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人不看大报看小报尽管大报信息量大,可信度高,但英国人普遍认为大报上刊登的招聘职位成功率不高.因为同一个职位可能有几千人,甚至上万人竞争。他们宁愿选择小报上的招聘信息,以提高求职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成才与就业》2011,(13):54-55
外企吸引着无数人才求职应聘,在求职过程中,最让人痛苦的还是面试。如何提高面试的成功率呢?不妨看看外国人是如何求职的。  相似文献   

3.
创意求职法成功率86%它的主要特点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专业知识,向有兴趣的公司查询职位空缺情况前,设法拜会公司的决策人。实践表明,那些愈不登广告招聘人手的公司,竞争对手愈少,如得到雇主垂青,对方可能为你度身打造一个职位。  相似文献   

4.
正在求职的小张最近遇到两件事,让她倍感困惑。第一件事是她去一家人才公司面试,面试官暗示目前应聘人数较多,竞争激烈,因看小张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好心”建议她交2000元开个后门,保证录取。第二件事是她发现网上好几家不同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都是同一个职位,岗位描述一模一样,甚至一字不差。她试着应聘了其中一家,对方马上打来电话,说这个岗位是银行直招,要求不高,只要人品正直,大专学历即可,让她速来面试。  相似文献   

5.
当前,很多求职者忙于奔波,心情急躁,往往容易乱了方寸。在求职面试中,没有人能保证不犯错误。要想取得满意的面试结果,求职者需要用心做好前期准备,以下是求职面试时应该注意的事项:确定"职业圆周"每个人的学历、经历大致决定了职业方向:每个人的能力、经验决定了职位层次;每个人的家庭、背景又决定了工作地域。这些因素决定了你处在某个"职业圆周"内。在求职时,可以适当放大半径,放宽选择  相似文献   

6.
求职、招聘、面试、跳槽、转行、升职、加薪……这些是职场人士最熟悉不过的职场关键词了。正常情况下,大家都会通过求职、跳槽、转行等方式,使自己在职业道路上向前跨越一大步,而企业也会通过招聘、面试等方法来选择各个岗位的合适人选。  相似文献   

7.
如今,用人单位格外注重面试。为考察应聘者的真实能力与技能,面试官会采用"望、闻、问、切"等方法。很多准备不充分的求职者庆幸自己过了简历初选一关后,却不小心在面试中遭遇"滑铁卢"。想要提高面试成功率,不防采用情景摸拟方法进行演练。下面是一场模拟面试。"Q""A"分别代表"question""answer",意思是"提问"和"回答"。招聘方: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招聘职位:营销企划专员面试官:人力资源总监张小姐应聘方:方伟,男,22岁,无工作经历,某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Q1:从你的简历和求职信来看,你各方面的条  相似文献   

8.
招聘企业如何应对应聘人员的信息不对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金三银十”,求职旺期又要到了。再过几个星期,人才市场又将火爆起来。对许多企业来说,最怕的就是应聘人员的信息不对称。如何尽快地招聘到合适的人才、提高和保持招聘的成功率,这就需要用人单位注意甄选方法。招聘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先看一个事例:2004年6月,新组建不久的四川某学院为了组建“生态与经济研究院”,在网上发布了招聘具有博士学历以上人才的信息。不久,一位龚博士毛遂自荐,将自己拥  相似文献   

9.
孙炯 《成才与就业》2013,(20):44-45
找工作,什么最重要?很多人会说"经验""能力""关系""运气""简历"或"面试技巧"等,却鲜有提到"态度"。为什么态度很重要第一,态度决定速度。一个连简历都粗制滥造的求职者,缺乏的是认真的态度;一个总是将过错归咎于他人的求职者,缺乏的是负责的态度;一个永远羡慕别人"路子粗""运气好"的求职者,缺乏的足积极主动的态度……求职态度会在求职时通过各种细节表现出来。态度不端正,求职之路必然受阻。一家世界500强的外企招聘部门助理,要求并不高,却在面试了十多位求职者之后才选中一个。这  相似文献   

10.
应聘两则     
《社区》2012,(4):59
有个经理打算招聘一名员工,这个经理的两个耳朵不大对称,对此,他特敏感。几个应聘者相继安排面试。第一个人面试一切正常,快结束时,经理问他:"你看我如何?"应聘者看了看经理:"您的耳朵好像有点儿问题。"经理把他从合格名单中划掉。  相似文献   

