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轻松一刻     
《社区》2012,(1):58-59
泻药一位老先生到药铺去:"劳驾,请您给我一剂泻药。"药剂师把一剂泻药递给他。"见效快吧?"老先生问道。"特快!您看对面的酒店,离这儿大约50米远吧?只要您一跑到那酒店,一定会见效!"过了一会儿,老先生愁眉苦脸地又来了。"您还要一剂,老先生?"药剂师问。"药剂师先生,我来是为了告诉您,您多估计了两米!"  相似文献   

2.
放风筝     
杲罡 《山西老年》2014,(8):43-43
一个富人去拜访一位哲学家,请教他:为什么自己有钱后变得越来越狭溢自私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问:"向外看,告诉我您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了外面世界里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现在您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银子',但就是因为这一点儿'银子',便叫您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了。”  相似文献   

3.
刘建明 《中华魂》2011,(5):33-33
《吕氏春秋·不苟论第四》中记载,管仲被囚禁在鲁国的时候,齐桓公想用鲍叔牙为相,鲍叔牙说:"您如果想成就霸王之业,只要能得到鲁国的管夷吾就行,我不如他。"桓公说:"管夷吾是杀害我的凶手,用箭射过我的人,不能用。"鲍叔牙说:"夷吾是为他的君主射人的,您如果得到他,  相似文献   

4.
金鉴 《北京纪事》2014,(11):107-108
我爱紫砂制品,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它那朴雅、不务妍媚、谦谦君子的品格是我最为敬重与钦佩的。 我的紫砂藏品中有件"无名"紫砂盆,"无名"并不是无款,它的款识竟然是"中国宜兴紫砂工艺厂制"。它是我紫砂藏品中的翘楚之一,有朋友会问"无名"为何成为"翘楚"?这正是我要向您述说的……  相似文献   

5.
语言服务视角下的中国语言生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服务"的提出背景与研究现状 崔:近些年,您多次在学术论文与学术活动中提及"语言服务"这一概念,您是出于什么考虑提出这一概念的呢? 屈:近些年来我确实非常关注"语言服务"这一概念的论述、建设以及实践表现。2005年在上海举行的“世博会语言环境建设国际论坛”上,我提交了论文《语言服务研究论纲》。以语言服务为主题写作这篇论文是基于当代中国语言生活与语言规划的大背景。国家语委曾多次提出有关语言服务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田小勇 《老友》2011,(6):42-42
我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伤了父亲的心。事情的起因是我要买房,父亲一大早从乡下给我送了5000块钱来。父亲把钱递到我手里的时候颇为自得,他昂着头,连皱纹里都是笑意。可是,我怎么能要他的钱呢?我把钱还给父亲,妻子也说:"爸,这钱您留着和妈用吧,我们不能要您二老的钱。"晚上,我给家里挂电话,询问父亲是否平安到家。母亲接的电话,她说父亲回去后就一直闷闷不乐,还说:"你可伤你老爹、老妈的心了。你买房子这么大的事,我们当大人的,啥力也使不上,心里那是啥滋味啊……"  相似文献   

7.
神灯与仆人     
李秀萍 《可乐》2011,(6):47-47
从前,有个男人每天要做很多工作。一天,非常疲惫的他在心中默默祈祷:"上帝啊,请赐予我一个仆人吧。我终日劳顿,已经疲惫不堪了。"他一边祈祷,一边擦着古老的黄铜灯。突然,一个精灵出现在他面前:"亲爱的主人,我是神灯精灵,可以满足您的一个愿望。"男人大吃一惊,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相似文献   

8.
皇子齐为仆     
沈银法 《可乐》2011,(4):68-69
一天早朝,乾隆生气了,把几个懒惰的皇子遣到众卿家去当奴为仆。六子永瑢被纪晓岚领走。到了纪府,纪晓岚施了一礼说:"六殿下,您到我这儿,不用受罪了,爱干啥就干啥吧。"永瑢担心地说:"你还是遵从皇阿玛旨意,给我奴衣穿,再给我一把扫帚,让我天天扫地吧。"  相似文献   

9.
曾智 《百姓生活》2011,(7):25-25
不经意间,儿子长大了。有一次,和丈夫争执后,一连几天我都默不作声。儿子找到了我,"妈妈,我想和您谈谈。"这是这个小男孩第一次针对我的谈话。"妈妈,您这样是不对的",听完他的开场白,我有几丝震惊,于是静下心来听儿子对整件事情的看法。谈话中,我发现儿子已经开始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周围发生的一切,并作出是非判断,甚至努力想用自己的方式协调和处理他眼中的矛盾。听完儿子的一席话时,我有些脸红。当我用儿子建议的方式与丈夫沟通,果然奏效。  相似文献   

10.
大野 《中华魂》2014,(5):30-31
1978年的一天,某大军区两位领导向陈云汇报工作,顺便给他带来两盒葡萄,被陈云拒绝:"我是中纪委书记,不能收这个。"两人解释说:"这是当地土特产,值不了几个钱,只是请您尝尝,不是送礼。"陈云坚持:"东西不能收,心意可以领。"双方僵持到最后,陈云说:"那我吃十颗,叫‘十全十美',剩下的你们带回去。"在此之前,同样有老同志送来一箱葡萄,一番反复推让后,陈云答应"那好,我尝五颗"。尝完之后就送友出门。  相似文献   

