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英语修辞条件句表否定的逻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逻辑学的角度,即用“归谬法”,对英语修辞条件句表否定进行深层分析,透过对这一语言现象的分析,可以看出语言形式与思维活动、思维模式和逻辑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修辞与逻辑关系密切,有人通俗地说,在说话写文章中,逻辑管的是“对不对”的问题,修辞管的是“好不好”的问题.然而,“好”必须以“对”作为前提,以研究语言表达艺术为对象的修辞必须接受以研究思维为对象的逻辑的制约,这应该是毫无疑问的. 可是,在很长时间内却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修辞手法的运用都要服从逻辑,有时修辞可以偏离逻辑.这种看法早在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中就见端倪.陈先生说,修辞“往往可以造成超脱寻常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逻辑的  相似文献   

3.
变异修辞的潜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异修辞是对“修辞必须以逻辑为基础”这一传统修辞原则的反叛:其辞而是对常规语言的超脱和违背。情感是变异修辞产生的基础,因而它是难以用形式逻起来分析的。使用变异修辞时的思维大体上是潜意识思维,它遵循的是潜意识运动的规律即潜逻辑规律:相似律、自由律、模糊律和偶然律.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现代逻辑中的“可能世界”理论来分析言语交际中的“反逻辑”修辞现象。从而得出“反逻辑”修辞仅仅是辞面或者形式上的反逻辑,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违反逻辑。  相似文献   

5.
人们通常把传统逻辑说成是关于思维“形式”的学说,传统逻辑也就成了“形式”逻辑。“形式逻辑的任务是撇开思维的内容,单纯从形式方面考察思维”。(肖前:《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39页)“形式”逻辑作为一门研究既成的思维形式的逻辑结构的科学,由于它撇开了思维的具体内容,因而也就撇开了  相似文献   

6.
略谈比喻     
比喻是内容比较丰富的一个辞格。在修辞教学中,比喻方面碰到的问题最多。本文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就比喻方面经常碰到的一些众说纷纭或似是而非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 现在一般讲修辞的书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比喻既有肯定形式,又有否定形式。例如,张瓖一在《修辞概要》中就明确地写道:“肯定的说法可以打比方,否定的说法也可以打比方。”“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就是个否定的比喻。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编写的《现代汉语修辞知识》、上海市大学教材《语法修辞逻辑》第二分册都承认有否定形式的比  相似文献   

7.
描写和分析禅宗修辞非逻辑性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并从佛教思维与世俗逻辑思维相结合的角度阐释其修辞作用的机制.禅宗修辞是一种特殊的积极修辞,它在突破逻辑、违反逻辑--即非逻辑性方面比所有世俗语境中的修辞都更加突出、更加普遍,这是因为非逻辑性思维是禅者获得开悟的基本理路,其作用远远超过逻辑思维.  相似文献   

8.
1 修辞是选择有效的和最优的语言表达形式的规律,逻辑是采用一定的形式进行正确思维的规律。它们一个作用于语言,一个作用于思维,二者本来不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但是,语言和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类思维活动的进行,思维成果的表达都要借助语言,而思维则是语言的内容,人类的语言活动总是围绕着思维活动进行的,总是要表达思维的。这样一来,作用于语言的修辞和作用于思维的逻辑,也就取得了  相似文献   

9.
在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关系问题上,我国逻辑学界长期流行一种所谓“低级逻辑、高级逻辑”说,把形式逻辑(包括数理逻辑)看成是研究思维的“外在形式”、关于“知性思维”的“知性逻辑”,而把辩证逻辑看成是关于理性思维的高级逻辑。笔者认为,这种贬低一门科学抬高一门科学的观点不仅在理论上带来一些麻烦,且对逻辑科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这里仅呈个人管见,向专家和同志们求教。一、是外在形式,还是内在形式? 作为一门研究推理论证的逻辑科学,形式逻辑以思维形式或思维形式结构为研究对象。在这里,无论说思维形式还是说思维形式结构,指的是“各个不同领域的具体思维  相似文献   

10.
逻辑是人类思维经验的结晶,被称为“思维的文法”。运用逻辑理论分析语言表达中的问题,属于逻辑应用的研究课题。人们运用语言表达思维,既要合乎语法,又要合乎逻辑,但对语言的语法分析不能代替逻辑分析,因为逻辑是语言表达中的深层结构,即语义结构。同样,语法错误也不能涵盖逻辑错误。因此,对语言表达中的逻辑错误,有必要予以专门的分析和研究。 一般地说,语法上的毛病,往往是思维中违反逻辑造成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指出:许多语法错误,“严格地说,都不是语法问题,而是逻辑问题”。吕叔湘先生也指出:“一般地说,语法要服从逻辑,一句话不但要有适当的结构,也要事理上讲得过去才算通。”(《语法修辞讲话》)由于思维中的概念不明确,就会造成用词不当;由于思维中的判断失误,就会出现语句错误。 下面仅就在语言表达中容易出现的概念和判断方面的逻辑错误,做出若干分类与例析。  相似文献   

