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记·东越列传》说:汉高祖刘邦于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封立越王勾践的后代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这是史籍上有关福建历史的最早记载.但是,闽越王都治的"东冶",指的是什么地方呢?近人有不同的看法,是个有争议的历史问题.它是研究古代百越民族史和福建历史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有一种意见认为,无诸的冶都当在浙江境内.其主要的根据是《后  相似文献   

2.
论《海上花列传》中的“苏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海上花列传》的“苏白”写作,历史上有各种不同的批评意见。但从版本资料来看,为众人所普遍接受的《海上花列传》“不获风行于时”的看法是不合实际的。《海上花列传》成功的奥秘不在于它使用了“苏白”,而在于作者对“苏白”这种方言的创造性运用。正是由于这种创造性运用,“苏白”在表现“地域神味”的同时,还凸显了人物鲜活的个性。  相似文献   

3.
《元史》列传的编纂和史源问题是元史研究的基础课题。已往研究多关注《元史》列传取材于元人碑文,尚未探讨这种做法本身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元史·哈剌哈孙传》的分析,可以发现与前代修史方法不同,《元史》有的列传直接取材于碑文,这是明初修纂《元史》的政治需要。取材碑文却未及甄别,使列传带有对传主歌功颂德、讳言真相的痕迹,不能真实地记录传纪人物的活动,并多有漏载讹误,使《元史》列传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部史料汇编。今人在利用《元史》列传时要具体分析,同时把补正《元史》列传的错误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去做。  相似文献   

4.
吉林文史出版社最新推出历史人物传记丛书《明帝列传》,共12册.评述明朝21帝,另有一册《明朝典制》,字数共386万余字,形像地展示出有明一代的全部历史.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2012,(8):251
叶泽雄、郭广平撰文《社会历史规律研究综述》指出,在社会历史规律的机制方面,有的学者从形成意义和起作用意义上把规律的机制分为两类,而在概念的使用上比较混乱。从规律的形成意义上大致有形成机制、产生机制、实现机制等概念的使用;而在规律起作用的意义上,大致有作用机制、运作机制、实现机制等概念的使用。有的学者则直接用作用  相似文献   

6.
《酷吏列传》在整部《史记》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从表面上看,《酷吏列传》仅仅是关于十个酷吏的白描式的传记,而实际上它却是西汉鼎盛时期重要的政治思想史料.司马迁写作《酷吏列传》,不单是为了揭露酷吏们罄竹难书的罪行,更是在探究政治权力的制衡和约束.后人评论说:"一篇之中,感慨悲愤,汉廷用人之非与酷吏得报之惨,具见于此.此太史公悲世之书,所以致惓惓垂诫之意,不独为十人立传也."①《酷吏列传》反映了汉代君王、胥吏和士人三者之间复杂的关系,同时在对现实的激烈批判中寄托了司马迁对一种理想的政治体制的向往.  相似文献   

7.
《史记》一百三十篇,共分五体:本纪、表、书、世家、列传。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体均为人物传记。但这三种体例之间的区分界限是什么?太史公依据什么标准,分别对人物加以编排?譬如说,秦、秦始皇、吕太后为什么立本纪?孔子、陈涉、外戚为什么入世家?吴王濞、淮南、衡山王为什么编列传?等等,历来聚讼纷纭。或认为《史记》为体不纯,自坏家门;或认为作者在体例安排上自存褒贬,寓意深刻。两种意见,实际上都是对《史记》体例的否定。我们认为,《史记》体例的安排是有其客观标准的;其中对人物固然有褒有贬,但与体例编排无关,列于本  相似文献   

8.
关于司马迁的道德观,过去曾有过不同的看法。本文拟就《史记·游侠列传》的材料,来谈谈司马迁的道德观。 道德是在不同社会经济基础上所产生的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它是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下,整个人类或不同阶级、集团所遵循的处理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同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在《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中,卡尔·波普尔把他所批判的历史决定论析分为反自然主义与泛自然主义两种形式,并把汤因比及其《历史研究》看作是泛自然主义的重要代表,认为他也主张用研究动物物种生命周期的方法来研究文明的生命周期律,并力图从这种研究中寻求社会进化的规律,以确立大规模历史预言的可能性.用泛自然主义来概括汤因比的历史哲学,不能说十分准确,因为它显然忽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汤因比思想的明显变化.但是,对汤因比来说,对历史规律的探寻,的确是为了建立历史预言的根据.这也是《历史研究》发表以米汤因比不断受到批评的一个主要原因.这些批评大都集中在历史规律是否存在、历史预言是否可能的抽象讨论上,而对这种预言本身的内容和性质则较少涉及.就前者言,由于论争各方站在不同的理论立场,具有不同的思想逻辑,论争常常不会有结果.在这一意义上,对后者的考察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它不仅反映了历史学家所遵循的思想原则,也展现着他基于这一原则的历史陈述.这种陈述无疑更能反映历史学家历史思考的性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肖波 《晋阳学刊》2006,(3):125-126
同为汉代史学家的司马迁与班固生活年代相距不过150年左右,《史记》《汉书》传写的人物及活动情况大致相同,但司马迁和班固的写作思想及经济思想则大异其趣。拿司马迁的《货殖列传》与班固的《汉书·货殖传》作一比较,可以明显看出二人经济思想的不同。一、为货殖列传的动机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解释他为什么要写《货殖列传》: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作《货殖列传》第六十九。意思是说,他在《货殖列传》中所列举的人,都是布衣匹夫,没有政治凭借,完全以个人的力量,创业致富。他们的行事,应…  相似文献   

