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等突发性公共事件多发的国家,所以做好突发性事件的防御,救援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以地震灾害为例,从政府的角度,分析了灾害预防和灾害救助阶段,政府应当采取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
文章借鉴四川汶川地震的经验教训,探讨了如何加快构建突发公共事件灾害危机的预警管理机制,并提出了建立地震灾害预警等级及其相应的应急预案和信息发布措施的新思维。同时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志愿者服务以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实施快速有效的应急医疗救援,在资源有限情景下,迫切需要提高应急医疗救援效率。通过案例分析方法提出了震后应急医疗救援的一般流程,构建了应急医疗救援流程的模糊随机Petri网模型,根据模糊随机Petri网与马尔科夫链的同构关系,得到系统状态的稳态概率表达式,据此分析震后应急医疗救援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在此基础上,考虑医疗资源投入的数量与救援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引入时效性评估函数对关键环节的实施效率进行评价,通过理论推导证明同一资源配比存在最优值。以"汶川地震"为例,通过动态和静态分析,得到各状态下稳态概率变化情况,明确了震后应急医疗救援流程的关键环节。以救援过程中资源的投入量作为自变量,通过算例仿真得出医疗资源确定情况下关键环节的最优资源配比。由此对震后应急医疗救援过程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可以为地震灾害应急医疗救援工作部署提供决策支持,促进灾后医疗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实现应急医疗救援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当前,由于新疆地区的农村弱势群体数量较大,文化素质较低,社会发展的机会有限,其农村弱势群体社会救助存在一些问题和漏洞。本文将通过目前新疆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从三方面提出新疆农村弱势群体社会救助体系建构的模式选择建议:以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和特困户救济补助为基础的城乡统筹农村社会救助综合体系;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流方向,兼顾个体贫困的发展型救助体系;以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为切入点,以提升生活质量改善为目的的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济宁市地震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健全完善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防御和’地震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不断提高对地震灾害的综合防御能力和依法管理地震事业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田莉 《经营管理者》2012,(8):157-158
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日趋完善,老年人的医疗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然而农村贫困老年人则由于制度性原因和区域性贫困等原因仍然成为这一制度中的弱势群体。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不能满足农村贫困老年人特殊状况的前提下,医疗救助不分类别和层次的制度缺陷更加剧了这一状况。因此,构建适合农村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体制,对我国医疗救助体系进行细分,对我国未来医疗救助的发展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农村医疗救助工作是政府和社会向一部分生活处于低收入甚至贫困状态的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的最基本的医疗支持。本文用了文献研究的方法,结合国内学者的观点进行了一一梳理,并对我国历史上的农村医疗救助思想进行了系统分析,对于我国农村医疗救助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黑龙江省残疾人社会救助机制为研究对象,旨在以社会保障学的学科视角,通过文献法、调查法的方法,力图为优化黑龙江省残疾人社会救助机制提供参照。本文认为黑龙江省残疾人社会救助机制存在诸多问题,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可通过推动管理机制由分散管理向归口管理转变、加强对残疾特困弱势群体社会救助工作的信息网络建设、明确各机构在残疾人救助事业中的地位加以解决,从而进一步优化黑龙江省残疾人社会救助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地震灾害对消防通信指挥的影响、消防现场救援工作顺利开展对于消防通信的需要,结合消防部队现有的通信装备情况及通信技术发展状况,提出如何在地震等大型自然灾害现场做好通信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0.
就业弱势群体是社会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有效解决就业弱势群体就业与再就业问题,对有效控制社会失业率、维护社会稳定、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化解我国就业难题,确保就业目标实现的关键。失业是最大的贫困,所以对于就业以及再就业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就业弱势群体的现状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典型人群——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实地调研内容作为重要参考,深入了解并分析社会弱势群体当前生存现状及救助现状,透过多中心治理视角,构建国家和社会多个主体的协同救助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一个层级立体化而非单层平面化的社会中,社会保障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晴雨表,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国家保障水平的标尺。在一国的保障体系中,如果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没有纳入社会保障的中心地带,该国的保障体系就是有内在缺陷的。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一般民政救助及民事法律保护提升为国家尊重和保障的现实性命题。对于中国而言,经历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保障体系正趋于完善,但是两级分化现象还比较明显,当今的领导者们努力思考,以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建设和谐社会为主旋律,把民生问题作为我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去抓紧、抓实。作为民政工作者,尤其是从事民政精神病人治疗与康复的工作者,我们深刻的认识到,解决精神病患者在实际生活与治疗中的主要矛盾性问题十分重要。现以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进一步宣扬我院在实际工作中的救助困难,希望以此机会得到市政府、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弱势群体中的主题对象,也就是民政对象的精神病  相似文献   

13.
自5·12汶川地震的震撼后,民间的救灾情绪高涨,但盲目、无序的民间救援却延缓了救灾进度,故志愿者仍应理性对待应急事件。本文就该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应急管理中的志愿者提供更好的建议,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村弱势群体的生存与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受关注的问题,尽管各级部门做了大量努力,但问题的解决同预期还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农村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弱势群体,这对农村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是十分不利的。农村弱势群体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一个政治问题。做好农村弱势群体的救助工作,不仅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体现党的先进性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一、农村弱势群体及其生存状况(一)农村弱势群体的概念农村弱势群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相似文献   

15.
对城市中弱势群体的关注从来都是舆论的焦点和政策的重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我国城市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对于保障城市低收入人口的最基本生活水平,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起到了突出作用。然而,除了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执行和落实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本身也存在着对其政策对象的制度性社会排斥。本文将列举其中的主要要点进行分析,探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合理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吕冬生  袁超 《经营管理者》2013,(32):266-266
本文分析了高校在公共安全事应急救助工作中的责任与优势,提出了高校在公共安全事故中的应对措施,指出了高校在公共安全事故中的隐患,提出了高校要着眼应对毁灭性灾难,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演练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有责任对我国当前存在的庞大弱势群体实施文化关怀和救助。坚持公益性原则为弱势群体构筑长效知识援助体制,既要从国家政策、行业规范等入手,又要落实到图书馆的具体援助行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我国自然灾害,流行疾病等公共性突发事件频频发生,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也因此对我国政府的应急管理体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当前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中央与地方以及各个部门的协调不顺、职责不清问题;危机意识淡薄和预警机制薄弱,信息的准确性、公开性不够;社会自我组织、自我救助能力弱;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等等,这些问题在近几年充分的暴露出来,因此,我国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体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明月 《经营管理者》2009,(13):278-278
农民工作为城市化产物,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农民工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对社会的弱势群体的救助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本文仅从农民工的心理与精神上的伦理救助方面上进行探讨。通过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对农民工的精神道德教育与人文伦理关怀,并积极开发其自身的道德资源,提高自身的自主、自强、独立的精神,以达到社会工作的助人自助功效。  相似文献   

20.
突发事件下公共场所人员的应急疏散问题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其中高铁站应急情境下的人员疏散及路径优化也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考虑拥挤度会对疏散人员心理行为及疏散效率产生影响,以高铁站人员应急疏散过程中的拥挤度与总疏散时间为目标,建立了高铁站应急疏散路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设计了一种改进的自适应量子蚁群算法进行求解,并与常规算法求解结果做了对比分析。通过算例进行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较好地兼顾了疏散路径的安全性与时效性,且设计的算法具有良好的全局性和收敛性,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高速铁路客运运作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