11.
法治思维和法律修辞之间关系密切。法治思维是具有修辞色彩的法律思维,把法律作为修辞是法治思维的应有之义。法律修辞充体现了法治思维的价值追求,理顺了法治思维的逻辑结构,增强了法治思维的实践效果,成为法治思维基本状况的展览板。法律修辞还能从形式上促进法治思维的完善,这表现为两点,一是法律修辞能化解形式法治观与实质法治观的矛盾,使实质法治观纳入形式法治观之中,二是法律修辞能消除非法治思维对法治思维的冲击,吸收非法治思维中的合理因素为法治思维服务。  相似文献   

12.
敦煌舞谱表象谱字所体现之形象思维,有着极其缜密的序列逻辑,既章法谨严,又曲折条畅。若对其推演程序的审美特征进行审视和观照,可发现动态表征的思维模式,有着逻辑规则的某种“观念横移”。或可以说,能看到古代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思维元素的互为渗透。其突出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舞容序列的“顶真格”,迭字格”、“迭映格”等,原本为修辞诸格形式之互相横移。本文拟从“三位一体”视域,就此试作一些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一“应用思维形式表达思想”说质疑各种普通逻辑著作开宗明义必论普通逻辑的作用。“普通逻辑(形式逻辑)是表达思想的必要工具”,“掌握普通逻辑知识就能使我们善于应用恰当的思维形式表达思想”。在我所见到的二十七种普通逻辑著作中,有二十种以上提出了上述论点。毫无疑问,“表达作用”说是个颇为流行的见解。可是,依我之见,“表达作用”说与思维和语言关系的一般理论相悖,而这种理论正是“表达作用”说的主张者所接受的。同时,“表达作用”说的立论基础是混淆了的逻辑和语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影响汉语“言外之意”修辞现象可接受性的众多复杂因素中,修辞受体的心理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一大因素。修辞主体在“言外之意”的不同表现形式中,调动了修辞受体不同的心理因素:通过“凸现式”的语言形式,调动修辞受体注意心理;“关涉式”的语言形式,调动修辞受体的联想心理;“逻辑伏笔式”的语言形式,调动修辞受体的判断、推理过程。当然。这些心理因素并不只是在相应的语言形式中才起作用;在很多情况下,“言外之意”的接受都是这些心理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出于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反叛,尼采用修辞学观念批判柏拉图的辩证法,同时也在语言中用修辞的形式取代严密的逻辑论证。尼采运用了“双重修辞”:他一方面要不断地破坏,另一方面又要用创造和重新评价的修辞加以伪装,于是他给自己带上了“面具”。“面具”的存在本身便是一种虚无,这是作为修辞学家的尼采的话语策略,他要用生成的修辞游戏破解意识形态中修辞的诡计。  相似文献   

16.
李维奇等先生编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古汉语同义修辞》是一部富有特色修辞学著作。与其他修辞学著作相比较,就可以明显地看出,该书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方而的特色: 一、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以往的修辞学著作,有的只谈“消极修辞”,即词语锤炼和句式的选择,有的则只谈“积极修辞”,即辞格的运用。即使是比较全面的修辞学著作,也只是把“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个方面分别加以论述罢了。由于所谈的内容总超不出以上几方面,作者的思路、著作的格局等也有限。所以有些修辞学著作之  相似文献   

17.
由苏越教授主编的《新编思维表达基础知识》,新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我原来就听说他们在写此书,但不知道他们能够“新”到里去。及至看到这本书,感受果然不愧“新编”,确有不少新意。一是角度新。该书所涉及的思维表达基础知识,不外乎逻辑、语法、修辞这“老三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逻辑与修辞之间的关系 ,认为逻辑制约修辞 ,修辞服务于逻辑 ,它们互相依存 ,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都是人类思维和表达思维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我国逻辑学界普遍认为同一律等四条规律是思维逻辑形式的规律。中国人民大学《形式逻辑》指出:“形式逻辑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还研究思维逻辑形式的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它们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普通逻辑原理》认为:“逻辑形式的规律有很多,其中有些规律……体现了正确的思维的基本要求……这一部分规律叫做思维的基本规律。思维的基本规律有四条,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我们认为,从同一律等四条规律的实际看,认为它们是“思维逻辑形式的规律”这一观点值得重新探讨。本文将从基本内容、逻辑要求以及违反逻辑要求的逻辑错误三个方面,论证四条规律中最基本的一条─—同一律不是思维逻辑形式的规律,而是思维内容的规律。 一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通常被表述为:“在同一思维(即对同一对象的同一方面的思维)过  相似文献   

20.
最近有同志提出:讲逻辑要合乎逻辑。这个提法真是好得很!其实,还可以扩而大之,即不仅从事逻辑教学工作(讲逻辑)的人要合乎逻辑,不从事逻辑教学工作的人也要合乎逻辑。“合乎逻辑”应是对一切能思维的人的普遍要求。问题是什么叫合乎逻辑?合乎什么逻辑?由于形式逻辑是以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而不研究思维的具体内容这一科学分工上的特点,有同志就认为:合乎逻辑的思维可以不问内容的真假,只要它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