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2000年以来 ,“新经济”这个词开始频繁出现在我国各种媒体上。那么 ,什么是新经济?1997年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曼德尔针对美国经济的新一轮增长 ,提出了“新经济周期”问题。同年 ,美国《商业周刊》主编斯蒂芬·谢波德界定了“新经济”概念 ,指出新经济具有六大特征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大幅度增长 ,公司运营利润上涨 ,失业率低 ,通货膨胀率低 ,进出口之和占GDP的比例上升 ,GDP增长中高科技的贡献度比重上升 ;并认为新经济的根源在于全球化和信息化。我国企业界和学术界对“新经济”的提法反应强烈。青岛海尔集团总…  相似文献   

2.
新经济与美国经济增长的两类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重点评述了新经济的三种理论 ,即长期增长论、商业周期论和新增长源泉论 ,指出新经济的总体特点是以知识提升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全球市场为导向和以企业网络为载体。文章提出 90年代美国经济相对繁荣 ,不能单纯从一般意义上的新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来解释 ,而应揭示其两类原因。文章认为 ,在一国和全球基本经济矛盾的作用下 ,既要充分认识高科技的巨大效能和新经济的迹象 ,但又不宜过分神话美国经济 ;对新经济的理论和现实 ,都应抱有某种审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区建设正处在良好的发展环境中,有极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总体上讲,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挑战大于机遇。   从国际大背景看,经济全球化 (下称全球化 )将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较长时期的“阵痛”,同时也会给社区建设带来大的困难和压力   1.从本质上认识全球化的利和弊   全球化是指各种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以实现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的最优配置。全球化的本质是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推动和主导的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相适应的经济关系全球化,使有利于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经济…  相似文献   

4.
今天在我用“新经济与中国未来发展”这样一个题目在这里发言的时候 ,需要作一点说明 ,那就是我使用的“新经济”这个词 ,同在这个会上许多发言者使用的不完全一样。在这个会议上 ,许多发言者讲的“新经济”的概念 ,如《中国经济时报》2 0 0 0年 6月 1日的一篇文章里所携带那样 :“最早是人们在描述美国经济近几年的走势时提出的”。美国经济从 1 991年3月开始由谷底攀升 ,连续增长至今。这样的现象在历史上可以说是从来没有的。这几年美国经济的情况的确很值得经济学家下一番工夫 ,进行分析 ,好好研究。在对这个现象进行研究时 ,给它起一个…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的内涵 “全球化”作为一个描述人类活动跨越民族国家界限、相互融合的用语,包含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内容。1944年,由美国人首先使用。80年代中期出现“全球化”一词时,在很多人看来,说的是世界经济更加一体化。因为人们越来越注意到经济要素跨国流动的过程,注意到这一过程对各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在全球化变成一个热门研究领域的同时,“经济全球化”有时被当成“全球化”的同义语。 全球化指的是在货币、资本、生产、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加速发展的条件下.全球市场经济进一步形成,国家和其他政治…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过40多年的经济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17年的努力,经济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工业化任务基本完成,国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正向小康目标迈进。但是,从我国经济增长的历史考察可见,我国经济增长的高速度是以高资金投入、高物质消耗、低效益的产出、结构失衡为代价的。为此,分析美国“效益型经济”的增长方式,对我国政府和企业都会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有益的启示。一、美国“效益型经济”的发展经验“效益型经济”是美国国民经济的突出特点,它集中表现在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上。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的…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和“新经济”这两个概念都是在1996年诞生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表的研究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标志着“知识经济”的诞生,而美国《商业周刊》发表的一组文章则宣告了“新经济”的问世,两个经济之战也由此拉开了帷幕。主张知识经济的学者认为新经济就是知识经济,美国总统克林顿也持有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8.
苏晓华  丘勇 《探求》2000,(1):33-36
至1999年8月,美国经济自1992年走出衰退以来已经稳定增长了100个月:1998年和高增长的1997年一样,均保持了3.9%的增速,到1999年第二季度仍保持高达2.3%的增长率;通胀率由1992年的2.9%下降为目前的1.6%;失业率由1992年的7.3%下降为目前的 4.2%。于是很多美国学者和政府人士提出“新经济”概念,认为美国经济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不再属于传统经济的范畴,而是进入了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的“新经济”时期,经济周期已经消失,并且这种经济将像永动机一样会永远运…  相似文献   

9.
从 1 991年开始 ,美国经济持续了 1 0年的景气 ,长期的经济增长在人们当中引发了关于“新经济论”的讨论。如果IT的革命性进步是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 ,美国生产率的增长也应当是革命性的 ,生产率的上升如果是革命性的 ,工资的增长也必须是革命性的。然而 ,IT革命虽然对美国的经济有积极作用 ,却没有带来革命性的变化。1 990~ 1 996年 ,美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仅为1 7%。在 5 0年代 ,其增长率是 2 2 % ,60年代是2 9% ,70年代是 1 8% ,80年代是 1 5 %。因此 ,除 80年代外 ,历史上美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均高于 1 990~ 1 996年。 1 9…  相似文献   

