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丽丽 《西北人口》2007,28(6):117-122
家庭养老是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农村主要的养老保障形式。对甘肃省镇原县张老庄村家庭养老现状的研究表明,农村老年人在经济来源、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对家庭和子女的依赖性较强,尽管家庭养老的保障水平较低,但老年人对家庭养老的满意度较高。笔者从历史、文化、经济、制度等方面对家庭养老长期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新时期家庭养老的诸多弊端,提出了家庭、社区、社会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不同类型家庭的养老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在今天仍起着积极的作用.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老化的发展趋势决定着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并存是我国的主要养老模式.在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家庭在经济上赡养老人的功能逐渐被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所代替,但对老年人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仍是家庭养老的主要内涵.然而,家庭作为养老的依托和载体,其结构、规模正逐渐核心化、小型化,成为一种不可改变的趋势,这对家庭养老又将产生什么影响?所以研究分析目前中国城市家庭结构与老年人生活起居及精神面貌的关系,对巩固我国的家庭养老功能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一个文化社会学的新视角管窥农村养老文化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农村养老文化",主要是指家庭或社会在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物质赡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养老资源方面的思想观念、社会伦理、价值取向和制度规范。家庭养老是传统农村养老文化的基本模式。本文主要探讨了传统农村养老文化的内涵与依托、当前农村养老文化面临的困境与出路,以期构建  相似文献   

4.
唐美玲 《南方人口》2005,20(3):57-64
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养老模式发生了变化,现在到底是怎样的状况?通过分析城市家庭中子女在父辈养老过程中对父辈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情感支持状况,可以发现,居家养老是现阶段城市老年人养老的主要形式,子女在父辈的养老过程中主要发挥了情感支持和生活照料的作用,经济支持方面则表现为社会保障(退休金)支持下的老年人的自养.  相似文献   

5.
中国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的现状与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杜鹏 《人口研究》2003,27(6):37-43
1 引言养老问题是我国长期面临的重要问题。 2 0 0 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 ,我国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 1 3亿人 ,65岁及以上老年人超过 882 7万人。随着我国老年人数的不断增长和人口的日益老龄化 ,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越来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普遍关注。老年人的生活来源对老年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长期以来 ,家庭养老一直被视为是我国养老的主要形式 ,而以退休金为主要生活来源与以子女供养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老年人家庭在养老的经济负担上也必然存在着差异。因此 ,了解老年人的生活来源是认识中国养老问题的重要基础。在中国 1 3…  相似文献   

6.
一、农村养老方式的历史演变1.历史上农民养老问题的解决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养老的传统,农民养老问题主要依靠家庭和家族来解决。家庭制度——包括封建主义的伦理纲常和历代推崇的大家庭制度、以及与之相联的土地制度和生活方式,使老人的老年生活有了一个制度性安排,这就是以个人的终生劳动积累为基础,家庭内部进行代际交换的“反哺式”养老模式(王思斌,1995)。这种模式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老年人在家庭中的经济和社会权威作保证,人们基本上活到老、干到老。它要求多生子女,要求对子女进行道德的驯化。这种模式下,老年人…  相似文献   

7.
共处与分离: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形式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社会中,家庭一直是老年人口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实际上,即使在西方社会中,家庭也是老年人获得帮助和关怀的主要来源。 从目前情况看,家庭养老不光是我国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也是城市老年人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当人们经历了其生命周期的前几个阶段,进入到人生最后一个阶段——老年期时,他们往往会退出其工作岗位及社会生活中的其他一些机构,回到家庭这块唯一的生活基地上来。  相似文献   

8.
略论养老方式和我国的社会养老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目前,我国老年人已近(?)亿,他们的生活如何安排,养老事业怎样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同时,“养老”与“生小”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搞好养老事业对于有效地控制我国人口出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迫切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养老方式,并及时掌握这方面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采取相应对策。所谓养老,即赡养老人,主要指为老年人提供生活资料和生活服务等,以满足其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养老的具体方式,可分为子女赡养(或称家庭养老)和社会赡养(或称社会养老)。子女赡养方式的特点是,在某个老人的生活中,其生活费用主要由子女提供;或者,在一个国家、地区范围  相似文献   

9.
城市老人对非家庭养老方式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根据“厦门市城区老年人生活及供养状况”抽样调查的资料,运用多变量的Logistic回归方法,对影响老年人选择非家庭养老方式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认为老年公寓和养老院是其主要选项。并在此基础上,对发展我国非家庭养老事业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社会化养老:问题在哪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 近年来,中国的老年人问题研究多集中于老年人的经济上的“养”的问题,或者说是集中于老年人的经济保障问题。因为,在目前社会经济条件下,我国退休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普遍并不充裕,绝大多数老年人生活在农村,他们在经济上基本上不能享受到社会保障。同时,我国老年人在经济上依靠子女保障的程度正趋于下降。因此,老年人的经济保障正在成为一个愈来愈重要和紧迫的问题。 我国正在经历快速的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随着人口的工业化从业比重的增加和家庭养老职能的弱化,以及子女一代迁移、流动性的增强,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都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会化养老制度提出了新的课题。 发展社会化养老已经基本上成为学术界的共识。但是,如何发展,目前我国社会化养老的问题在哪里,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化养老体制?仍然是明显的问题。 同时,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很多研究更关注于发扬和巩固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也有些研究专注于将社会化养老与家庭养老结合起来,但是如何实现这种结合,尚需深入探讨。社会化养老应如何发展已然构成我国养老方式的重要内容,需要从具体发展机制上子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世纪之交的中国农村养老问题透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农村养老是中国下一世纪的战略难题” ,而在中国农村 ,家庭养老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家庭养老方式既是农村老年人的自然选择 ,更是其精神选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家庭的养老功能日渐削弱 ,而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型养老方式又不适应我国国情 ,稳步实行“家庭社会”养老双轨制 ,才是中国农村养老的现实选择。家庭养老的道德教化与制度完善 ,是中国农村养老走向正规化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对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家庭养老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居家养老的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已形成自己的特色。为促进我国城乡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稳定增长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加强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不断满足亿万老年人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人性化和多样化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养老社会化既是养老制度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是,事实上,我国农村养老社会化程度偏低,其原因在于我国农村存在着种种制约养老社会化发展的因素。加快农村养老社会化发展的措施主要是转变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健全社会养老法律制度,社会养老与农业政策紧密结合,加大国家经济支持力度,理顺社会养老管理体制,分层次、循序渐进地完善农村社会养老制度。  相似文献   

