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宝荣 《天府新论》2010,(3):101-10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单位体制"开始松动,社会管理重心逐渐从"单位"向"社区"转移。街道办事处作为城市社会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关键环节,也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主体。然而,现行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弊端和矛盾,集中体现在街道的身份或性质与职能之间的失衡和错位。为此,杭州市上城区积极调整思路,转变街道职能,寻求街道(政府机构)与社区(社会力量)之间的相互协商、相互合作,逐步从管理型街道走向服务型街道。实践表明,服务型街道是城市社区建设通向"善治"之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在21世纪当代电影中,重庆是一个正在被发现和书写的城市,重庆的大街小巷是影像空间中重要的呈现对象,也是典型的城市意象,从而被赋予了多变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讨论了街道意象中的深层文化因素,即街道差异带来的身份对立、街道改造后的价值失落、现代街道中的自我迷失以及作为街道延伸部分的交通工具意象特征,从而探索街道意象中人与城、文化与城的变动乃至互动。从中,得以考察都市人在城市化过程中精神的流离辗转,也促使我们重新认识生活于其间的都市的驳杂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正>文学是客观存在的审美化的反映,城市是文学作品着力表现的形象之一。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空间的扩张和重新组合,城市成为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书写对象并日益凸显,构成了文学表现的独特的审美对象。文学对城市的书写体现了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也反思了现代性对于城市生活和城市人的意义。进入新世纪以来,天津文学的城市书写有了较大的突破,作家们置身于这座城市中,注视着、体验着、书写着这座城市。而天津诗歌的城市书写更是对城市发展中的现代性进行了理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以三大商业街为例的调查表明,岳阳市的商业街道36%的店铺注意从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特征上进行创新,认为店铺招牌的语言特色更为重要;46%的店铺更注重因地制宜,将招牌名称和谐地融入地域文化,认为与地域文化相融合比新奇的语言更为重要;店铺命名要讲究名称的简洁、突出店铺的个性、注意语汇的规范、关注商品的透明度,这将有利于城市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9,(6):109-116
《尤利西斯》是詹姆斯·乔伊斯的现代主义巨著。书中对都柏林的都市空间予以细致入微的描绘,在对都市居民的生活百态、内心体验和精神困境的书写中,彰显了都柏林的"现代性"特征:偶然性、碎片化、流动性。街道、酒吧、电车等场所的空间结构与社会功能"生产"了城市中的偶遇和偶然事件;城市布局、行人在街道上的行走和文化空间对立导致了都市空间及人们空间体验的碎片化;游荡者和交通工具展现出都市空间的流动性和变动不居。乔伊斯建构了一个既具有资产阶级"殖民现代性"特征又承载着作者对时代、民族、存在等问题思考及批判精神的都柏林。  相似文献   

6.
当前城区街道工业的困难与对策丁培强在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作为城市街道经济支柱之一的街道工业,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增加就业机会,支持城市街道建设,为国营大厂担任配角,生产零部件,以致出口创汇等等,都作出过不小的贡献。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显示出单一、粗糙的城市空间生产方式的失败,城市需要重塑富有创造力、想象力、健康生态的复合型城市空间。创意城市及其街道空间是后工业文明的产物,新型空间生产与工业文明的认知性、工具理性、功能主义观念解绑,与当代文化的非深度认知、关注流动、开放的意义,注重身体体验的倾向相契合。创意城市的空间建构具有可读性,体现着普遍性和地方性的辩证,功能与意象的对抗,以及内与外不断反转的空间映射。因而街道空间作为城市空间辩证法的承载者,实现着物的媒介化和媒介的物化,并经历着空间-场所-记忆之所的递变,成为照拂人栖居和生产的空间之所。本文聚焦于长江上游的创意城市成都的两个街区案例,阐释历史记忆、文化品格在街道重造中的魅力,并试图探索创意城市的街道空间生产方向。街道空间的生产者只有深刻理解未来城市的魅力所在,理解城市空间中人与物彼此观照、映带,理解具有可读性意象的街道不断生产流动、即兴意义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唤起城市中越发赛博格化的人群对实体空间的依恋和参与。  相似文献   

