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19世纪末叶黎庶昌发现并刊影《幽兰》古谱卷子回国,至今已108年。在今天这新旧世纪交替的时刻,我们回顾百余年来《幽兰》古谱研究的学术状况,恐怕不能说是毫无意义的吧。拙作《拳研究与六家〈幽兰〉打拳之比较》(《民族艺术》1992年3期)等文比较了管平湖、姚丙炎、徐立荪、吴振平、吴文光、陈应时、戴晓莲等六家①对拳法的理解与失误。意犹未尽,拟作续文继续比较。  相似文献   

2.
《乐录图》是一种佚书。了解古代佚书的通常方式为:依赖于文献学家的辑佚工作,或者通过其他典籍,主要是目录学著作对该书的记载获得更多的信息。但是对于《乐录图》这类历代书目罕有提及的古籍而言,对书名进行语义符码和文化背景层面的分析,在具体的学术史情境中还原该书的性质,却成为更加有效的手段。在此基础上可知,《乐录图》系两汉盛行的纬学的产物,是乐纬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山鬼》考     
关于《山鬼》 ,旧主要有三种解释 ,一是“山之精怪说” ,二是“鬼、神同意说” ,三是“托鬼言情说”。文章用大量事实指出了旧说之误 ,提出了“山鬼”系“山”之误的观点 ,并提出了山鬼为男性的主张 ,认为《山鬼》篇乃是通过女巫对山神相爱、相思、相怨的表演 ,而达到娱神的目的 ,以求得神灵之护佑。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韵书,由隋代的《切韵》至宋代的《广韵》,后又有《集韵》及《礼部韵略》,其承袭发展关系是十分清楚的。金元之际“平水韵”行世。竟成为元明清七百年间写诗押韵的依据,称为诗韵,分一百零六部。《平水韵》从何而来?首创者是谁?说法不一,尚无定论。最早的说法是:南宋淳裙年间,平水人刘渊编《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刻印于壬子年(公元一二五二),因作者为平水人,所以称为《平水韵》。此书将宋代《礼部韵略》注明“同用”之韵加以合并,成一百零七韵。该书早已不存,因元代大德年间熊忠编写的《古今韵会举要》沿用了它的韵目,遂使后人都认为《平水韵》始于刘氏。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即用此说。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作为元白诗派的代表人物,创造了半格诗这一新的诗体,融合古体诗和近体诗的格律规范于一体。就字数而言,半格诗不受字数限制,多用12句、16句、20句等句数类型;就平仄而言,合律诗句和不合律诗句同时存在且比重大致持平,多用粘对律和拗救;就用韵而言,其韵式分为一韵到底、邻韵互押和中途换韵三种,平声韵部使用频率较高;就对仗而言,主要分为律诗的工对、古体诗的对仗和无对仗等三种类型。其规制介于古体诗和近体诗之间,别具一格,"似古非古,似律非律",为古典诗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蔡正孙考论——以《唐宋千家联珠诗格》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正孙是宋遗民 ,也是宋末元初一位重要诗评家 ,其《诗林广记》为世所重。蔡氏还编有《唐宋千家联珠诗格》二十卷 ,却罕为人知。此书选唐宋千家诗人作品 ,包括自己及大量宋遗民作品 ,分标三百格 ,并加评释。此书明清以来在我国罕见流传。郭绍虞《宋诗话考》考述蔡正孙著作 ,未及此书 ;《全宋诗》广搜博采 ,亦遗是书。本文根据此书所载有关蔡正孙的材料对其加以考论。关于蔡氏的生平 ,郭绍虞《宋诗话考》仅言其为谢枋得门人、宋遗民 ,称“余无可考” ;而本文则考证出蔡氏生年及生平大略。关于蔡氏的作品 ,《全宋诗》仅辑得二首 ,本文从《唐宋千家联珠诗格》辑出五十八首 ,并据此对他的诗歌创作情况作了考察。关于蔡氏的诗学观点 ,由于《诗林广记》所载只是前人诗话 ,只能从其所选作品及所附诗话中间接体现出来 ,而《唐宋千家联珠诗格》则有蔡氏大量的评语 ,是研究其诗学观的难得材料 ,本文据此对蔡氏的诗学观点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8.
一、《窦娥冤》创作年代考 关于《窦娥冤》的创作年代,学术界有个一致的看法,是在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之后。 例如: 吴晓铃《关汉卿戏曲集·编校后记》:“《感天动地窦娥冤》排在最后,是由于肃政廉访使是在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设立的。”  相似文献   

9.
《孔雀东南飞》神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雀东南飞》神话考李明劼《孔雀东南飞》(又名《焦仲卿妻》)是我古典文学史上著名的叙事诗,其写实倾向十分明显。然而在文体的深层,该诗仍然没有能够摆脱神话的罗网。一人类学家弗雷泽在其巨著《金枝》中着重阐述了一个在西方文学中十分普遍的神话:阿多尼斯──死...  相似文献   

