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观蔡尚思我对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本观点,已详见于《中国思想研究法》、《中国历史新研究法》、《中国传统思想总批判》、《中国文化史要论》、《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等专著,并写有《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九大丈柱》等专文加以阐述,这里略述其大要...  相似文献   

2.
薇拉·凯瑟的经典之作《我的安东尼娅》取材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讲述的是一群欧洲移民在美国西部艰苦创业的故事.作者认为,移民既要坚守自己的传统文化、发展传统文化,又要形成与适应拓荒文化.二者对美国精神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黎庶昌的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黎庶昌(1837—1897年),字莼斋,贵州遵义人。近代中国适逢异质的西方文化通过各种方式向中国渗透之时,各阶层人士对于西方文化的感受不同,反应也有一定的差别。黎庶昌是晚清时期被清政府派出的五十多位出使大臣之一,我们从研究中发现,他的外交生涯对他的文化观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因此,本文试就一个外交官的文化观的变化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4.
聂友军 《天府新论》2009,(1):148-153
不同文化之间的共性是相对的、广泛的;差异是本质的、深刻的.以博学与睿智著称的钱钟书秉承"不隔"的中外文化观;提出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储备、恢宏的视野与纯正的比较理念基础之上的"打通";对种种偏颇保守观念反思后提出不囿于中西町畦,超越了体用之辩的文化会通路径;倡导对话,以期达致异质文化互动中的并存.钱钟书的动态、多元、开放的文化观为当今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传通和文化转型提供了颇具借鉴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文化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文化作为后工业社会人类拥有的一种生存状态、精神样式和美学实践,其目的、性质、对象、形式、内容、功能和价值都发生“哥白尼式”变化。一种健全的、非祛魅的、更多尊严和更多自主性的文化将是非异化的、人道的、自由的、多元的、反本质主义的、非决定论的多种文化形式的混合体。特别是第四世界文化将日益超越政治、国家、阶级、种族、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真正实现自在和自为的统一;构建高质量的人文生态,塑造完整人性。  相似文献   

6.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自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等极具价值的思想,以及学以致用,"志在富民",跟踪现实,从实求知的治学思想和治学方法,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高度重视和好评,并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费孝通以他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成为一代学人的楷模。  相似文献   

7.
伍廷芳的中西文化观崔禄春伍廷芳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外交家,也是一位系统接受过西方文化教育的先进人物。他曾两次出任驻美公使,前后计及八年,其间,他多次以演讲或文章的形式论及中西文化问题。晚年寓居上海时撰出《美国视察记》一书,对中美文化有所比较。本文拟对伍廷...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是中西文化会冲、交流的时代。作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为发展中国文化教育事业,奋斗四十余年,勋劳卓著,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杰出代表之一。胡愈之曾把他与孙中山作过比较,说:“孙中山先生的伟大,是因为综合了近代的民族思想,民主思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加以中国化,而创造‘三民主义’的政治准则。蔡先生的博大精深,主张宽容与兼包并蓄,正与中山先生相同;不过,中山先生的成就在于政治方面,而蔡先生则在于文化方面。”蔡元培一生孜孜不倦地进行中西文化的比较和研究,形成了兼收并蓄、自成一体的中西文化观。  相似文献   

9.
论维特根斯坦的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特根斯坦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而且是一个伟大的文化学家;他的哲学中的基本范畴如"世界图景"、"生活形式"、"家族相似"等既是哲学范畴,同时也是文化范畴。维特根斯坦的文化观的重要内容在于:在对"世界图景"的基础性的论述中包含着文化、特别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的思想;在对"生活形式"一致性的论述中包含着文化普遍性的思想;在对现代人和原始人区别的比较中包含着文化特殊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胡适是近现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一位启蒙大师.他在哲学、政治学、历史学、文学、考据学等方面都有超二三流专家的造诣,堪称人文科学领域的通才.  相似文献   

