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经济要素产出弹性的计量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1978年-2006年的统计数据,对我国经济的要素产出弹性进行了计量估计,结果表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总量生产函数基本符合C-D生产函数的形式,在规模报酬不变的假定条件下,资本和劳动力的要素产出弹性分别为0.65和0.35.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理论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来自生产要素投入的持续增加.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实证研究表明,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资本要素在上海经济增长中投入过少,表现为人均资本装备水平过低,进一步导致资本要素产出效率水平低于处于相同经济增长阶段的国家和地区.因此,为有效提高生产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上海必须增加资本要素投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3.
中部地区对于中国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作为中部六省之一,湖北省在粮食安全上也做出了积极贡献。运用DEA方法分析1990-2004年湖北省粮食生产投入要素,揭示湖北省在粮食生产投入要素方面的运行效率,发现湖北省粮食生产存在投入过多,要素投入有松弛量,尤其是2004年化肥施用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的投入;同时发现,湖北省粮食生产存在规模过小的制约,需要适当扩大生产规模,发挥粮食生产的规模效益,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4.
以广义C-D生产函数为依据,以Eviews6.0软件为主要工具,考察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间(1978-2010年)不同时期的要素贡献的数量关系,基于科技贡献在不同时期的量化表征,验证"资本挤出科技,科技挤出劳动"的要素贡献互相消长的关系假说。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改进的C-D函数,构建了物质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存量、创新型人才存量等要素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模型,并利用R软件对长三角三省一市2011年到202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各要素对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创新型人才存量增长速率相对不高,对经济发展贡献率相对不足;长三角三省一市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且各年有所起伏。因此,长三角三省一市应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加大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和引导创新型人才存量正向流动,以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林业经济增长受到传统资本、劳动和林地面积等投入要素的影响之外,林业科技进步因素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将广义林业科技进步细分为狭义林业科技进步,采用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林业相关面板统计数据,运用扩展的C-D生产函数结合索洛余值法,测算中国狭义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1年连续9年,狭义林业科技进步、林业固定资产投资、林业从业人员、林地面积、林业人力资本累积效应及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因素对中国林业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5.34%、61.47%、2.79%、10.77%、9.14%、0.49%。基于上述分析,提出进一步提升中国林业科技贡献率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对湖北省2003年农产品生产的规模经济性和技术效率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物质费用和播种面积是重要的生产投入要素,对产量的贡献基本上为正;(2)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有正有负;(3)各农产品的平均规模经济效果不明显,只有小麦的生产规模经济递增;(4)各种农产品的技术效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棉花、蔬菜、禽肉最高,而水果、生猪最低。最后,得出两点政策建议:一是应克服技术创新的障碍因素,调动科研、推广和生产三方面的积极性,使农业科技在今后的农业增长中得到最大的发挥;二是建立新型的经营组织,以解决农业基础技术设施的投资问题。  相似文献   

8.
应用C-D生产函数的基本形式和索罗余额法的理论框架,将政策效应、固定资产、科技、资源型要素及劳动力五个产业发展要素内生于C-D生产函数中,建立海洋产业生产函数,并在此基础上对索罗增长速度方程进行拓展,量化分析各产业发展要素在海洋产业发展中的贡献度,比较各发展要素的增长率与其产出贡献度的匹配状态,从产业发展要素优化角度为海洋产业发展要素的优化配置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9.
渔业虽是我国农业的“强项”,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大力发展渔业的主要途径是调整渔业生产结构 ,继续坚持以水产养殖为主的正确方向 ,大力发展高效渔业和加工业 ,并且应做好一系列配套工作  相似文献   

10.
11.
以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158位农户花生生产投入产出的截面数据为样本,运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模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地区花生生产各投入要素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的种植面积和物质费用是影响花生产出的最重要因素,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的投入存在过量使用现象,劳动力投入对花生产出影响不显著。地膜覆盖对花生产出起到一定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收集湖北省各市州1994—2004年经济发展相关数据,分析近10年湖北省区域差异总体水平变化特征和经济差异变化空间特征。同时建立评价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方法,分析湖北省区域经济综合差异状况。得出湖北省中东部与西北、西南经济差异明显的结论。最后探讨区域经济差异与总体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提出区域差异警戒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78-2005年的相关数据建立粮食生产函数,并以此为基础来探讨影响我国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研究得出:农业劳动力作为粮食核心要素的地位不会改变;播种面积是影响粮食产量的关键要素;农用化肥仍然是粮食生产物质投入最重要的要素;灌溉面积和农业机械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不明显;农村用电量并未能提高粮食产量,相反可能存在一定的替代效用;自然灾害仍然是粮食减产的主要因素;家庭年产承包责任制并非仅仅是"一次性"的效应,农业劳动力的输出和转移也未产生明显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4.
描述了湖北省财政支农力度和构成,并分析了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GDP比重的相关性。对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总产值序列的平稳性及相互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了检验,得出两者不存在协整关系的结论。最后,利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分析了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产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土地资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要素之一。通过分析湖北省土地资源现状,特别是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发现湖北省人均耕地资源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具有较高的复种指数和生产率,这一方面反映出湖北省耕地资源利用效率较高,另一方面也表明湖北省现有耕地生产潜力不大,增产空间有限,因此,如何培肥地力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6.
农村基础教育对我国农业增长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C-D生产函数为分析框架,将人力资本变量纳入生产函数,运用1987—2006年的数据测算了我国农村教育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结论表明,在样本区间,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8.22%。  相似文献   

17.
以湖北省2001-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在生态足迹框架下应用能值分析理论,结合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万元GDP生态足迹和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等3项指标动态分析研究湖北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表明:经过9年的综合整治与规划,湖北省自然资源利用效率、生态足迹分配程度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但仍存在以下问题:自然资源供需不合理,湖北省生态赤字逐渐增加;自然资源组分结构变化明显,牧草地、化石燃料用地扩张速率过快;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虽有显著增长,但生态足迹整体分配不均;万元GDP生态足迹下降趋势明显,整体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虽呈现上升趋势,但现状欠佳。因此,积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和自然资源分配利用方式是促进湖北省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管理作为一种促进效益提高的生产要素,其整体水平的提高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提高。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十七大又将管理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此背景下量化研究管理作为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于动态认识管理的作用,促进管理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在生产函数中引入人力资本存量及在总量生产函数的估计中用资本存量代替流量,对冯英浚等提出的测算管理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测算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1978~2006),管理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3.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