10.
《论语》一书的得名,由于文献的缺失,学界向无定论。即使如汉代文献本身,亦多有记载矛盾之处。作者结合考古成果,就汉代有关的文献记载进行分析,试图就《论语》一书的得名情况做出自己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俗称"三百千",经历宋元明清以至中华民国,千年不废,影响深远。在"三百千"中,唯独《百家姓》的写作时间和著者不明。本文在宋朝王明清、明朝李诩、清朝王相等人详考的基础上,经过一番考证、推理,指出:《百家姓》的编著者,似是"老儒"钱俨;《百家姓》的编著时间,似是开宝四年(971)至太平兴国二年(977)之间。  相似文献   

12.
《行军须知》是一部不知撰人、不明年代的古代军事著作。我们经过初步的研究和考证,现将它的著作年代、版本流传情况、内容及评价作简单介绍,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对它更多的关注。一、著作年代与写作背景  相似文献   

13.
《考工记》云“有虞年上陶,夏后氏上匠,殷人上梓,周人上舆”。“郑注:“官各有所尊,王者相变也。舜至质,贵陶器(?)大瓦棺是也。禹治洪水,民降丘宅土,卑宫室,尽力乎沟洫而尊匠.汤放桀,疾礼乐之坏而尊梓。武王诛纣,疾上下失其服饰而尊舆”。《记》又云:“故一器而工聚焉者车为多”。郑注:“周所上也”。贾疏:“一器者,车也。而工聚者,谓有轮人、舆人、车人,就职中仍有輈人,是一器工聚者,车为最多,多于余官,以周所上故也”。是知时代交易,各有所上,周之车乘,世远源长,日以寝盛,盖有所由。  相似文献   

14.
清代以来,有人对许多历史古籍的真伪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和见解;但也出现了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倾向。这种倾向,在对古代兵书的研究上尤为明显。譬如,有人根据很不充分甚至是很不可靠的材料,就主观臆断曰某某兵书为后人伪托;甚至有人还竟说什么“史志中兵书,今所传者,殆无一为真本”,予以全部  相似文献   

15.
《列女传》引《诗》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留在刘向《列女传》中的《诗经》诗句注释,与当时的传统注释和后世毛公以外的“三家诗”注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因而具有独到的见解。本文主要是围绕《列女传》引用《诗经》的情况及相关材料,对刘向引《诗》的独到之处略作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韵目和收字两个方面全面考察和比较了徐铉改定的《说文解字篆韵谱》和黄奭辑《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二书之间的异同之处,揭示了徐铉改定的《说文解字篆韵谱》和黄奭辑《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不仅对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而且对外体现出鲜明的独特性。这种现象表明,徐铉改定的《说文解字篆韵谱》和黄奭辑《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一定具有某种极为密切的关系,二书当同出一源。同时,徐铉改定的《说文解字篆韵谱》所有而黄奭辑《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所无的内容主要为小篆字头和古、籀、秦刻石文字体;且徐铉改定的《说文解字篆韵谱》少误而黄奭辑《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有误的情况在全书中比较普遍。黄奭辑《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乃是直接来自于徐铉改定的《说文解字篆韵谱》,并不能代表李舟《切韵》本身。  相似文献   

17.
《边城》主题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从总体上来说写了什么呢?近年来,我对这个作家及其作品的研究的整体情况虽未全面掌握,关于《边城》这篇作品的阐释工作却未曾中断.本文考察《边城》的主题是什么,特别是要揭示出潜藏于主题背后的人生观或者世界观是什么.本文动笔的契机之一,是实现了实地访问作为作品舞台茶洞那块土地的夙愿.那是1983年7月6日的事情.沈从文的故乡是湖南西部的所谓湘西,他留下了许多取材于这个地方的作品.然而,因为这个地方正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解放以后好久没有向外国人开放,所以不可能将作品与该地的实际风物对照起来考察.我这次为解释作品的实地考察,有效地利用了许多原始素材,产生了写作本文的愿望.  相似文献   

18.
宗教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李申教授撰著的《易图考》,已由北京大  相似文献   

19.
《屯》卦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易·屯卦》是六十四卦之一,“屯”是“春”之古字,从文字学上“屯”“春”一也,在哲学上《周易》经传都是从春天的角度阐发其哲学意义的。根据古代春天尚生的原则,又从婚姻礼俗学与《周易》结构学证明,《屯》卦是从天地人三方面完整地表现了春天的风貌:自天言之,描写的是春天雷雨之象;自地言之,是春天草木破土之形;自人言之,表现的是春天“劝生”之俗。《屯》卦阐释的“生”的意义正是由春天的意义引发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一、高太尉——“圆社高二” 高俅在北宋实有其人。《东京梦华录》卷十“车驾宿大庆殿”条,写冬至前三日驾宿大庆殿,“是夜内殿仪卫之外,又有裹锦缘小帽、锦络缝宽衫兵士”十余人一队共十数队守卫。每队“各一名喝曰:‘是与不是?’众曰:‘是。’又曰:‘是甚人?’众曰:‘殿前都指挥使高俅。’更互喝叫不停。”又《靖康要录》卷七载高俅死后臣僚上言:“高俅初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