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盛鸿 《金陵瞭望》2005,(14):30-31
为了进一步向中国人民与中国政府显示日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军威”与炫耀日军攻占中国首都南京的巨大胜利,进一步对中国人民与中国政府进行战争恫吓与恐怖威慑,日本当局在日军攻占南京后仅4天,在12月17日,在日军正对南京进行屠城的高潮中,就急不可耐地组织了一场盛大的日军占领南京的“入城式”。  相似文献   

2.
日伪“新民会”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伪“新民会”始末唐志勇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华北组织了一个伪团体,叫“中华民国新民会”(以下称“新民会”)。这个伪团体与华北伪政权“表里一体”,是日本侵略者奴役和掠夺华北人民的主要工具之一。本文根据《新民报》、《盛京时报》、《华北治安战》等资料...  相似文献   

3.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在日本华中派遣军的直接操纵下,集特务、警政、行政于一体的控制机制逐步建立起来。日伪统治暴虐的程度、控制的力度和渗透性可谓空前绝后,日本特务、顾问、宪警成为南京社会的主宰。傀儡组织和伪政权承继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相关制度,直接服务于日本帝国主义“以华制华”、“以战养战”政略。日特、宪警、保甲互为补充,对南京城乡实行严密的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4.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攻略南京与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最高当局全力实施对华武力征服与战争恐怖威慑的殖民政策,以迫使中国军民与中国政府畏惧与屈服,达到以战迫和、实际是以战迫降之目的。但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持久抗战面前,日本当局的殖民政策从占领南京那一天就开始破产了。日本当局不得不陷入他们所极不情愿的对华长期战争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历史证明,南京之战与南京大屠杀,既是日本最高当局对华推行武力征服与恐怖威慑政策的最高峰,也是这政策走向失败的开始。  相似文献   

5.
日本在华财产是日本对华战争赔偿的组成部分之一。国民党政府起初从恢复被日本战争破坏了的经济出发,处理日本在华财产,积极准备并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但由于苏联的“战利品”及战乱、人为破坏等因素,国民党政府实际接收可充作赔偿的只是遗留在华财产的一部分,根本不是日本代表所认为的“当值数百亿”,根本不是“充作赔偿之用应属已足”。退居台湾的国民党当局对日本的谬论不是据理力争,而是妥协、退让,最后被迫放弃日本对华战争赔偿。  相似文献   

6.
高宗武对日交涉与汪精卫叛国投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8年12月,正当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时,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投降派,叛国投敌。高宗武是汪精卫集团与日本勾结,最后叛国投敌的始作俑者。汪精卫对抗战前途悲观失望,积极主张与日本“议和”,直到在沦陷区的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成为汉奸首要。高宗武受全国抗战形势的影响和国民党的暗中策反,以及迫于日本的怀疑和暗害,最后悬岩勒马,离汪投蒋。此段史实,一般学人知之甚少,本文用翔实的史料对此作了披露与论述。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有着悠久而传统的友谊。即使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时,日本人民也是反对法西斯、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抗日战场上,就曾活跃着一支日本人民的反战组织——“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  相似文献   

8.
近期资讯     
《21世纪》2009,(1):56-56
2008年12月1日,在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日本交流中心与南京金陵图书馆合作,在馆内开设“南京中日交流之窗”。它是南京市民了解日本文化的窗口,将定期更新提供最新的日本杂志、漫画、音乐等给大家阅览、视听。同时,还创建了“中日交流之窗”网站,收集与日本有关的信息,并提供电脑,供大家浏览使用。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真宗大谷派从 1873年到 194 5年期间 ,以“布教”为名 ,行侵略之实 ,在中国大肆进行侵略性和殖民性的活动 ,并且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密切配合。大谷派初期的在华势力仅限于上海一地 ,实行“追教” ,专为日侨服务。之后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在华政治、经济和军事势力的逐步膨胀 ,其所谓的布教活动也深入中国内地 ,到“九·一八”事变前 ,已经在中国建立了 4个教区。抗日战争时期 ,大谷派一面在东北开展“移民追教” ,为伪“满洲国”效劳 ;一面乘上日本军国主义的战车 ,在侵华日军的刺刀保护下 ,在日占区遍设布教所 ,实行战争协力 ,其在华教势也达到最大。近代大谷派在华的侵略性宗教活动成为中日关系史上沉重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
经盛鸿 《金陵瞭望》2005,(14):69-71
当日本当局忙着在军事上收缩中国战线、准备抗击英美军队在东南沿海登陆.在政治上积极寻求与重庆、延安的国、共两党谈和,甚至不惜抛弃南京汪伪政府之时.南京伪敢权的头目们也与日本当局同床异梦,另怀鬼胎,为自身谋命而做了若干打算与采取了若干措施,进行最后的挣扎。  相似文献   