11.
精彩的提问,是画龙点睛之笔,将为面试划上圆满的句号。应聘者提问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 根据身份提问 面试前最好弄清面试官的职务,要根据面试官的职位来提问题。如果你想了解求职单位共有多少人、主要业务发展方向等,就不要向一般工作人员提问了。  相似文献   

12.
本周因物流部门有员工内部竞聘成功后出现了跟车员的职位空缺,于是我在网上发布了招聘信息.一天之后,收到N封应聘简历,翻来捡去,只有一人最为合适(简历上的工作经历为同行同职位),于是抄起电话通知此人前来面试,在通话末尾照例告诉他到公司的路线,未料到没说两句,此人便在那头说自己知道怎么走,于是约定面试时间后便挂了电话.  相似文献   

13.
曹炜 《成才与就业》2011,(13):44-45
求职是一个身心受煎熬的过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不少人经历数次招聘会、笔试、面试之后,才得到心仪的职位。求职的时间越早越好吗?虽然有“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么一说,但是毕竟毕业学年的生活重心不只在求职,很多现实的压力都会分散你的精力,课程、论文、答辩……顺利获得学位和求职同样重要。因此,应该选择合适的时间开始求职。  相似文献   

14.
每名毕业生在求职时都会关心自己的薪资水平,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他们对社会上的薪资标准不太了解,这样有可能过高或过低估计自己的薪资。校园招聘时经常有这种现象发生:许多应届毕业生参加面试,当被问及期望工资是多少时他们往往会不知所措。或是由于道听途说,盲目抬高身价,给人留下"自视过高"的印象;或是由于自己不谙行情,把薪资开得过低,  相似文献   

15.
时燕歌 《21世纪》2008,(4):48-49
年后招聘会如市场上的产品一样琳琅满目。众多的招聘会体现人才市场怎样的行情呢?据统计有8万人参加北京在国展中心的节后首场人才招聘会。1450多家单位参会,招聘职位近3万个,是历史上春季招聘会提供职位最多的一年。超过8万的应聘者涌入北京今年规模最大的招聘会,也燃起节后求职高峰的第一把圣火。  相似文献   

16.
综观近代上海报业的发展,大致经过了"大报小办"--"小报大办"--"大报小办"的过程.19世纪末,为了减缓同行竞争压力,一些大报通过创办小报进行差异化竞争,从而开辟了小报市场.但是由于小报过度商业化和当局监管不力而使之趋向低级趣味,社会形象下坠.在此情况下,小报乃实行自我变革,向大报风格靠近,一种新型的报纸小型报遂应时而生.市场反应极佳的小型报冲击了大报市场,又引发了大报开办小型报的热潮."大报小办"和"小报大办"是近代上海报纸在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取向,两种报纸内在的运动为上海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多样的选择,也从多个角度记录了近代上海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王业 《成才与就业》2014,(24):44-45
正进入深秋初冬,历经两个多月的求职应聘后,曾经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毕业生开始处于不同的求职状态:有的已经和中意的单位签了三方协议,有的正在进一步比对手中的几个offer(录用函),有的做了很多努力却没有获得面试机会,还有的同学正在等待面试反馈……不同现状的背后都有相对应的原因,还没有拿到offer的同学在求职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平时的工作性质让我有机会直接了解他们的求职动态,除了满足单位和职位的客观条件以外,毕业生要想实现顺利求职,还需要在求职环节中做以下方面的调整和改进。  相似文献   

18.
正招聘会现场面试不同于正式面试,只是一个"对眼"的过程。面试时间不定,面试问题也比较自由,招聘者对看得上的学生可以谈十几分钟,对看不上的学生就礼节性地收下简历,外加一句"我们会仔细看你的简历,再通知你面试时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招聘人员的垂青?不妨了解一下招聘会面试"七不宜"——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当前大学毕业生求职面试中常见的问题 ,提出了大学毕业生应如何去面对 ,作好有效的面试准备工作 ,把握求职面试的技巧与策略  相似文献   

20.
读书时间     
<正>《人人都有好工作:IT行业求职面试必读》[美]莱斯特译:王劼/人民邮电出版社本书作者以一位资深软件工作者与一名招聘考官的双重背景身份,向我们勾勒了在技术类求职过程的经验点滴与真知灼见,内容涵盖求职过程的方方面面,同时充分考虑了招聘双方的情况。书中大量的生动实例与实践心得娓娓道来,将给读者引入一个全新的求职征途。该书主要针对技术类岗位正在求职以及潜在的求职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