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说过:“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长期以来,人们讳言鲁迅的人性观和人道主义思想,把鲁迅描绘成一个只讲阶级性,而不讲人性的形象。这是鲁迅研究中的一种倾向。这种研究虽然注意到了作者所处的社会状态,却没有“顾及作者的全人”,因此也影响了对鲁迅思想和作品的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看鲁迅到底有没有否认人性,和他在作品中是怎样表现并描写人性的。  相似文献   

2.
李渔(1610——1680)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他在戏剧理论研究上所作的荜路蓝缕的开创工作,解放以后越来越受人们的注意和重视.而他的白话短篇小说却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有的文学史在提到李渔的小说时,不是一笔带过,就是全部否定:“其基本倾向是落后,反动的,集中地表现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观点.”其实,这种评价是很不公允的.鲁迅曾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正确地评价李渔的小说,就应该把它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作全面的、历史的、美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鲁迅有段名言:“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归有光一生著作繁富,涉及经史子集各  相似文献   

4.
“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于说梦的。”(《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至九]》) 四十多年前,鲁迅先生“知人论世”,针对当时文学批评、研究中的一些流弊所讲的这一段名言,经过十年动乱之后,今天读起来愈觉意味深长,富有指导意义。今年是鲁迅先生诞生一百周年,我想学习鲁迅先生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来研究鲁迅的思想、著作,是对先生的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5.
萧红的主要成就在散文和小说创作方面。许多人致力于她的散文和小说研究,无暇或不屑研究她的剧本,我以为这是不公平的。为了"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文章试图对萧红剧本《突击》、《民族魂鲁迅》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作一粗浅评析。  相似文献   

6.
鲁迅小说中的第一人称叙述者可以分为故事中的"我"、讲故事的"我"以及隐含作者的"我"这三种情况。它们往往是交织作用在文本中,以限制视角观照自我或他者的故事。当叙述人的叙述和作者在价值、思想观念方面发生冲突或分歧时,文本中就存在隐含的作者。鲁迅小说中的"我"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人称小说中是独树一帜的。其背后所浸透的是鲁迅作为一个启蒙者的忧国忧民的爱与痛。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在半个世纪以前就曾指出:“被论客赞赏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久了”,“我每见近人的称引陶渊明,往往不禁为古人惋惜”,他为此提出了文学批评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以上均见《题未定草》)。细细咀嚼这些话,对于我们今天客观和全面地评价陶渊明,还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即对陶渊明思想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中篇小说《鼻涕阿二》由上海北新书局1927年初版,书前有前记。作者许钦文(1897—1984),小说家,原名许绳尧,笔名钦文、蜀宾、田耳、湖山客,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关系非常密切,许钦文称自己是鲁迅的“私淑弟子”,鲁迅把他的小说称为“乡土文学”而加以赞扬,曾经发表过这样的看法:“我常…………  相似文献   

9.
鲁迅是我国在理论上提出合乎科学的悲剧学说的第一人.这些理论,贯彻在他的创作实践之中.(一)鲁迅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中写道:“例如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所以我的  相似文献   

10.
萨都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由他的诗来奠定的,但他留下的数量不多的词同样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评价萨都剌及其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结合萨都剌的生平和思想,对其词做些肤浅探讨。 (一) 鲁迅先生曾认为:“倘要论文,最好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这无疑也是我们今天评价古人应予注意的。可惜的是  相似文献   

11.
说陶渊明“浑身静穆”固然不对,再加上一点“金刚怒目”也并不就对。鲁迅说的是要“顾及全篇”、“全人”,顾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陶渊明的生活、思想有其变化的过程。归田是陶渊明一生的转折点。虽然,在紧密结合这个转折来分析他的作品思想风格的变化上,我们做得还不够;但这个变化却是明显的,大家都注意到了。  相似文献   

12.
鲁迅小说双重叙述者“我”的独立性叙述造成了叙述者与叙述者、叙述者与读者、叙述者与作者之间众声喧哗的冲突与对应 ,自觉的主体性意识的艰难探寻实现了鲁迅“小我”历时性过程中的现在时价值确认  相似文献   

13.
在《呐喊》、《彷徨》的廿五篇小说中,有十二篇用第一人称写的。在中外小说创作史上,象鲁迅这样经常、熟练、成功地运用第一人称构思情节,塑造典型,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是罕见的。巴金这样评价;“鲁迅先生的短篇集《呐喊》和《彷徨》以及他翻译的好些短篇小说都可以说是我的启蒙先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为使吴承恩做《西游记》的作者 ,便不顾事实将其“杂记”认定为白话小说 ;沈承庆先生要否定吴承恩是《西游记》小说的作者 ,则将其“杂记”认定为游记。二人都有失偏颇 ,而吴承恩的“杂记”实是志怪传奇 ,与白话小说和游记无关  相似文献   

15.
中篇小说《鼻涕阿二》由上海北新书局1927年初版,书前有前记。作者许钦文(1897-1984),小说家,原名许绳尧,笔名钦文、蜀宾、田耳、湖山客,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关系非常密切,许钦文称自己是鲁迅的“私淑弟子”,鲁迅把他的小说称为“乡土文学”而加以赞扬,曾经发表过这样的看法:“我常以为在描写乡村生活上,作者不及我,在青年心理上,我写不过作者,但我又常常怀疑是感情作用……”。20年代初许钦文开始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作品,辑成短篇集《故乡》;后又有《鼻涕阿二》等四个作品集问世。  相似文献   

16.
鲁迅注重小说这一文体的形式特征,在他的第一人称小说中巧妙地安排小说叙述者的角色及功能,让叙述者与作者区分开来,始终在幕后进行叙事,从而保证了小说的客观性。这使鲁迅的小说不仅保持了思想上的深刻性,而且确保了它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7.
我和李彪是老朋友,由于都爱读鲁迅作品,近年来联系比较多.去年底.他赠送一本他最近出版的专著《鲁迅悲剧艺术论稿》(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希望我加以批评.我觉得他这一选题很好.尽管研究鲁迅小说的论著比较多,但真正从美学角度去研究鲁迅的小说,还是很不够的。特别是从悲剧艺术的角度去研究鲁迅小说,我上只读到过一些单篇论文,而关于这一论题的专著,我还没有见到过,那么,李彪的《论稿》就是研究这一课题的第一本专著了.“第一本”这三个字,就显示了该专著的价值。由于研究鲁迅小说的论著很多,在这一领域进行研究,每前…  相似文献   

18.
鲁迅是主张“为人生”而进行文学创作的。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篇自述里,他讲到自己从事小说创作的指导思想时说: “做起小说来,总不免自己有些主见的。例如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我深恶先前的称小说为“闲书”,而且将“为艺术的艺术”,看作不过是“消闲”的新式别号。所以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鲁迅关于小说起源问题的论述。作者认为鲁迅的论述包括三个要点:1.小说起源于神话与传说;2.小说产生的文化背景是宗教;3.小说是人民群众创造的。鲁迅的论述批判了传统文化与传统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20.
<正>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创作中,要塑造出一个成功的人物,就要特别重视眼睛的描写,鲁迅先生对此就很重视。他说:“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认为这样的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我怎样做起小说来》)在这方面,鲁迅先生小说中的眼睛描写,更是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