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齐晓燕 《中州学刊》2007,(5):244-246
异化与归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策略。归化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将译文读者置于首位;异化以原语文化为归宿,旨在保留语言和文化异质。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之争由来已久。异化将成为发展趋势,但与此同时,归化也是不可缺少的手段。译者要把握好度,努力在异化和归化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  相似文献   

2.
侯胤 《理论界》2006,(2):200-201
本文详细论述了“异化”与“归化”的渊源、涵义,以及同“直译”与“意译”的区分等问题,从而说明异化与归化的翻译策略在翻译中的对立统一性。  相似文献   

3.
文化视野中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翻译是跨语言(cross-linguistic)、跨文化(cross-cultural)、跨社会(cross-social)的交际活动。随着国际全球化,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迫切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学习。“归化”与“异化”是缓和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翻译过程中矛盾冲突的主要方法,也是处理跨文化交际的两种不同手段。译文归化能打破原文形式上的禁锢,是对原文的一种“再创造”;译文异化忠于原作,保存异域情趣,拓宽读者视野,是文化融合交流的需要。一、语言和文化在跨文化翻译中的影响1.翻译与跨文化翻译。讨论如何翻译之前,我们首先最好了解翻译和跨文化…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种手段.归化和异化作为翻译中文化因素的两个原则,一直以来都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它们并不是孤立、水火不相容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两者都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发挥不可忽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因素:异化与归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归化”与“异化”作为文字处理上的两种技巧,“归化”、“异化”之争也一直伴随着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持续着。它们是翻译过程中处理文化的两种指导原则和手段,并相互补充。本文阐述了“异化”与“归化”在文化交流中具有作用,并指出要充分发挥两种翻译手段的优势和作用,清除由于缺乏理解,甚至误解而造成的障碍,真正让译文成为传播文化的有效媒介。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公示语业已成为一个城市的重要名片和对外交流的窗口,公示语译文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对外形象。汉英公示语翻译的表象是语际转换,实质是跨文化交际,目的是为目的语受众提供方便与服务。通过对比汉英公示语译例发现,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以目的语受众为中心,运用归化的翻译策略,能够最大限度地消弭源语的陌生化现象,有效地实现跨文化交际,进而达到汉英公示语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翻译的异化(Fore ign izing T ranslation)与归化(Dom esticating T ranslation)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信息时代的到来,更是把单纯的语言现象上升到文化的高度;中英互译不仅仅是语言学层面上的直译或意译,而是更多地关注到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在中英文习语互译中只有采用合理的翻译策略才能更好的体现语言的魅力及文化的内涵。在习语翻译中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策略应合理的运用,而不是把二者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8.
马赛  王旭 《理论界》2007,(5):100-101
本文以多元文化为背景,探讨了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因素,阐述了“归化”与“异化”作为翻译过程中的两种指导原则和手段,在文化交流中的具体作用,并指出成功的翻译要充分发挥这两种翻译手段的优势,将二者有机结合,使之相互兼容、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9.
试图通过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霍译及杨译版本的译文进行举例对比,分析归化与异化策略在原著人物的姓名、外貌、言语、行为等方面的体现,并指出运用归化与异化策略进行翻译均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10.
文章依据模因的传播特性,探讨了模因传播过程对翻译的影响,并分析了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与模因传播的关系。归化翻译是在译入语文化中找到与源语言文本中相似的模因来帮助读者理解异域模因,适用于文化接触的初期阶段;而异化翻译法是把一种文化及语言中的信息以近乎保持本来面目的方式转换成另一种文化及语言,这样就为后者带来了全新的成分,增加了异质文化的信息。异化翻译法有利于两种异质文化和语言的相互交流和渗透,促进文化之间的融合,可以说异化翻译是模因传播的要求和趋势。  相似文献   

11.
由于强权文化的侵入,在我国翻译史上,出现了两次较为明显的集体性异化翻译,第一次发生在五四运动后十余年,另一次则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今.前次异化翻译为改造我国近代贫乏的语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然而,目前流行于我国翻译界的异化态势则令人担忧,出现了一股超异化翻译的暗流.  相似文献   

12.
归化异化翻译观在中国的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中国,归化异化之争可以分为四派:归化派、异化派、综合派和转化派.其发展的方向是在文化和意识形态层面上与中国语境紧密结合的、在保持差异与观照传统之间维持动态平衡的本土化.争论的结果是促成中国译界理论意识的觉醒、对话意识的产生,对传统译论的反思以及研究范式的多元化.在中国的接受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负面因素与不利效果.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6,(5):248-251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大量网络新词生成并快速传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网络新词作为一种时尚的语言,承载了中国特色的文化和社会内涵。在当今迅速发展的全球化与文化融合的背景下,译者如何采用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让目的语使用者在理解网络新词意义的同时,又能最大程度领略到网络新词特有的中国文化和社会内涵,这是全球化语境下对网络新词翻译策略研究的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了当今译坛的异化与归化之争,阐述了英汉习语互译中使用异化法与归化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两种译法各自的优势与劣势,指出英汉习语互译中异化与归化的选择受语境的制约,并建议两译法结合使用,互为补充,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15.
在翻译实践中,文本从原语到译语的过程经常受到诸多文化因素的影响。本文试图从文化角度阐述在此过程中诗学与意识形态等文化的主要方面如何影响译者采取归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作为文化载体,语言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深深地烙印着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反映和折射着某一独特的文化现象.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同样负载着文化信息.透过词语,尤其是文化词语,可以窥见一国民族文化的状况.词语的翻译策略有归化和异化两种手段,但对于文化词语而言,异化翻译似乎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7.
高玉 《江汉论坛》2001,3(1):85-90
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之间具有"异化"和"归化"的双重关系一方面是翻译文学作为一种异质的文学对本土文学具有冲击性,促使中国传统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型;另一方面,本土文学又由于语言的规定从而同化翻译文学,最终使翻译文学民族化.近代翻译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具有重大的影响和作用,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最终取决于语言及文学观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从归化到异化——试论鲁迅的翻译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翻译史上,鲁迅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提出的一些翻译观点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翻译研究.本文探讨了鲁迅翻译观的变化,从早期跟随晚清风尚以意译为主,到后期追求直译、反对归化.鲁迅的翻译思想主要是围绕"信"和"顺"问题展开的.他"宁信而不顺"的硬译观在我国文坛上曾经引发过极大的争议,其译文也因为生涩难懂而遭到攻击.然而,鲁迅翻译思想中的"信"与"不顺"体现了近代中国翻译活动救亡图存的根本目的,代表了文化转型时期中国翻译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探索和研究的起点.  相似文献   

19.
浅谈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归化"与"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化"和"异化"之争由来已久,它们可以说是直译和意译争论的进一步延伸.本文通过对杨宪益夫妇对<红楼梦>的英文翻译中遇到的文化词汇,句子的处理来说明"归化"和"异化"之争是没有必要的.无论是"归化"翻译还是"异化",翻译只要能达到"功能对等"就是最好的翻译.  相似文献   

20.
归化的正确运用并不违背翻译的忠实原则 ,而是这个原则在翻译实践中的延伸和活用。当两种文化交融密切时 ,归化的需求则相对较少 ,当两种文化有明显差异时 ,归化的需求则较多一些 ,主要体现于译文的词、词组、习语三个方面。正确运用归化这一翻译补偿手段能够帮助译者解决在翻译原文时可能遇到的理解障碍和直译困难 ,使译文更具有本民族文化色彩 ,便于读者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