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的“泓之战”中,有这样一句:“虽及胡考,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古今一些有代表性的注、译本中,或句释为“虽及元老,犹将擒之,何有于二毛之人”(古文观止》),或今译为“虽然是老头子,俘虏了就抓回来,管什么头发花白不花白”(沈玉成《左传译文》),总之,在解释上并无什么不同之处。对这种解释,我以为是欠当的,是与其原意不相符的。合乎原意的译文应该是:即使把年龄特大的敌人也算上,俘获了,就要割取左耳(以计功),还顾及什么年龄的老大?让我们从许多注本都不予注释的“获”及“取”的实际含义上来看。《说文》:“获,猎所获也。”用在战争方面,则可引申为“擒获”、“俘获”。“获”的这种含义,在《左传》中,则包括“生获”、“死获”。僖公十五年《经》、《传》中“获晋侯”之“获”,即指“生获”;宣公二年《传》中“获乐吕”、十二年《传》中“皆获在  相似文献   

2.
<正> 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的不断革命论,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是十分重要的。《文史哲》1981年第1期发表了徐经泽同志的《也谈“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对这个问题开展讨论,我们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本文准备就徐经泽同志提出的观点进行商榷。“这种社会主义”究竟是指什么? 马克思说:“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这个著名论断中的“这种社会主义”是指什么?徐文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在通常情况下”,社会主义一词有两种不同的涵义,“一种是指学说体系或思想意见,另一种是指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在这里,“这种社会主义”是指学说体系,因而就是指“科学社会  相似文献   

3.
“韩碑”,指韩愈的《平淮西碑》。《韩碑》诗是李义山咏史诗中的名篇巨制。“谗之天子言其私”是诗中十分重要的一句,它不仅点明了推“韩碑”的原因,也表示了诗人对推碑一事的愤愤不平之情。但是,诸家注释这句话时,把“谗之天子”的谗者解释为李愬的妻子,唐安公主的女儿,或者为李愬部下的武士石孝忠,把推碑的根本原因说成是平叛功臣之间的功劳大小之争。这是不符合史实的。我们认为“谗者”应是牛党成员李逢吉、皇甫镈等,“韩碑”的树立和推翻、重撰文的实质是割据和反割据的路线之争。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籍中,中国有许多别称,“赤县”即其一。中国称为“赤县”,由来已久。《谷梁传·桓公五年》:“九州之内名曰赤县。”战国时的《邹子》一书说:“中国名赤县,赤县内自有九州。”但是,中国何以称为“赤县”,似乎缺乏更具体的解释。我认为,“赤县”是指天子帝王所居之“王畿”,即京都,因此用以指称整个中国。试解释如下: “县”,繁体作“縣”,右旁为“系”,左旁为“首”字的倒形。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言:“縣,繫也。从系持首。”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言:“繫,当作系,引申之则为所系之称。会意。”可见,“县(縣)”字的本义是指“首(首领、首脑)之所系”或“首之所在”,所以古代就把帝王天子所在之京都称为“县”。如《礼记·王畿》说:“(王畿)  相似文献   

5.
“言之信者,在乎区盖之间。疑则不言,未问则不言。”(《荀子·大略篇》)《荀子新注》(中华书局一九七九年版)释“区盖”说:“区:区别,指明确可信,即信之。盖:大概,指不明确可信,即疑之。”(见该书470页)案:“区盖”是联绵词。联绵词的意义是通过二字的音节来表达的,不可拆开来解释,这一性质又决定了联绵词的书写形式自由,只要音同或音近,一个联绵词可以有好几种写法。因此解释联绵词必须因声求义,拘泥于书写形式就会望文生训。“区盖”的另一书写形式是“丘盖”,《汉书·儒林王式传》:“试诵说有法,疑者丘盖不言。”注:“苏林曰:丘盖不言,不知之意也。如淳曰:齐俗以不知为丘。”苏、如二说较接近原意。但是据上下文义,当解释为“存疑”为是。区,上古属溪母侯  相似文献   

