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移民会对自我身份进行建构,或认同于原族群身份,又或归属于新的身份。本文所研究的瑶族"尤勉"支系,从东南亚移民到美国后,仍认同于尤勉的身份,其表达身份认同最为显著的方式是延续尤勉的刺绣和传统服饰。通过这一方式,美国尤勉不但在新生活的社区中凸显了尤勉的身份,还与远在东南亚的跨国尤勉建立了族群认同维持的纽带。另外,尤勉刺绣与服饰仍在美国尤勉社会中存续的本质是其连接了跨国尤勉的精神与神灵世界。  相似文献   

2.
《民族论坛》2012,(9):66-66
8月27日,由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日本神奈川大学瑶族文化研究所共同主办的“2012年国际瑶族传统文化研讨会”在长沙召开,来自中国、日本、美国、德国和香港、台湾地区的知名学者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寻瑶族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弘扬瑶族灿烂文化。研讨会共收到学术论文27篇,现场还通过个人发言、参会者提问、专家点评的形式,对如何保护、抢救、传承和发展瑶族传统文化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瑶族"盘古神话"是南岭瑶族在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的一个文化符号。历经了从抽象到具体的发展过程,与汉文献的"盘古神话"有一定的联系,又有独特的文化内涵。瑶族"盘古神话"是与瑶族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相适应的产物,在瑶族文化历史中具有多元的历史文化内涵,既是瑶族文化自觉选择的结果,也是他们生存性智慧的体现,还起到了凝聚族群认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族是我国南方山区的一个古老民族。江华瑶族自治县是湖南瑶族人口最多的县,占全省瑶族总人口的38%,占全县总人口的62%。根据居住地和经济生活,可将江华县瑶族分为高山瑶、过山瑶和平地瑶,其中高山瑶主要集中在明渚岭及其以东的高山区,主要经济活动为林业生产。“招郎入赘”是江华高山瑶十分流行的婚姻形式。在这种婚嫁模式下,形成了明显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生育文化。1、“招郎入赘”婚的基本形式目前,江华高山瑶的婚嫁模式的主流是“男娶女嫁”,约占70%。但瑶族女子向来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留在家中“讨丈夫”的比例相当高。没有女儿的家庭也…  相似文献   

5.
“插青”,即是以草木的青枝绿叶插在特定的地方或物品上,以作为某种标记。不同的草木树叶,插在不同的地方,则表示不同的含义,达到不同的目的。这是瑶族历史文化的传录方式之一,也是瑶族人民熟悉而又严格遵守的一种习俗。从插青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瑶族先民  相似文献   

6.
海外瑶族抄本文献是当前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领域。目前,有关海外瑶族文献的研究成果基本厘清了欧美国家瑶族文献分布与收藏的现状,对文献的文本形式、来源地区、收藏过程等也做了详尽的描述,让我们基本认清了海外(尤其是欧美国家)瑶族抄本文献流存的概貌。这项研究工作拓展了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的对象和领域,让我们了解了居住海外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现状,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提供新的材料与视野。  相似文献   

7.
<正> 瑶族曲艺“谈笑”,瑶语叫“甘结”(gān jié),是湘南阳明山脉瑶族聚居区中唯一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经《中国曲艺志》编纂委员会认定,被列为《湖南曲艺志》中的曲种之一,流行于常宁、祁阳、新田、宁远、桂阳等县靠近阳明山脉的各个乡,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和浓郁的民族特色,深受当地瑶民喜爱。一、“谈笑”概况“谈笑”始于何时,很难考证,清代同治九年(1870年)《常宁县志》中载有“届期男  相似文献   

8.
<正> 瑶族是个历史悠久,能歌善舞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瑶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其中歌谣朴实而富有生活气息,是瑶族文化艺术的精华。瑶族人民唱歌、爱歌,达到了忘我的地步。农闲、节令、田头、地角、上山砍柴都口不离  相似文献   

9.
瑶族“千家洞”故地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有的民族学者和民族工作者,依据部分瑶族民间流传的《千家洞源流记》(又名《千家洞古本书》、《千家洞古言书》、《始祖遗传简历》)手抄本资料,认为湖南省江永县大远瑶族乡就是瑶族原始的“千家洞”故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们是瑶族中的一员,又是瑶族研究工作者,也想谈谈对瑶族“千家洞”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正> 在古代神话史上,盘瓠与盘古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从唐代以来就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盘古即是盘瓠,古瓠一音之转;另一种说法认为盘瓠和盘古是两个不同的实体或是两个不同的传说人物。笔者赞同后说,盘瓠就是盘瓠,盘古就是盘古,二者殊异。现根据历史文献和瑶族的自称、传说、歌谣、祭祀谈点粗浅看法。 (一) 要弄清盘瓠与盘古的区别,首先必须明白他们各自的实质。人们都知道瑶族自古以来崇拜盘瓠。瑶族所崇拜的盘瓠的实质是什么呢?我们先从瑶族的自称谈起。盘瑶自称“尤棉”,“尤”是自称,“棉”是汉语“人”的意思,是一个附加词。“尤”  相似文献   

