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早期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大多以死亡、凶杀、复仇、恐怖为主题。坡坎坷的人生之路、与众不同的文艺理论和他生活的时代特点对他的思维方向和文学创作的表现内容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借助第一人称叙述、象征、重复等艺术手法,坡为读者描绘出一个怪诞诡异的恐怖世界。  相似文献   

2.
杨先花 《中南论坛》2007,2(4):40-42
当今教学模式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主要有工具性教学模式、目的性教学模式和审美性教学模式。其中高级阶段的审美性教学模式即追求审美精神的教学模式,能真正实现学生人格的完满和全面发展,应成为今后教学模式建构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小说领域完成了10个年头实验的罗布.格里耶将目光瞄准到了电影小说,开始为影坛和文坛培育新型的电影小说品种,并取得了很大成就。本文从电影小说的文学性、影视艺术特征及独特的叙事方式等方面入手,对格里耶的实验电影小说以及渗透在文本中的创作理念作一探析,以探求他在这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辽宁儿童文学作家群的作品在赞美、歌颂人间真善美的美学追求上取得突出成绩,很多作品具有鲜明的美学风格。作品关注少年儿童的成长,注重审美意象的创设,善于营造唯美的意境,展现了语言的极大魅力,唯美动人。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的儿童文学创作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长期以来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试图通过对沈从文的儿童文学创作作较为全面的梳理、概括和分析,以肯定其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相似文献   

6.
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基本精神。儿童是在游戏中长大的,喜欢游戏是儿童永恒的天性,也是儿童原始状态心理的直接显现。游戏在儿童生理、心理和认知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游戏是儿童生活的重要内容,儿童文学要想迎合儿童的审美心理,得到广大儿童读者的认可,就应该把“游戏精神”放到儿童文学的重要地位上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思想、作品两方面分析了M·雅马萨奇建筑艺术的日本情思,并探究其美学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8.
W·S毛姆在创作和生活上一直都在不懈地进行精神探索,一生都希图通过奋斗和创作探索出一条通往自由的道路—获取物质和精神的自由。他借艺术完成了探求自由的精神历程。大自然成了毛姆及其笔下人物精神的避难所。他既渴慕、追求金钱,又蔑视、摒弃金钱。他逃离给他束缚的女性的同时,又期待出现不让他承担任何责任和义务的女性。脱俗与从俗,成为毛姆精神探求之路上的双重选择。  相似文献   

9.
余兆昌(Paul Yee)是加拿大著名华裔英文儿童文学作家,其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以儿童为本位,集中表现华人历史,自觉立足华人立场,为加拿大华人的权利和主张发声,具有强烈的华人意识。在形式上,余兆昌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带入了众多的中国民间风俗文化因素,注入了强烈的情感力量,形成了以第三人称全知客观叙事为主的叙述角度和简洁平实却富有变化的文字风格,具有融现代性、故事性、幻想性、成长性、趣味性、朴素性为一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创作观的确立是文学创作的先决条件。作家有什么样的儿童文学观,决定其作品的主体内涵和审美追求。创作观作为文本的灵魂,对文学传播内容的立意、选材和文本建构有指导作用,也决定了传播内容能否受到接受者的欢迎。人类对儿童的认识、经历了从成人本位到儿童本位的漫长转变过程。新时期儿童文学的发展和突破最为重要的一环是要打破旧有文学观的禁锢,从塑造儿童心灵的角度不断探索儿童文学创作的新领域,为现代儿童心灵的建构做出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著名作家黄蓓佳近期的儿童文学创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创作风格进行了研究,并就当前儿童文学创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安徒生童话深具儿童精神 ,安徒生童话的儿童精神在中国的流变从一个侧面记录着中国儿童文学自身成长的足迹 ,梳理安徒生童话的儿童精神在中国的流变为思考自身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参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儿童文学自上个世纪初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但其所处的文化地位和生存环境仍然是令人忧虑的。然而,在这种遭受文学界忽视和误读的境遇中,依然有人为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学科建设孜孜不倦地耕耘着。以王泉根为代表的一代学者,在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建设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王泉根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执著于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学科建设,以务实坚定的学术勇气和朴学求真的学问精神重绘了儿童文学的地图,开辟了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学科建设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以来,儿童文学理论研究走向了多元化,理论研究的多元化集中在两个层次上:一是儿童文学的功能性研究;二是儿童文学接受主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收录了很多自然、流丽、极具个性的少儿诗作,表现了他对儿童文学的高度重视。这些诗作与袁枚独出机抒的"性灵说"的主张吻合。袁枚一生都激赏少作,使得天资聪慧的少儿作品得以留存,为后人研究儿童文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即学生和“准教师”;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对于高师学生来说,由于学习者的训练任务和迁移任务的相似、学习者对训练任务与迁移任务的意识的相似,由于学习者在智力、思维和个性的发展都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这些都是高师儿童文学课程的合作学习的有利因素。只要慎重考虑教学评价,精心挑选教学内容,有效设计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可使高师学生产生稳定的、大量的正迁移。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儿童诗创作是新文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现代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四时期的儿童诗创作成果是比较丰富的,从1915~1927年这十余年中,不但现代新诗诗人参与了儿童诗的创作,而且儿童文学作家和儿童教育家也参与了儿童诗的创作.五四儿童诗的发生是与五四文学变革的要求、现代儿童观和儿童文学观的发生、童心崇拜意识和儿童报刊媒介出现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是文学翻译发端和大盛的时期,以中国人作为主体的儿童文学的翻译也肇始于此。目前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在中国是处于边缘的位置,尤其是清末民初这一阶段,缺乏比较宏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儿童文学理论体系的主要框架是:思想和艺术相统一;教育和娱乐相统一;文学的一般规律和儿童特点相统一;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相统一。思想内容健康、教育性强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儿童文学的特色,但也表现出了趣味性、娱乐性不足等缺点。  相似文献   

20.
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主要是指在儿童作品文本中体现出的、通过人物游戏所传递的一种符合儿童心理需求和审美旨趣,并实现儿童内心愿望的精神。周作人认为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是幻想精神愉悦精神和自由精神。儿童文学游戏精神具有快乐性、幻想性和自由性的三性特征。游戏精神在儿童文学中作品的主要呈现形式为:通过顽童小大人、反派等人物形象的塑造凸显游戏精神;通过故事情节蕴涵的笨拙与聪明、嬉笑与吵闹、虚拟与真实凸显游戏精神;通过语言夸张凸显荒诞美、语言颠倒凸显逆向思维、语言突转凸显惊奇,从而凸显游戏精神。游戏精神对于儿童文学作品编创的意义在于: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基本属性和内涵所在,新媒介时代儿童文学的发展需要延续游戏精神。因此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作品编创的重要依据和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