14.
老有所养,追求高质量的老年生活是人口老龄化诸多问题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从我国国情出发,指出家庭养老是我国养老的主要形式之一,探讨了老年人居住环境和家庭养老之间的密切关系。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提出从老年人居住环境“质”的提高来适应未来家庭养老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人口学刊》2019,(4):72-83
本研究利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分别考察独生子女家庭和非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和养老意愿,重点分析两类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大部分老年人仍然认同"养儿防老"的观念,认为养老责任主要应由子女承担,在家庭中养老仍是最为老年人接受的方式。与非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相比,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更偏好独立居住,对子女养老责任的期待更低,但对子女精神支持的需求更高,同时更加企盼来自政府和制度的养老支持。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共同塑造了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但对两类老年人的影响不同。从个人因素看,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会更为显著地影响非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的养老意愿,特别是影响其对机构养老的态度。从家庭特征看,对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而言,配偶发挥的作用似乎超过了子女,对其养老意愿产生了更为重要的影响,"夫妻健全"的独生子女父母更偏好独立养老。"养儿"对两类老年人均有影响,但意义不同。对于非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而言,有无儿子显著影响的是"在自己家还是子女家养老"的家庭内部决策;对于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而言,有无儿子则显著影响了其养老地点在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抉择。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从身体和心理健康、经济状况、社会参与、养老期望几个方面探讨我国老年人养老的突出需求和特点.对老年人家庭规模、成员构成、居住方式、子女状况等家庭养老资源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服务、养老设施、社会服务等社会养老资源展开分析.研究发现:空巢家庭的老人已达47.53%;有12.54%的老年人需要不同程度的照料;失能老年人的孤独感问题和农村老年人的认知问题比较突出;老年人的经济独立程度提高,但城乡、地区之间的养老金差异较大;参与正式劳动就业的老年人比例下降而公益活动参与比例提升;我国老年人在享受老年优待、高龄津贴等福利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养老设施或机构的覆盖面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17.
史薇 《南方人口》2014,(5):58-68
社会参与是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和权利,健康长寿时代养老"时间储蓄"是老年社会参与领域出现的新实践。目前城市老年人对养老"时间储蓄"的知晓度较低,参与意愿仍有提升的空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日臻完善,城市中低年龄老年人参与养老"时间储蓄"的需求和意愿较高,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健康、收入、文化技能以及家庭、社区环境的制约。促进养老"时间储蓄"常态化制度化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动员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力量,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加强老年教育和终身学习,引入地区差异的视角,通过完善政策和实施项目的途经,积极发挥老年人在社区和家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口老龄化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家庭变迁产生广泛影响,家庭内部代际互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伴随“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为兼顾工作与家庭,越来越多的年轻夫妻向子女的(外)祖父母寻求育儿帮助,老年人隔代照料作为家庭层面支持生育的有效方式之一也逐渐成为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运用2015年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借助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和广义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隔代照料经历对中国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隔代照料经历会增强老年人家庭养老意愿,体现了家庭内部资源代际交换与家庭成员责任承担的相互交织;子女给予老年人养老支持起部分中介作用,即隔代照料经历使老年人获得更多的经济支持、生活支持和情感支持,进而强化其未来与子女同住的养老意愿。在现阶段生育政策不断调整、家庭结构发生改变的背景下,家庭养老始终是我国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外)祖父母照料孙子女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选择,有利于缓解家庭育儿压力,突出老年人的家庭价值与社会价值,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促进代际协作融合,在家庭内部逐步形成照料孙辈与赡养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家庭养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银色浪潮”的日渐加剧和以谋求全体社会成员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新发展观的出现,养老成为政府、民众、学界关注的焦点。根据服务的来源,养老可分为家庭养老和非家庭养老。现阶段,家庭养老是中国尤其是农村最主要的养老方式。所谓家庭养老,即由家庭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提供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本文在此定义的基础上主要研究目前中国农村家庭养老的现状及其成因,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变化的方向。一、中国老年人口的约3/4居住在农村,他们应是老年保障的主要对象。但事实上,在社会保障安全网中他们成为“被遗忘…  相似文献   

20.
面向老年人的居住区规划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满足养老服务体系的公建配置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诸多社会和经济问题,其核心是社会与渐趋庞大的老年人群的关系问题,主要是如何使老年人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所以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老年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表1)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不论何种养老模式均要求有较方便的医疗保障设施为其服务,对千名老年人生活服务设施的需求调查也表明了这点(表2)。社会养老要求有老年公寓,护理中心设施为支撑;社会家庭共养模式要求有托老所,老年人服务中心为依托。而老年人具有更多闲暇时间的社会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