8.
城市书写是空间批评视野下的文学批评范畴,文本中的城市被看做蕴涵丰富社会文化信息的指涉系统。乔伊斯的小说全部以都柏林为背景,在城市书写中,他将殖民记忆、历史文化等要素巧妙地植入城市景观的选择和构建中,成为揭示主题的手段。乔伊斯在城市书写中运用了人物的漫游式叙述,使城市景观同人物精神世界的异化和挫败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个精神瘫痪的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9.
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城市街道党组织建设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访了天津市的一些街道和居委会,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必须适应街道职能变化加强街道党的建设,在带领广大居民完成街道所承担的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的任务的过程中,把街道党组织建设成为街道组织的领导核心或政治核心。  相似文献   

10.
以杭州市为例,论述了服务业是现代都市的支柱产业,发展服务业有助于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竞争力。对杭州市服务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服务业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历史时期新疆园林业的发展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茜 《西域研究》2001,(3):21-28
本文分析了新疆园林业的成因,阐述了各历史时期新疆园林业的发展,总结了新疆园林业演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清代大庆地区的驿站主要有大庆市肇源县辖境的茂兴站,乌兰诺尔站等。这些驿站是为驱逐沙俄的入侵和雅克萨反击战的胜利而建的,是东北地区驿道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黑龙江地区的边防建设、土地开发、经济、文化交流和城镇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公元 1 64 4年 ,清统治者入主中原 ,以北京为首都建立了清朝中央政府 ,乾隆二十四年( 1 75 9) ,清朝在征服准噶尔之后 ,进而清除了南疆大小和卓的封建割据势力 ,统一了新疆。清朝对全国的直接管辖 ,表明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的完成。清政府为维护政治局面的统一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对民族、宗教问题采取“修其教不易其俗 ,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基本政策 ,允许新疆各民族穆斯林保持其伊斯兰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正常的宗教生活。新疆地区伊斯兰教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本文即叙述维吾尔族中的伊斯兰教情况。一、宗教信仰与宗…  相似文献   

14.
高校档案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萍 《阴山学刊》2001,14(3):103-104
搞好档案利用工作是开发高校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针对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在澄清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增加经费投入、改进检索手段、丰富馆藏量、提高人员素质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特定语境中的义位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义位由一定的义素组成义位结构。当语言义位进入交际后,受到语境信息的影响和制约,导致产生与静态时不一致的、新的言语义位结构,形成言语义位。言语义位形成的轨迹是,语言义位义素的变化,引起语言义位结构的变化,诞生言语义位。义素变化的方式不同,义位变化的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台湾新诗发展可分为两段:1987年以前为前半段,其重要特征为现代主义和乡土诗的对立与融合.1987年7月解除戒严后至1989年为后半段,其基本走向为本土诗与后现代诗并存.新闻诗、录影诗、环境生态诗、政治诗、本土诗、后现代诗的出现,说明80年代是一个多发展、"混声合唱"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文学史的著述形态和语式主要有三种:重历史;重逻辑;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近年来,重逻辑形态渐成我国当前文学史研究的主流,甚至有过于主观化的倾向。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新历史主义历史观的影响;二是我国学术界对百年文学史进程反思的矫枉过正;三是当前我国学术界存在的浮躁和世俗化的氛围。其实,任何对文学史“重写”、“重构”等的努力都不能无视文学史的“史”的特性,因为文学是历史的一部分,文学史是一门科学。文学史研究要走出主观性的迷雾,关键是坚持对文学史原生态的把握与追求,吸收重历史学派的合理内核,追求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的变革主要包括 :读者范围的重新确立、新的知识传播载体出现、流通服务手段的变革、流通服务系统的重新定位和馆员角色的转变 ,正是这种变革才推动了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 ,邓小平、江泽民及我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大量关于和平的思想观点。这些思想观点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 ,主要包括 :我们的和平观追求的是工具性和目的性统一的和平 ;是积极的、真实的热和平 ;是建设性、创造性的和平 ;是公正的、共享的和平 ;是理性、持久的和平。明确这些价值取向 ,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和平的对外政策及和平崛起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山西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法制教育,是以高校学生为主体,以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树立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理念、引导学生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为目的,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途径进行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实效的对策在于,加强教育立法,完善高校法制教育法律体系;加强阵地建设。创建高校法制教育的良好氛围;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高校法制教育师资素质;加强规范化建设,充分落实高校法制教育机制;加强家庭、社区教育,构建学校教育和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网络;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估机制,确保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