11.
SHMJ:你一直以来坚持"工笔画"创作,"工笔"与"岩彩"有着历史的渊源,对于这样的讲法您是否赞同? 王俊标:正如你所说的,"工笔"是我非常喜爱的绘画形式,不管临摹也好,创作也好,我的作品里"工笔语言"是比较明确的。我曾经临摹过很多传统的东西,现代的东西,而最早知道"岩彩"是通过书籍,但是真正实践它的机会却很少,而且方法也不得当。近几年的美术展览中“岩彩”作品的视觉冲击力相对比较强,获奖率越来越高,说明这种材料和画种越来越被画界所重视。  相似文献   

12.
李保 《百姓生活》2011,(7):35-36
2010年9月8日,在湖南省安化县上龙乡联兴村一户普通的农家,一场隆重而俭朴的婚礼正在举行。婚礼的主角是一对老年夫妇和一对年轻夫妇,他们胸前佩戴着"新郎"、"新娘"的胸花。喜宴开始时,年轻的新娘和新郎拉着4岁儿子的手,一起跪在老年夫妇面前,磕了3个头。然后,新娘恭敬地向老年夫妇敬酒,饱含深情地说:"妈妈,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您对我的养育之恩。我祝二老身体健康,永远幸福!"老年夫妇眼里闪动着泪花,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相似文献   

13.
鹰和云雀     
纪伯伦  吴岩 《可乐》2011,(3):52-53
一只鹰和一只云雀在高山的岩石上相遇。云雀说:"祝您早安,先生。"鹰鄙夷地瞧着云雀,有气无力地说:"早晨好。"云雀说:"祝愿您万事大吉,先生。""是啊,"鹰说,"我们是万事大吉大利。可你要知道,我们是众鸟之王,我们还没开口,你就不应该先招呼我们。"云雀说:"我以为咱们是同一个家族的。"  相似文献   

14.
老虎的胡须     
雷长风 《可乐》2010,(10):59-59
在朝鲜的一座名山上,住着一位圣人。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一天,一个女人慕名而来,想寻求帮助。女人说:"我丈夫以前对我可好了。他出去打了三年仗,回来后就对我冷漠起来,而且脾气暴躁。听说您会制一种神药,能让喝下的人受到感化,唤回心中的爱?"  相似文献   

15.
李荷卿 《新少年》2014,(6):20-21
切尔西正在菜园里给爷爷帮忙。"爷爷,我把西红柿摘完了。"她唱着歌说。"太好了!"爷爷说。"爷爷,我把黄瓜摘完了!""好极了。"爷爷微笑着说。切尔西沿着菜畦走来走去,摘着他们春天种植的蔬菜,"爷爷,我找不到胡萝卜。"爷爷笑着用手指了指附近的一些绿色茎蔓,"记住,胡萝卜长在地下。""那您怎么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成熟呢?"“你能保密吗?”爷爷问道,切尔西点了点头。“那你跟我来吧。”爷爷说。他们穿过菜园,缓缓地走下山坡,轻手轻脚地走进一片树林,藏在一棵树的后面。  相似文献   

16.
从“您”的历史轨迹看“您们”的使用赵敏现代汉语的人称代词,单数和复数(加"们")都是配对的,只有第二人称敬称"您"有没有加"们"的复数形式,语法学家们的看法很不一致。目前主要的看法有:第一种,《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认为"您"是"你"的敬称,不...  相似文献   

17.
"通过项目组人员调整,表现出的效率和专业很值得表扬,本轮传播很好,你们也很辛苦……"客户的一番话,让我们一行的项目组成员脸上由衷地透着高兴。我也在心里直嘀咕:不辛苦,不辛苦,有您老人家这番话,再辛苦也值了。  相似文献   

18.
《山西老年》2014,(8):5-5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届时《山西老年》将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题,特别策划"口述抗战""寻找抗战老兵""图说抗战""罪恶铁证如山""抗战在山西""抗战研究新成果"等栏目。如果您是伟大抗日战争的亲历者,请把不能忘怀的故事整理出来,讲给后人;如果您是抗战历史的见证者,欢迎您忠实地记录抗日战争期间的所见所闻;如果您是抗日战争的研究者,期待您以洗炼的文笔撰写成稿,借我们这个栏目献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9.
高:《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是国家语委首次向社会发布的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也是"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的第一部。您在序言中谈到了要"构建健康和谐的语言生活"。请您谈谈国家语言生活的构建情况。  相似文献   

20.
九儿 《北京纪事》2010,(11):46-49
我的女友快步走在前面,今天她是专程来胡同的交换商店里换东西的,心也被快乐托得仿佛古人千里之外送的鸿毛,轻得要飞上天了。我说:"人家恋人都是携手并肩地逛街,咱俩倒好,一前一后,走路跟老夫老妻似的。"她驴唇不对马嘴地回答我:"你多注意看看右边,听说交换商店在胡同里面一个右拐的地方,咱们可别走过了。"不出她所言,我们在胡同紧里头一个右拐的地方找到了这家交换商店。白底蓝字的灯箱让我俩眼前一亮,门口排队的人群更是叫我俩困惑不已。走近店门前,木门框上贴着的小纸条给了我答案:"店内顾客超过5人,请您在门口等候。"想不到交换商店这么火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