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末上演的最大的一出戏《梅兰芳》。在2009年初缓缓落下幕来。影院的热闹。渐渐被层出不穷的新剧取代。但不知怎的,心底始终有一种寂静的情绪迟迟不肯离去。是为他,扮成了梅兰芳的黎明。  相似文献   

2.
由于实践和时代的不同,邓小平理论创新的人格特征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永恒的创新倾向--不仅保证了邓小平始终引领理论创新的潮头,也为他的继承者从事理论创新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平等的创新习惯--使理论创新走向大众化和多元化,为理论创新建造了一个空前广大的平台;无我的理论创新情操--不仅源自他崇高的道德情操,而且源自他崇高的政治情操,源自于他对国家和民族长久存续与发展的深层次思考.  相似文献   

3.
阳光下,谭晓春微微眯了眼睛,面对北京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香港凤凰卫视等多家电视镜头,面对众多记者聚焦在他脸上的灼灼目光,五天四夜紧绷的心弦,此时反而舒展了些.作为承接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项目经理,自从"鸟巢"开工以来,他就成为伴随这一工程的焦点人物之一.此刻,他气定神闲,环顾全场,然后,望定"鸟巢"错综交织的巨大银灰色钢梁,大声宣布:"第七大步--第四小步--卸载--开始!"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中国文学领域,贾平凹以其殷实足量的作品和超透支写作姿态,不仅赢得了自身应有的文学席位,与此同时也为20世纪后中国文学新的生长点的繁荣、鲜活倍增了无限的厚重质彩.因此,基于世纪文学史识视域和史学格局的建构,就有必要思考贾平凹当代中国文学高度问题①.笔者以为其话题涵旨有三:一是不可逾越的"贾平凹文学事实"--30年文学书写与160部书的置换关系,一代不断前行的富有绿色生命意识的文学独行侠.二是不懈激活文坛的"贾平凹文学现象"--创作数量与文学史精神的始终暗合,创作质量与艺术至境的长效撞击和通达,一种关注民生的大境界正气写作.三是原在的杂学艺术观与文本潜在的文化学图式--"五大文化系脉"、"六大文化层面"的美学典本.这些是贾平凹先于他者,高于他者,引领文学的珍品别裁,是他确立当代中国文学高度的支撑所在.  相似文献   

5.
他曾经风光无限--博士、高级工程师,时任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副总裁、双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也曾名噪一时--"上海市优秀企业家"、"中国化工十大风云人物"、"中国品牌建设十大杰出企业家" 他现在却身陷囹圊--因犯贪污、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相似文献   

6.
"给"字表被动义在北京话里从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前都属于罕见用法,但在"南方官话"里则始终是常见用法.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给"字表被动义在北京话里成了常见用法.这种情况的出现既可能有外部动因--受"南方官话"的影响,也可能有内在动因--北京话系统内部语法、语体的优胜劣汰规则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可乐》2009,(1)
斯蒂诺维奇从小就想成为作家,也一直都在努力,成功却迟迟不肯眷顾这个勤奋的年轻人。他的第三部小说稿又被出版社退了回来。编辑把手稿推到他面前说:"小伙子,写作需要天分,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作家的。"  相似文献   

8.
正被誉为京城"盔头刘"的刘森溥,从上世纪40年代初学徒开始,到2009年病逝,做了一辈子的盔头行当。进入耄耋之年的他,尽管身体虚弱,但仍一天不拉地往他的戏剧服装店跑,甚至病了也不肯休息。他唯一牵挂的是如同他的生命一样的"盔头"。他最大的愿望是有人接班,将他钟爱的"盔头"伴随京剧一代代延续下去。为此,他曾  相似文献   

9.
<吉姆爷>是康拉德最受推崇的小说之一.文中始终贯穿着"明线"-- "我们当中的一个"和"暗线"--"孤独"、"耻辱".康拉德运用这三条线,从不同侧面揭示了主题, 使整部小说的含义更含蓄、更丰富.同时,缩短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增加了小说阐释或解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行政改革中的价值重塑与制度重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政府进行了多次行政改革,然而都始终跳不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不合理的行政价值取向和无效的制度安排从根本上制约着政府行政改革的进程,这亦是行政改革的难点所在.因此,只有进行行政价值重塑和制度重塑,政府行政改革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1.
鲁迅是在"五四"现代文论中正式界定与使用."乡愁"语词的文学家.他自身的创作也多有涉及乡愁主题.但他从不肯轻言"乡愁",对传统的文学范式保持着警惕与界别,不过从他的旧体诗里可以看到与传统的惯性对接,而新文学创作中,则将此乡愁情结扩大为一种忧愤深广的情怀,无疑是对传统乡愁主题的变异处置与升华.  相似文献   