6.
对刘勰论“风骨”的解释,一向众说纷坛。有说“风”即文意、“骨”即文辞的;有说“风”属于形式、“骨”属于内容的;有把“风骨”理解为风格的;有把“风骨”认做“在《体性》的基础上提出对风格更高的要求”,是“树立一个更高的风格的标准”的,等等。我认为这些解释都不够确切。兹分别评述于下: “风骨”即“风格”,或“更高的风格标准” 说,虽然“风骨” 与“风格”有一定的联系,但是“风骨”并不就等于风格,因为风格指的是不同作家的个性、气质等在作品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宋词选》胡云翼先生的注释是“神游于故国(三国)”“应该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都变成花白了。”广州市中学语文课本的注释补充:“即自己的精神完全被三国时代的英雄故事吸引住。”我认为此说不合情理。  相似文献   

8.
《楚辞·抽思》:“悲夷犹而冀进兮,心怛伤之憺憺。”憺憺”《章句》未加注释,《楚辞补注》说:“安静也”,《楚辞集注》说:“安静”。《补注》《集注》的解释实出《楚辞章句》。因为《章句》在《云中君》“蹇将憺兮寿宫”及《东君》“观者憺忘归”二句中注云:“憺,安也。”我们以为,将《云中君》《东君》中“憺”释为  相似文献   

9.
<正> 读了张武同志《船山与二程在“性即理”命题上的基本分歧》一文(以下简称《分歧》①,颇受启发。但文中的某些看法值得商榷。兹陈浅见于后,以就正于《分歧》作者和学界同人。(一) 船山与二程对“理”的不同解释《分歧》认为:二程之理,“是脱离自然和人类社会的非物质性的独立存在”。这是不全面的。二程的理包括两部分含义:一是“天理”,  相似文献   

10.
吴宗海 《学术研究》2004,(9):137-137
《增订注释全宋词》注释中有关天文错误在十例以上 ,现举一典型例子。第三册赵以夫《万年欢·凤历开新》词题“庆元圣节”注 :“元圣节 :即元宵节。”按 :误。“庆元”为宋宁宗赵扩年号 ,“圣节”指宁宗生日。词句“庆此日 ,虹流电绕” ,注 :“虹流电绕 :喻元宵灯火之盛。”按  相似文献   

11.
严敏女士所著的、由巴蜀书社出版的《〈老子〉解析与启示》一书,由《注释、翻译及说明》和《辨析揭密与启迪评述》两大部分组成。本书不只是在结构上独具特色,而且在内容上有不少独到的、新颖的见解。第一,严敏女士在注释经文时多有新颖独到之处。如“不尚贤,使民不争”中的“贤”字,一般都解释为“贤能”之贤,可是严敏女士将“贤”解释为“多财”。她说:贤能“即是贤才异能,或释为能力强,品德好。但是能力的强弱,品德的好坏,不是去争就可以争得的”,只有财物才是可能争得的。于是,她把这个句子译为:“不崇尚多财,使民不去争抡”,她认为这样…  相似文献   

12.
“太极”一词在《文心雕龙》全书中只出现过一次,但对它的理解却涉及到如何评价刘勰的世界观和文学理论的问题。现在各家对它的解释并不相同,这就有辨析的必要。当前对“太极”最流行的解释是沿用汉儒的“元气”说。刘歆《钟历书》称“太极元气,函三为一”。郑玄注《乾凿度》“孔子曰《易》始于太极”云:“气象未分之时,天地之所始也。”虞翻曰:“太极,太一也。分为天地,故生两仪。”郑玄又引《星经》曰:“太一,主气之神。”可见汉儒是训太极为元气的。现在不少同志都是据此而引申出各种不同的解释。如周振甫同志释为“天地未分以前的元气”(见《文心雕龙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第4页);陆侃如、牟世金同志说是“指天地混沌的时候”(见《文心雕龙译注》齐鲁书社出版上册第5页);郭(扌晋)稀同志干脆译为“远古”(《文心雕龙译注十八篇》,甘肃  相似文献   

