以引人注目的成就,活跃在祖国的文坛上,几经盛衰,至今己走过了漫长的历史进程。探讨回族文学的发展规律,总结它的民族特点,对于促进回族文学的研究,繁荣回族文学的创作,无疑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随着党的民族政策、文艺政策的不断落实,回族文学的发展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怎样才能进一步促进回族文学的繁荣发展,使它与自己所从属的民族的历史地位相称呢?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强对回族民间文学与回族作家文学的比较研究,使回族文艺之花,在民族文化传统的丰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多民族的文学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回族文学”,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全国范围内收集爬梳古往今来的有关作品,並组织人力着手研究回族文学的特点、发展历史、现状及其它问题,还是近二、三年来的事。这是我国各民族文学迅速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马克思说过:“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①刚刚开始的回族文学研究同样不例外。这里不仅有材料搜求上的种种困难,更有理论认识上的许多疑窦。值得高兴的是,材料工作早已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在积极进行,而理论的探讨,也已逐步展开。最近,《宁夏日报》围绕回族文学的范围等问题的讨论,就是深入开展理论探讨的一个开端。为了有助于讨论的深入和问题的明确,我想就回族文学的对象和范围问题,谈一些个人的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回族文学的发展在20世纪有两个不同向度:中亚华裔东干族文学和中国回族文学。解读两族文学中的共有意象和文学成长环境会发现,虽然两族文学同根同源,但在民族性建构方面,东干文学偏向中国汉文化色彩,回族文学注重伊斯兰文化特征。以互为参照系的方式观照两族文学,还会发现东干文学对弥补回族文学发展断裂性的民族文献价值,以及“寻亲文学”、“寻根文学”等两族文学发展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6.
海内外回族文学比较研究,属华语比较文学中的华裔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的范畴,学界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尚很少见。海内外回族文学有共同的文化渊源,属古代回族文学在近现代以来的不同分支,海内外回族文学中的文化流变、文化融合、文学形态、文学语言存在差异。海内外回族文学的发展,可以进行区域文学比较、作家比较、作品比较。海内外回族文学的比较,不仅有助于两支文学未来的发展,也有助于学界未来开展华裔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回族文学论丛》是研究回族文学的系列丛书,由宁夏大学回族文学研究所编辑、李树江副研究员主编、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学术界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反响。本文评述的是其中新近出版的《马宗融专集》和《回族民俗学概论》。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每个少数民族对中国的历史都作过贡献”。当回族形成之后,其文学创作的突出成就颇引人注目。元代回族作家的文学创作当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份珍贵遗产,元代回族作家以其智慧和劳动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宝库。因此,认真探讨回族作家及其文学创作在元代文学中的贡献和地位,就成了民族文学研究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由《宁夏回族文学史》编写组、《宁夏大学回族文学研究所》筹备组联合,分别于1987年6月和11月在宁夏大学召开了《中国回族文学史》编写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回族文学研究所专业人员和区回族文学研究爱好者共十五人。会上,宁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回回民族能不能产生神话,阿訇(伊斯兰教宗教职业者)在回族穆斯林中宣讲的《古兰经》里喻讲的阿丹一类故事(以下简称阿丹一类故事),是不是“我国回族人民按照自已的民族精神和心理对这些神话加以创造,成为自己的神话故事”,这些都关系着神话学、回回民族史、回族民俗学、回族心理学乃至整体回族文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笔者有鉴于此,故将几点看法,胪陈如下,恳请识者教正。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区回族叙事诗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从1979年迄今,就先后有六、七部回族叙事诗问世,其中象《回族英雄马和福》、《莲花滩》、《阿依舍》、《泪血桃花》等在各族群众中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这些作品的出现,在色彩缤纷的回族文学百花园中又增添了一朵鲜花,填补了回族文学历史上没有叙事诗的空白,反映了新时期回族文学繁荣发展的景象。为了推动对回族叙事诗的研究,进而促进这一文  相似文献   

12.
回族民间文学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是回族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与丰富的内涵,很早就引起了回族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兴趣。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后,回族民间文学的研究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研究更加地深入和空前地活跃。  相似文献   

13.
搜集了发表在全国数以万计的报刊杂志上关于回族当代作家文学的研究和评论,本文对当代回族作家文学的研究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才能做好民族文学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相似文献   

14.
萨都刺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回族文学的“鼻祖”。元代是回回民族的形成期,也是回族文学的形成期。萨都刺以他丰厚的诗作,过人的才思,刚柔相济的风格独占元代文学的鳌头。萨都刺的诗在元代就有着极高的声誉,在元诗由宋返唐的进程中,萨都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萨都剌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回族文学的“鼻祖”。元代是回回民族的形成期 ,也是回族文学的形成期。萨都剌以他丰厚的诗作 ,过人的才思 ,刚柔相济的风格独占元代文学的鳌头。萨都剌的诗在元代就有着极高的声誉 ,在元诗由宋返唐的进程中 ,萨都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宁夏大学回族文学研究所自1986年9月成立以来,在研究规划和选题上突出民族特色,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已列为国家“七·五”规划主要项目的《回族文学史》方面。迄今为止,已编写出七部书稿,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奖者达11人次。  相似文献   

17.
海瑞不仅是回族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文大家,而且在文艺理论上也颇有自己的见解。他主张文学应表达创作者的真情实感,推崇刚正不阿的凛然之气。他的文学价值观受儒家重“立德”“建功”、轻文学的影响,又受到曹丕文学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启发,将文学列入“不朽”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从文学视角,运用价值学理论对1906-1949年的回族报刊进行考察,世纪之交国家与族教的双重危机是其价值建构的动因,族教启蒙、抗战救亡是其价值的核心旨归。1906-1949年回族报刊文学不仅具象呈现了这一时期回族冲破闭塞生存格局、谋求个体民族发展进步与国家民族解放复兴的精神历程,也催生了现代回族文学在思想意蕴、语言形式、典型形象等方面的审美创新。从编创者、阅读者个体诉求的满足到指向文学史、文化史等领域的社会价值的实现,证明了回族报刊文学具有多维的价值影响和深远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学家族是中国文学史上引人瞩目的文化现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和文化现象。伴随着民族群体的目益壮大和汉语文水平的提高,回族文学家族在明清大量涌现,集中展示了回族古代文学创作的风貌和审美情致。回族文学家族与家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积极的互动关系,回族家族文化在古代回族文学家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持久的促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元代回族诗人萨都刺(1272—1355?),字天锡,号直斋,山西代县人,有《雁门集》行于世。在“舍弓马而事诗书”的西北少数民族诗人勃尔崛起的元代诗坛上,“文心绣腑,绰有风华”(潘是仁语)的萨都刺,文学成就最为突出。他的诗,“风流俊爽,修本朝家范”(杨维桢《宫词序》);他的词,雄健高亢,被人推为“元词之冠”(林人中语)。 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学史尤其是回族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