10.
过去不可调和的“东方”和“西方”,带着一种思想跨入了1991年下半年,以便尽快摆脱去年留下的消极的经济影响。美国和联盟力量在科威特的军事行动,给世界最发达国家的市场带来了令人生厌的动荡。形势的发展在许多方面与美国市场分析家的乐观预测不同,这些分析家预料去年就会走出低谷。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分析报告指出,经济活动的减缓伴随着工业生产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相似文献   

11.
美国政府职能转变与新经济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传添 《探求》2001,(4):73-74
至今为止 ,学术界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还颇有争议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笔者认为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日益自由、全面、大量地流动 ,使世界各国经济日益融合。引起国际广泛关注并形成世界潮流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经济全球化这一现象是本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 ,它是一个关系世界经济全局的、长期的发展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在形成世界经济统一体的过程中必然要求各国实行开放的市场经济 ,在加强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关系过程中要求各国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机制。因此 ,以美国为例 ,认真研究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政府职能的…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称号下的老做法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西方的经济理论界又一次兴起了研究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热潮。在这股研究热潮中出现了难以计数的新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人们通常将它们统称为“新经济增长理论”或“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当然,“新经济增长理论”是相对于“旧”的传统经济增长理论而言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则是相对于某种因素为“外生”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而言的。而这里所说的“旧”的、“外生”的传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指的就是新古典的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增长模型,它由索洛(Solow)和斯旺(Sw an)等人提出,而完整成型的代…  相似文献   

13.
加入WTO后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瞻与应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顺喜 《探求》2000,(5):7-9,17
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一道“门坎”或“台阶”。它是一把双刃剑,既为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带来压力和动力,也给我国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带来风险和挑战。而在广泛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势必在政治、思想、文化、生活方式、心理状况等各方面给我们的干部、党员和群众带来更加直接的冲击和影响,势必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更多的新课题和难题。只有科学地分析加入WTO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才能从容不迫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从而在社会的大变动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一、加入…  相似文献   

14.
“新经济” 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周期。美国经济从高涨到衰退有其必然性。“9·11” 事件加速美国经济滑向衰退,并可能使美国面临信息社会的第一场经济危机。日本经济内需乏力,外需不振,更趋恶化。我国出口的国际经济环境严峻,但总体上经济增长受到的影响将小于东亚其他主要国家,一些机遇和有利条件有待利用。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的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但是全球化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作者从世界上发生的局部战争、人口膨胀、移民浪潮和地区性经济集团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全球化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由于本轮经济全球化主导观念的重大偏误,导致当今世界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对立后果愈演愈烈。本轮经济全球化以“经济人”假定为逻辑起点,以发达国家的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实质是大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对利润的持续性、体制化的疯狂劫掠,巧立名目地将人类共同资源与财富转化为利润装进了资本家私人口袋的同时,却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然引发的人与自然的割裂、人与人的纷争和人相对于自身的异化等诸多脱序状况丢给了普罗大众。认清本轮经济全球化主导观念的偏误,有利于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重树“道德人”的规范,积极化解这三大对立,而不是被“经济全球化”等中性概念所蒙蔽,受制于资本逻辑羁绊,苟安于日益危脆的世界之中。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和《远东经济画报》杂志社主办 ,上海恒泰投资有限公司承办的“2 0 0 0年经济全球化论坛———资本市场及金融服务”研讨会于 2 0 0 0年 1 1月1 2— 1 3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费孝通教授首先在开幕式上致辞 ,他认为 ,全球化是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世界正成为全球村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马洪教授在致辞中认为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它是以国际经济区域化、特别是跨国公司的迅猛拓展为基础产生的。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机遇…  相似文献   

18.
美国经济调整并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趋势。广东应全面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具体措施是:积极推进产业结构性调整,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培养一批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19.
敖带芽 《探求》2000,(2):27-29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一股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当中,工业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现在又面临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挑战。经济全球化也是世界逐步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我国现代化的实现在步骤上能否和世界实现整合?经济全球化在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到底会在哪些方面构成挑战?本文拟从四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的影响 肇端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这次全球化的浪潮,其势之猛,由不得任何国家等待观望。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在把嗅觉灵敏的资本伸…  相似文献   

20.
美国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新特点及其实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跨国公司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蓬勃地发展起来,而美国作为世界经济舞台上的最强者,美国跨国公司的足迹遍布全球。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地参与到全球化的竞争中,中国大市场成为众多跨国公司努力抢占的重要目标。了解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特点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清醒地面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