12.
四个主婚人     
《可乐》2009,(1)
这场婚礼的新郎不肯告诉我他的职业,要我猜,说:"你猜!猜中有奖!"他说这话时,新娘捂着嘴在旁边笑。新娘很漂亮,是一名公共汽车司机。新郎的妈妈是小学教师。在儿子的婚礼上,她别出心裁地安  相似文献   

13.
以梦为马--海子抒情诗的诗性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子是一个天才诗人 ,也是一个纯粹的诗人。海子始终不肯放弃他的诗歌理想 ,为此不惜放弃世俗的幸福 ,甚至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海子抒情诗中的孤独、痛苦、死亡意象源于其生命情绪的“悲剧意识”。他生活和成长的那段历史 ,使每个追求思想出路的人 ,都陷于希望与失望、呐喊与彷徨、悲观与乐观之中 ,有着太多的困惑与不适应  相似文献   

14.
论海德格尔哲学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发现非理论的生命和经历领域以及达到这领域的方法--释义学的现象学,海德格尔在1919年"战时研究班"上的讲演<哲学的观念和世界观问题>奠定了海德格尔一生哲学思想的基础,是海德格尔思想道路的起点.在这部著作中,海德格尔阐明了他对哲学的全新理解,并由此划清了与一切旧哲学,包括胡塞尔的现象学的界线,揭示了他一生的哲学方向.这部被人认为是他一生思想经历起点的重要著作始终没有得到我们足够的注意和重视,影响了我们对海德格尔哲学特征与实质的理解,以至我们仍然走在海德格尔一开始就拒绝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15.
固执的老头 近来天气热得异常,他便在这异常的热天生了病。他病得很厉害,一会儿在那里不停地打喷嚏,一会儿明明很热却嚷冷。母亲让我陪他去医院,他不肯。他说他活了这么多年,什么病没见过,这点病算不了什么。话刚说完,他的病报复他似的,一口气让他打了好多喷嚏。他还是不肯。  相似文献   

16.
诱人的苹果     
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回声》。只 有亲临其境,才能写出动人的作文来。 太阳刚刚从东方露出笑脸,鄂明玉、猛灵 敏就来到了天华山。 鄂明玉扯开嗓子,用他那铜铃般的声音冲 着深深的山谷喊道:"猛灵敏,你好--"那幽 寂的山谷里便响起了清亮亮的回声:"猛灵敏, 你好--"猛灵敏顿时激动起来,他也扯着嗓 子喊道:"鄂明玉,你好--"  相似文献   

17.
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提出要把"学"置于教学的中心,千方百计地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他认为,"要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在教室里构筑一种新型的关系为出发点."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形成了以"学"为主的阅读教学结构的基本范式:预习集疑--检查点评--精读感悟--安排练习.  相似文献   

18.
主人,哭吧     
上天赐予他一身傲骨,他从不肯哭泣,其实比起把千万痛苦憋在心中,到不如滴下一滴泪。——题记(一)秋风·决绝秋风瑟瑟,北风将主人的长发吹起停留在天空像一块黑色的丝绸,从天空中飘落下来的枫叶一圈一圈地旋转,好久好久也不肯落下……  相似文献   

19.
冯友兰哲学是接着"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宋明道学中的程朱理学讲的,但他又是在新实在论形式逻辑的影响下,通过理、气、道体、大全这四个哲学范畴的演绎,提出了:事的意义--尤其是人生的意义--是其哲学关注的中心.冯友兰通过"意义"、"觉解"和"心性",为他的新理学构建起了牢固的认识论逻辑框架,从而为"人人"提供了可以攀升"境界"的"悬梯".  相似文献   

20.
海德格尔从他的"基础本体论"出发,接触到了"物化"问题.他通过对工具的深入思考,找到了现代技术迷失的根源--笛卡儿的主体哲学.他认为,近代主体哲学采取的抽象化、形式化和合理化的思维方式是"物化"的根源,现代技术和它的体现物--工具,都是这种思维方式的"产物".通过对词源学的探究,海德格尔引出了"座架"一词,从而把他的"物化"理论深入到了对现代生活的整体批判上."座架"的思考方式在当今已经统治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只有"诗"与"思"才能摆脱"座架"的辖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