11.
<正> 司马迁在《史记》中撰《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孟子荀卿列传》和《儒林列传》,比较系统地记载了自孔子至西汉中叶的儒学兴废与发展的概况,生动地再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事迹,实际构成了一部最早的儒学史,笔者试图对其进行粗勒勾划,以期对早期儒学源流的考察与研究有所裨益。一、撰述意旨司马迁破例将孔子列入“世家”,同时作多篇儒家学者传记,以致前后连缀而成史。究其动因,前辈学者论之者颇多,毁誉兼有。誉之者基本未超出《史记·太史公自序》的撰述大意,可一言以蔽之曰:崇仁厉义,尊师重道。毁之者谓其“自乱其例”①。虽各据其理,言有所中,但或失之片面,或不中肯綮,离司马迁之旨相去甚远。在此,笔者从以下三方面略论史迁尊孔及儒并为其列传成史的根本意旨。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在《史记》里面写了一篇《货殖列传》。货者,货币、商品、财富。殖者,增加.货殖,即经商。《货殖列传》即经商列传,或商人列传。但是,以内容说,它并不纯粹是给商人立传,而是论述经济问题的历史著作。它记载了我国从虞夏起一直到汉武帝时期的经济发展史。内容包括商业、采矿、冶炼、制盐、畜牧、渔业、手工业、歌舞,乃至卖淫、盗墓、赌博等各个方面,重点放在商业活动方面,是一篇杰出的著作。全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序言,泛论经济方面的重大问题,如治理国家应当采取  相似文献   

13.
试论韩信《汉中对》的战略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徐勇,黄朴民《历史教学》杂志社,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略部历史上高明的战争指导者无不重视开展战略运筹,预测战争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宜稳妥的战略方针,指导战争,克敌制胜。保留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汉中对》...  相似文献   

14.
《史记》记事止于武帝,传世不久又有残缺,于是有不少人来补缀,褚少孙就是其中之一。他补了《武帝本纪》、《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和《日者列传》,续了《外戚世家》、《梁孝王世家》、《田叔列传》、《滑稽列传》等。前人对此多有诋毁。魏张晏说:“褚先生补阙……言辞鄙陋,非迁本意  相似文献   

15.
历史的比较研究,是指对历史上的事物或概念,包括事件、人物、思想和学派等等,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比较、对照,判明其异同,分析其缘由,从而寻找其同规律和特殊规律的一种方法。虽然潜在的比较自古有之、但科学的、系统全面的历史比较研究在我国可以讲只是肇端伊始,它引起了我国史学工作者的浓厚兴趣,不少同志在理论上或实践上作了有益的探索,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目前,历史比较研究在理论上的探讨还是很不够的、不完全能适用于各类比较的历史客体。以历史比较的分类为例,论者以为一般常用的有三种比较法:一类为“历史类型性的比  相似文献   

16.
钱钟书先生《管锥篇》说,司马迁作《史记》,对于历史人物的著作,如果在当时是广为流传的,就不予著录,并且著明“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云云,以表明“世所周知,皆以省略。”例如《管晏列传》、《孙子吴起列传》、《司马穰苴列传》诸篇,对于他们几位政治家、军事家的著作,都是如此。甚至“如老、庄、孟、荀之书亦然”。“但对于韩非的《说难》一文,既已明云“学者多有”,则又“何须全录”。《史记》对于贾  相似文献   

17.
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成功地运用了比较批评的方法。他把《三国演义》与历史著作、唐宋诗词、元曲等进行比较,揭示了《三国演义》艺术上的独到之处;把《三国演义》中人物与历史人物进行比较,说明了《三国演义》人物刻画的突出成就;把《三国演义》本身的人物、情节等进行比较,或探讨了《三国演义》人物的鲜明个性,或阐释了《三国演义》情节的"特犯不犯"。这样独具特色的比较批评,对读者深入理解《三国演义》的思想和艺术、后人的小说批评,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俺答列传上》追溯明万历以前蒙古历史时 ,大量抄录前人著述 ,又把前后不同时期的史籍记载混合编辑 ,因此出现很多讹误 ,使用时应与该书所引用原书进行认真的对比和鉴别。  相似文献   

19.
子贡形象的重塑与司马迁的道德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玲娣 《河北学刊》2002,22(4):101-103
子贡是孔子的高足。据《论语》、《左传》载 ,子贡立世行政恪守儒家思想和道德要求。司马迁却在《史记》的《货殖列传》、《仲尼弟子列传》中 ,将子贡塑造为著名商人和纵横家。这不仅与《论语》《左传》相悖 ,也与《史记》其他篇目中有关子贡的描写也相抵触。本文试图从较深层面分析个中原因 ,并由此揭示子贡形象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口问题对于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对于实现四个现代化,都有重大的关系。本文只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即从人口的生育率、社会消费和劳动就业等方面,提出一些问题,谈一些看法。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人口规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地指出:“事实上,每一种特殊的、历史的生产方式都有其特殊的、历史地起作用的人口规律。抽象的人口规律只存在于历史上还没有受过人干涉的动植物界。”列宁也教导我们:“不应当不管历史上有各种不同的社会结构形式而去‘抽象地’研究人口规律”。由此可见,决不能把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口规律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人口规律,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