11.
民族记忆既是传承民族文化基因的载体,也是彰显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文化表征。民族记忆作为延续民族历史和文化基因的内在根基,通过传承民族历史文化、建构民族身份、塑造民族形象等形式传承和彰显民族文化基因的内在特征。以瑶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挖掘瑶族民族记忆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基因,并阐释其内在的价值与意义,对培育和铸牢我国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族群互动日益频繁的当今世界,生存在同一区域的不同族群,既要维持族内的文化认同,又要接纳强势的外族文化,才能确保本族的正常生存与发展。如何抉择并保证两种甚至多种认同互不冲突,招郎仪式对此做出了明确回答。仪式中展示的建构族内、族际文化认同的方式方法,体现出瑶族群众充分利用各种场所和可能建构族群文化认同。它是瑶族在主动适应社会变迁的同时,又灵活保存本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著名的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说过:“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沉淀着无数的碧玉翡翠,这些才是我们民族最瑰丽的珍宝。”瑶族历史文化,便是这瑰丽珍宝的熠熠明珠。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世界性民族;对于瑶族文化的研究,从来就是一个很受关注的课题。虽然瑶族历史文化研究在国际上已有上百年历史,但是,对瑶族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却为数不多。这与瑶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形成了巨大反差。近日,有幸得到由王明生、王施力合著的《瑶族历史览要》(2005年,民族出版社出版)一书,仔细捧读,全书流淌着瑶族的血脉,彰显着瑶族文化与众不…  相似文献   

14.
泰国瑶族的“招郎入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瑶族有“招郎入赘”的婚俗。瑶族从中国迁入泰国后,也将这一婚俗带入泰国。迄今为止,在泰国瑶族社会中,“招郎入赘”仍是一种缔结婚姻的主要方式。本文仅就笔者在泰国北部的清莱府、清迈府、帕夭府、难府的调查所得作一介绍。一、“招郎入赘”的主要方式泰国瑶...  相似文献   

15.
《民族论坛》2001,(1):33-33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宁远县于2000年11月11日〔即农历10月16日〕在九嶷山舜帝陵广场举行了盛大的瑶族“盘王节”庆典活动。这次活动由县民委与九嶷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联合筹备举办。前来祝贺的有市民委和本县各级领导40多人。县内少数民族干部、教师代表和瑶汉群众共1万多人参加了开幕式,观看了还“盘龙愿”、瑶族长鼓舞等民间艺术表演及郴州市百花艺术团带来的精彩节目。宁远县电视台录制了以“盘王节”为主题的专题片。开展这次活动,对于做好民族工作,增进各民族的团结,活跃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瑶族漂洋过海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瑶族民间中,广泛流传着先民“漂洋过海”的故事。对于民间这一传说,瑶族史研究工作者历来看法不一。有的认为这一传说纯属虚构,是一个神话传说故事;有的认为实有其事,是瑶族历史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的追述。笔者认为第二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现就手中掌握的资料,对这一历史事件作些剖析,以明辩是非。漂洋过海故事“漂洋过海”是说瑶族先民原住白云深处,那里是土肥气温,雨多林茂的好地方,不  相似文献   

17.
在自称“拉珈”的瑶族,曾流传一种民间文学形式——“石牌话,”或称“石牌料话”。石牌话类似自由体歌谣,它着重于讲述和解释石牌制度所制定的条规——“石牌律”。具有文学和科学的双重价值。本文拟从它的产生、形式内容、艺术特点及社会价值等方面,作初步的探析。一、石牌话的产生石牌话是为石牌制度服务的一种文学形式。所谓石牌制度,就是1942年国民党反动势力血腥统治大瑶山前,存在于大瑶山范围内的一种带有原始民主残余的社会政治制度。它把有关维护生产、治安、保障社会秩  相似文献   

18.
《民族论坛》2012,(17):66
<正>8月27日,由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日本神奈川大学瑶族文化研究所共同主办的"2012年国际瑶族传统文化研讨会"在长沙召开,来自中国、日本、美国、德国和香港、台湾地区的知名学者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寻瑶族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弘扬瑶族灿烂文化。研讨会共收到学术论文27篇,现场还通过个人发言、参会者提  相似文献   

19.
在五岭山中的都庞岭下,有个充满神秘色彩的瑶族故地千家峒,是瑶族历史上的重要聚居地之一。境内总面积1000公顷,四周群山环抱,中间是盆地,东西两侧,桃花千树,茂密丛生,只有一个天然石洞与外界相连,宛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早在汉代,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就居住着“武陵蛮”人,即现今瑶族祖先的一个支系。千户瑶家的先民,在峒中共同劳动,过着自由、平等、愉快的“世外桃源”生活。元大德九年,官府发现了这块风水“宝地”,派兵掠夺围剿,12姓瑶人被迫四外逃散,流落他乡,辗转  相似文献   

20.
粤北瑶族主要为过山瑶和排瑶,他们在千百年的辗转流徙和生产生活中,创造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在全球化、城市化、市场化等浪潮的冲击下,粤北瑶族的传统文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面临“被现代化”的问题;必须在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充分运用政府和民间两只推手,在有所扬弃的基础上,用多元化的“外部刺激”促使其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以延缓传统文化的灭失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