13.
《尚书·汤誓》中有“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一语,历来解释颇多分歧。举其要者,盖有如下两说:一、《史记》《集解》引《尚书大传》与《尚书》《孔疏》引《郑注》均以此句为夏桀语。  相似文献   

14.
辛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山深闻鹧鸪”句,异解颇多.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释此句曰:“‘闻鹧鸪’之句谓恢复之事行不得也”。近人邓广铭先生反驳说:“所谓‘山深闻鹧鸪’者,盖深虑自身恢复之志未必即得遂行,非谓恢复之事决行不得也。”(转引自刘逸生《宋词小札》)刘逸生先生则认为:邓先生的解释“这自然比罗大经的解释合理,但个人以为这些鹧鸪之声应该是指投降派的叫嚷。因为这更近于作者写此词时的心情。”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的司法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中规定:凡属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由最高人民法院进行解释;凡属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进行解释。“两高”的解释如有原则性分歧,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或决定。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理论界在差异与矛盾问题上的分歧由来已久。焦点在于“差异就是矛盾”这一命题能否成立,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反对者把这一命题称为“等同论”,即把差异等同于矛盾.他们说,毛泽东历来不同意“差异不等于矛盾”的看法,1937年9月在读艾思奇《哲学与生活》一书时,曾指出“差异不是矛盾”的说法“不对”。可见他主张差异等于矛盾. 其实这种解释并不完全符合毛泽东的原意.他在《矛盾论》中批判德波林学派时是这样说的:“他们不知道世界上的每一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第一册《窦娥冤》杂剧注释中,对剧中人赛庐医“行医有斟酌,下药依《本草》”语中的“本草”,释为:“本草,指《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记载中药的书籍。”此解释不确。按《窦娥冤》是元人关汉卿创作的反映元代前期社会生活的杂  相似文献   

18.
屈原《离骚》“鸷鸟之不群兮”一句中的“鸷鸟” ,汉代王逸认为是指“能执伏众鸟”的禽类 ,后世注释楚辞者也多相沿其说。本文作者不赞同这一传统的解释 ,认为“鸷”并非“捕杀”、“执伏”之意 ,而是“倔强”、“不驯顺“的意思 ,“鸷鸟”则是指性情刚烈不屈的鸟  相似文献   

19.
<正> 《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一语。其中“方千里”三字,古人注释不明,而今人的解释又存有严重的分歧,这就给教学文史的人造成了思想混乱而无所适从。为此,很有辨证的必要。首先,有人认为“战国时代,人们思想浑沌,地理观念不明确,计算术落后”。因此  相似文献   

20.
题为《偶成》的一首七绝诗,是鲁迅先生于1932年3月31日书赠沈松泉的。原诗如下: 文章如土欲何之,翘首东云惹梦思。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历来的注家对全诗的解释无大的分歧,仅在“春兰秋菊不同时”上各执一端。有的说指国民党反动派对进步文化的摧残,使得文坛萧条;有的说,春兰秋菊是指日本和中国的进步文化界都是满目疮痍,大不景气;还有的说,春兰指鲁迅留学时的日本,秋菊指写诗时的日本,今昔是大相径庭了,等等。全诗主旨,大抵如周振甫同志在修订本《鲁迅诗歌注》中所概括的那样:“表达了想‘去此危邦,而眷念旧乡,仍不能绝裾径去’的感情”,这同屈原在《离骚》中流露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是一样的。好些年以来,我读《偶成》并兼及几种注本,虽然不敢说各家说法没有道理,然而又总觉得这种种解释不够实在。真正是诗无达诂! 日前,偶然读到史乘同志考证杜荃即郭沫若的一篇文章,发现了一则关于鲁迅自己谈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