11.
伪和平军是伴随着伪南京政府成立而组建的一支汉汗傀儡军队。因汪精卫以“和平、反共、建国”相标榜,故其组建的军队便称为“和平建国军”,也有部分军队称作“和平救国军”,统称“和平军”。在全民族抗战的热潮中,汪精卫是如何拼凑起这样一支人数多达40多万的“正规军”?这支军队的性质何属?作用如何?种种说法不一,本文试就已掌握的资料作一粗略的探讨,以图将这团“乱麻”略加整理。1 伪和平军与伪南京政府一样,既是抗战时期日本侵华政策的畸形产物,又是汪精卫集团从事“和平建国”运动所创的“业绩”。日本于1937年7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后,一年多时间便侵占了中国大半个沿海地区,并深入到华中腹地。为了巩固其军事占领区,不仅纷纷扶植地方傀儡政权,而且搜罗当地武装,组编成伪军,委以各种不同的头衔,互不统属,实行“以华制华”,“分而治之”。1938年2月12日,日本陆军省便正式制定了《华中政务指导要纲》,规定在苏、浙、皖三省及京、沪两市建立一个统一的“高度亲日的政权”以“维持治安”,“确立日华提携共荣的基础”,并“促进蒋介石政权实质性的崩溃。”3月28日,日军便扶植起了以  相似文献   

12.
鉴于有关抗日战争的史书及文章对在华朝鲜人的反日援华斗争很少述及,现据有关史料对在华朝鲜人的反日援华斗争的发展概况及意义作一初步探讨。一在华朝鲜人民的抗日斗争大体经历了自发地进行、有组织地展开与不断巩固三个阶断。(一)自从20世纪初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后,朝鲜人民饱尝了亡国灭族之苦,从而掀起了连续不断的诸如1919年“三·一”起义等反日复国斗争运动,但因诸种原因都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13.
日伪“出荷粮”的掠夺本质郑素一所谓“出荷粮”,是“二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强制推行的一项旨在掠夺中国东北粮食的重要掠夺手段。“出荷”是日语,“运出或装出货物”的意思。“出荷粮”就是日伪政府强迫农民按照官定价格、数量售粮给它。名为“出售”,实质是日本利用伪...  相似文献   

14.
“帕内号(Panay)事件”是“珍珠港事件”发生前美日在华的一次最大冲突,这是美国对日本长期实行绥靖政策的必然结果。美国对日本的退让妥协,决定了它在以后的美日交涉中处处被动,最终损害了美国自身利益与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5.
一提起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简称“反战同盟”),人们自然会想到,这是抗日战争时期,经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改造和教育的被俘日本士兵,在抗日根据地内组成的一支反战队伍。活跃于敌后战场的盟员大多享有“日本八路”的美誉。该组织后来发展成日本人民解放联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其实,抗日根据地内的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右翼势力并没有由于美国对日本的占领和民主改造而得以根除,其原因既有国际局势的变化与美国对日政策的改变,也有日本国内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但究其根本原因,则源自于日本民族独有的文化传统和心理特征,即尚武、愚忠、丧失仁爱的武士道精神和植根于日本人民心中的“皇国史观”和天皇崇拜的思想观念是日本右...  相似文献   

17.
《金陵瞭望》2011,(27):75-75
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建成运行了,这是一件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实事好事。走进中心,能直接体验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河西新城,交通便利,人们可以乘地铁、坐公交,也可自驾,“第一时间”快捷、顺畅地到达“办事地点”。弧形的广场,宽敞的空间,仿佛张开的双臂,迎接南京800万市民和中外投资者。没有围墙,不见哨兵,有别于“衙门”,  相似文献   

18.
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五年,日本帝国主义及其傀儡汪精卫集团,在华中、华南占领区进行了一场罪恶的“清乡”活动,企图彻底肃清沦陷区我抗日军民武装、强化汪伪政权、确保占领区,支持其在太平洋地区进行更大的军事冒险,进而实现其“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侵略目的。持续四年之久的“清乡”,给我沦陷区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然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沦陷区军民的团结一致,运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争战略战术,粉碎了日伪的“清乡”活动,“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一) 一九四一年一月,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在其《长期作战政治指导方针概要》中,首次提出“清乡”方案。在这前后,日本中国派遣军第十三军团司令官泽田茂和派遣军事总参谋、汪伪政府军事顾问晴气庆胤,具体谋划了“清乡”计划。之后,晴气与汪伪警政部长、特工总部主任李士群正式提出了“清  相似文献   

19.
试论战时日本在华直接投资--以矿产投资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日本侵华战争形势的变化和日本国内战时经济统制体制的确立,战时日本在华直接投资策略和投资内容也在不断调整之中。由于其在中国地位的特殊性,战时日本在华直接投资不仅不同于近代外国在华投资,而且也具有与战前日本在华投资不同的特点:这一时期日本在华直接投资是对中国占领区输出资本同对部分已沦为其殖民地的地区的投资结合在一起,投资、开发与掠夺相互交叉。对中国富源的掠夺是日本帝国主义赖以维持的基础;战时日本在华直接投资对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客观上也给战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在傀儡政权方面主要体现了战时日本在华直接投资的殖民地性质,但同时也加剧了日方与傀儡政权之间的明争暗斗。  相似文献   

20.
厉恩宝 《金陵瞭望》2008,(23):24-24
为庆祝南京友城工作30周年和“南京·和平友好樱花园”开园,南京市文联、日中文化交流促进会、南京·和平友好樱花园主办,驻日本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外办公室、日本外务省上海总领事馆、日本中国友好协会、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日本友好议员联盟、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南京美术馆承办,金陵瞭望(美城)杂志社协办的《日本樱花书法作品展》,于10月31日上午在南京市美术馆开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