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键 《社区》2014,(11):63-63
我上初中时,带着我们班数学最好的同学旷课到了舅舅家,舅舅家在长江下游的一个岛上,岛上有花,记得当时我们看中的是一棵腊梅树,腊梅树在一所学校里,估计这所学校过去是个祠堂,腊梅树太大了,我们只挖出大腊梅边长出的几个小腊梅,回来后也没有种活。  相似文献   

2.
腊梅的养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花香十里,更值满枝开,承恩不在貌,谁敢斗香来”。这是古代诗人夸张地写出了腊梅的风貌。人们世世代代把腊梅视为名贵观赏佳卉。腊梅先花后叶。常说的“喜鹊登梅”是指腊梅,而非梅花。腊梅寿命很长,可达百年以上。腊梅在北方地区不能露地过冬,只能盆栽或制作盆景。在一二月份开花时,可放在室内赏花、闻香。花后仍需置于低温3~5度处养护,待到四月再搬出室外。腊梅怕风,最好在背风向阳的地方养护。腊梅花两性,花后易结子,如不需要留种时,则应在花谢后及时剪掉残花,避免白白消耗养分。每花结一粒种子,少数结2~3粒,种子…  相似文献   

3.
今天,我的北京之旅第五站是——圆明园。 圆明园,你是我心中之园。走近你的前夜,我已查阅了你那辉煌的历史:你是集锦式园林,有许多各具特色、不同功能的小园林。它们都取材于全国各地的著名风景园林,有选择地予以再创造。在长春园里还有一组欧洲式园林和人工水景,给人有集天下之美于一园的感觉。  相似文献   

4.
缓中有情     
曾经有一个人,他买了栋带着大院的房子,他一搬进去,就将那院子全面整顿。杂草树一律清除,改种自己新买的花卉。某日,原先的屋主造访,进门大吃一惊:“那最名贵的牡丹哪里去了?”他这才发现,他竟然把牡丹当草给铲了。后来他又买了一栋房子,虽然院子更是杂乱,他却是按兵不动,果然冬天以为是杂树的植物,春天里开了繁花;春天以为是野草的,夏天里成了锦簇;半年都没有动静的小树,秋天居然红了叶。直到暮秋,他才真正认清哪些是无用的植物,然后大力铲除,使所有珍贵的草木得以保存。  相似文献   

5.
园林在我国古籍里根据不同的性质也称作园、圃、苑、庭园、园地、他馆、别业、山庄等。英美各国则称之为Garden、Park、LandscapeGarden。它们的性质、规模虽不完全一样,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观赏、游想、居住的环境。中国园林类型包括宫苑、毛地花园、寺庙园林和风景名胜。一、中国园林具有崇尚自然、文寓于景的独特风格在我国历史上,从秦始皇在首都咸阳修建上林苑,到汉代后期达官贵人的私家园林,以及随佛教、道教的出现而产生的寺…  相似文献   

6.
梅花在《红楼梦》中有突出的表现,这说明曹雪芹有爱梅情结,喜爱梅花。他在梅花里不仅寄寓了自己的人格理想,而且还寄托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还在对梅花的喜爱里饱含了对江南"旧家"生活的留念之意。  相似文献   

7.
济慈对于自然美有着极其敏锐的感受力,丰富多彩的植物意象是他诗歌的一大特点. 他诗歌中的植物意象可分为三类:描述性、比喻性和象征性.诗人利用植物意象创造独特的 诗歌意境,它们都具有丰厚的审美内涵,向世人传达着特殊的美感和情意.济慈植物意象的 应用具有自己的特色,学医的经历使他非常熟悉植物的属性,病魔缠身使他对美的发现有着 超乎常人的敏感.与其他浪漫主义诗人相比,济慈笔下的植物意象多了几分华美和精细,有 种精心雕琢的美.它们舒适恬静地阐释着诗人的理想,体现着济慈独特的艺术观和审美观.  相似文献   

8.
杨支柱 《市民》2006,(6):63-63
我的居住理想,是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我希望我是真正的地主,在我的土地上巡视、种植和居住。我拥有自己的花丛、树林、池塘、山坡和篱笆。这无疑是一种奢侈的梦想,但我固执地以为,这才是诗意的栖居。有时,我会为自己设定—个最低目标,那就是拥有一个小小的花园,窗外种植着腊梅、桃花、梨树、海棠和芭蕉。在夏天,我能够倾听雨打芭蕉的声音;而在寒冷的冬季,坐在温暖的书房里,我将喜悦地看见腊梅在窗外的大雪里怒放,它的枝头一直伸向我的书桌,仿佛在触摸我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腊梅与海棠     
车前子 《社区》2013,(35):59-59
前人吟咏腊梅的诗句,只在北宋时候出现。有人就疑心它是舶来品,后来在神农架发现了大面积的野生腊梅,就证实中国是它的原产地。腊梅即使在现在的日本朝鲜也不多见,欧美国家的人基本不知道腊梅是怎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10.
驿站,给人以无限的想象,而驿站外,是更广阔的天地。我分明看到驿站里的人,已经走了很长很长的路,收获了很多很多的风景。而现在,这个人又随时准备出发——这个人永远在出发。我以为,有驿站必有梅花——驿外梅花,  相似文献   