11.
《浙江社会科学》2020,(4):122-127+159
本文简述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伊格尔顿在其有关文化的若干专著中对这一观念的意义和历史所做的出色分析。在汉语中谈论西方作者在自己语言中所讨论的文化观念,我们需要对所谓文化差异予以充分注意,因为现代汉语中我们所熟悉的"文化"一词其实已经是英语"culture"(或法语culture、德语Kultur)一词的翻译。伊格尔顿对"文化"这一观念的分析首先是对其所包含的一系列二元对立的解构,从人们所习惯的文化与自然的对立开始。在转而分析这一观念的历史时,伊格尔顿描述了自欧洲启蒙运动以来,"文化"如何从"文明"的同义词转变为反义词。在十九世纪,"文化"一词最终成为"对早期工业资本主义的浪漫主义的、前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的名称"。本文最后的部分提示了阅读伊格尔顿的文化论述对于我们思考自身的文化问题的可能启发。  相似文献   

12.
1841—1843年是马克思文化观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1841年的《博士论文》表达了他用"自我意识"原则改造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的文化努力;《莱茵报》时期"物质利益的难事"逐渐松动了他原有的理性主义文化观;《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马克思对黑格尔理性决定论进行了矫正,为文化唯物论根本立场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史可以说是先进的中国人对中西文化省察的历史。思想界的每一次振荡,无不关切到现实的社会生活如何对待传统与西方文化的态度,文化的价值取向,一直是人们论争的热点。“在‘五四’以前,学校与科举之争,新学与旧学之争,西学与中学之争,都带有这种性质。”于是,中体西用,全盘西化,中国文化本位论,西体中用,儒学复兴等等各种文化纲领纷纷出笼。虽然这些方案各自都含有某些可取的因素,但它们又因着各自所代表的阶级局限性,不可能对历史和现实的,中国和外国的种种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作出科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文化一直是近现代国人备感困惑和焦虑的一个难题,尤其在整体向西方看齐的文化格局中,如何评价中国文化就变得异常困难。与许多激进的文化先驱一样,林语堂的中国文化观开始走过了一个相当"西化"的道路;但不同的是,他中年后开始转身,更多地探讨中国文化的特质与美好,到老年他的这一倾向更为明显。不过,林语堂不是一元论者,而是在中西文化的动态观照中,以多元互补的眼光看待中国文化精神,尤其将中国文化精神提纯为"生活的艺术",并望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融通、创造和健康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与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相对应,法的文化观也有三种不同的意识主流。自然经济所决定的法的文化观是与自给自足生产方式所产生的人对自然同时也对他人的依附关系相适应的特权观和人治观,法服从于自然经济的理性说明在于论证人在  相似文献   

16.
郭一曲 《学术研究》2001,3(5):55-60
张申府的文化观,在"五四"以来的诸多关于中国文化出路的观点中,另辟蹊径,别具一格.他会通中西,融贯古今,提出了富有创意的"辩证地综合"的中国文化建设观.他折中中西,超越了保守主义的中国本位文化观和全盘西化的文化观;他提出了文化建设方而"中国为主"的"中国化"问题,既坚持了文化建设的民族性,又体现了世界性.  相似文献   

17.
钱穆的中西文化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海 《学术论坛》2004,(6):176-179
钱穆认为,地域广袤、水系错综极易使农业耕作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中国农耕文化,而西方商业文化则产生于一个地域狭窄、水系单一的自然环境之中。这就直接导致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着诸如"安、足、静、定"和"富、强、动、进"的本质区别。在进行中西文化及文化史的比较中,钱穆旨在揭示弘扬民族文化之个性。最后他认为,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和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中国文化的出路应是自内生成,即在"据旧"下不断"开新";世界文化则应在"集异建同"下以图共同改进,即在"殊途"中趋于"同归"。  相似文献   

18.
刘建武 《船山学刊》2004,(1):160-162,167
邓小平不仅有很高的马克思主义水平 ,而且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他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是 :继承、纠正、批判、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 与鲁迅独特的人格、经历和思维方式相联系,他对中外文化的价值判断取向有鲜明的个性色彩,而且与哲学观、社会观显著的质变形态不同,前后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这种较为稳定的文化观的个性核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批判中选择、继承的,而对待西方文化,则是在肯定吸收中改造扬弃的。当然,其中也有过激或片面之处。但是,一方面我们不会无视其主客观的局限而刻意回避它,另一方面,也不应因此局部而否定它整体上的科学性和认识价值,因为这是中国100多年来的文化发展史作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顾红亮 《学术论坛》2001,(3):136-139
胡适从主体发展来界定文化.他对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共性与个性、开放性与保守性、可分性与不可分性都有论及,但是缺乏辩证视角,无法提供一幅关于文化本性的辩证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