11.
这么多的梅花,是代代的种梅人前赴后继,苦心栽培出来的。“我们运用梅花‘穿插造景、典故造园’,在我们普通大众印象里.梅花的性格是“不怕寒,不怕旱”,而她竟然也有“死穴”——怕水。在细致的种梅人劳作主下,由于造景需要,有些梅花必须临水栽种,对于临水的梅花他们给予“特殊照顾”,垫高30厘米土层,防止水淹着梅花的根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秋色叶和观果树木资源极其丰富,开发利用秋色叶及观果树木资源对我国园林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枫香、鸡爪槭、重阳木等18种秋色叶植物及南天竺、天目琼花等7种观果植物的形态美学特征及在秋季的观赏特性,探讨了它们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与作文》2010,(7):27-34
夜里,旅馆里所有的人都已上床睡觉,但却有人发出可怕的叹息声。叹息声持续了很长时间,大家都起来看这到底谁。演木偶的人走进自己的小剧场,因为叹息声就是从那儿传来的。所有的木偶,包括国王和他的随从,都堆在一起。原来是它们瞪着大玻璃眼,发出伤心的叹息。  相似文献   

14.
本文比较了陆游、辛弃疾的咏梅词的异同:两人咏梅,都是词人审美观念的外化、人格理想的寄托,但是两人审美情趣与人格内涵却有差异;两人咏梅,都有意或无意地将梅花作为身世的寄托。但是,陆游咏梅词的寄托,似乎与自己的经历遭遇不甚吻合;而辛弃疾赋梅,则往往不离自己的身世,其雄心、其智略、其幽愤之情、其身世之感,都在不经意之中,从字里行间隐隐泛出。  相似文献   

15.
有一个男孩,在被送往寄宿学校之前,他在班级里是最聪明的学生,每一次考试在班级里都是排名第一。但是,他进了一所寄宿学校后就改变了。他的成绩开始下降。他讨厌班里的每一个同学,他比任何时候都孤独。他在深夜里尝试自杀,幸好被同学发现了。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他觉得没有人重视他,他觉得老师和同学都不关心他,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与作文》2008,(9):22-25
在一个花园的中央,长着一丛玫瑰,上面开满了花儿。其中最美的一朵花上,住着一个花仙子。他那么小,人的眼睛都看不到。在这朵花的每一个花瓣后面,都有一个他的卧室。他长得像最好看的孩子一样美丽,翅膀从肩部一直垂到脚跟。啊,他的房间里多香呀!墙壁多么干净明亮呀!它们都是用浅红色的玫瑰花瓣做成的。  相似文献   

17.
她在某一个落雨的下午打到杜朗清,小声说,谈谈。彼时,他正在摆弄书房里的富贵竹,已经长高,他得把它们搬到阳台。半年前,杜朗清打开家门时,发现屋子里能拿的都被她拿走了,只剩下几盆又绿又矮的植物。他想丢了它们,任其自生自灭。可不知为何,他把富贵竹养到现在。  相似文献   

18.
陈孝荣 《社区》2010,(29):49-49
大山里。草鞋是山里人最忠实的伴侣,它们不闹外遇,不闹离婚,不到法院提起上诉,一辈子忠实、可靠,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因为大山里不是爬坡,就是上岭,再高级的鞋子都没有用.而草鞋却可以大显身手,发挥它的用武之地。这样。大山人就把草鞋当成了自己最信赖的伙计,而草鞋也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岁月就在这样的双赢中走了过来。  相似文献   

19.
林长华 《华人时刊》2005,(12):55-55
上世纪初,国民党宣布了“梅花是中 国国花”之后,一些人在很长时间里曾经 “敌我分明”地避讳谈梅花;尤其是台湾上 世纪七十年代曾有一首叫《梅花》的歌曲 在东南亚大流行,一唱就令一些人神经紧 张起来。其实,梅花作为台湾的标识并非台 湾的“专利”。六朝古都南京市1982年宣 布“梅花是南京市花”,并确定每年2月底 3月初举办“国际梅花节”,广邀海内外宾 客来“赏梅探春”,以繁荣当地旅游经济。 可以说,梅花文化是海峡两岸同胞的同根 文化。正如每一个省都有她的省花一样,梅 花作为我国台湾省的代表花毫不奇怪。 说起台湾同胞喜欢梅花,与其地理气 候有一定关系。台湾气候暖和,虽有冬季, 但与北方那样普遍银妆素裹却有很大差 异。所以,梅花在台湾并没有像祖国大陆北 方那么多,只有台东、嘉义以北有一些,每 年10月便开花,而且花香远不如大陆北 方。历史上台湾不但有著名的梅花产地(如 南投县雾社梅峰等),而且台湾不少地区经 常出现冬天未临梅先放奇观。2001年中秋 节过后,台东的肥池上乡、关山镇、东河乡 山区,就有将近二分之一的梅树开花,簇簇 梅花迎风摇曳,颇有清静高雅之美。对这种  相似文献   

20.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安徒生曾把他自己的童话作品解释为"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童话故事都是现实生活里不可能发生的,它们只存在于幻想世界之中。当然,任何一种文学样式都存在着幻想成分,然而,在童话中,幻想是主体,是核心。童话的人物是幻想世界里的人物,童话的故事是幻想世界的故事,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