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6年的"反冒进"和后来的批评"反冒进",是新中国成立后在经济发展问题上的又一次党内高层分歧。最后的结果是以毛泽东的权力和权威迫使"反冒进"的正确观点统一于毛泽东鼓励"冒进"的错误主张。身为中央秘书班子重要成员的胡乔木,随着党的核心层的变化也经历了由支持"反冒进"转向批判"反冒进"的过程。研究这个变化过程,不仅有助于全面理解胡乔木,也为我们研究20世纪50年代党的宣传工作的得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1956年苏共“二十大”反个人崇拜引起毛泽东的警觉,反冒进事件进一步加深了毛泽东对于反个人崇拜的担心和反感。1958年初,毛泽东公开提倡所谓“正确的个人崇拜”,党内高层开始合力为个人崇拜造势。但彭德怀在个人崇拜问题上坚持不跟风。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他将批评的矛头直指毛泽东本人,给个人崇拜泼了冷水。毛彭冲突由此引发。庐山会议对彭德怀的批判,直接导致个人崇拜进一步升温,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3.
1945年,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都住在延安枣园。往年每逢春节时候,延安附近各乡群众代表和秧歌队,都来给毛泽东和中央领导同志拜年,已经成为惯例。 这年春节的一大早,毛泽东提议说:“今年赶个早,咱们到老乡家里去吧!”周恩来也说:“是要去早些,不然他们又要抢先了!”早饭后,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等同志以及随同前往的工作人员,带着年礼,来到枣园乡政府。乡长杨成福看见他们来了,笑嘻嘻地迎上前来。毛泽东紧握着他的手,亲切地问道:“杨乡长,你们辛辛苦苦一年了,年可过得好吗?”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二年七月六日《光明日报》第一版刊载“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央档案馆,征集到革命历史文件资料一万多件”的报道中,有周恩来同志一九二一年一月三十日自法国巴黎写给他表兄陈式周的信。信中有“若在吾国则积弊既深,似非效法俄式之革命,不易收改革之效”等语。又在第四版珍贵的历史文献栏内,将原信影印披露。但是只说陈式周先生是周恩来同志表兄,大概是依据信上称谓?而陈式周先生的简历,  相似文献   

5.
<正> 在我国五十年代的经济建设工作中,曾经发生过“反冒进”与反“反冒进”的争论,结果以“反冒进”的被批判告终。实践的发展已经得出了正确结论。这段历史给我们的一个最明确的启示就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力戒急躁冒进。 二、“反冒进”的决策符合实际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尤其是1955年农业的大丰收,一方面为经济建设的更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鼓舞了人心,另一方面也使党内一些同志头脑发热,滋长了左倾思想情绪。而1955年下半年开始的党内反右倾保守的斗争又使许多部门单位担心犯“右倾保守”错  相似文献   

6.
1943年,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由重庆返回延安。途经西安时,国民党西安最高军事指挥官——第八战区副司令胡宗南为周恩来洗尘。这是“西安”和“延安”的一场政治较量。胡宗南的阴谋是:灌醉周恩来,让他丢丑,在政治气势上压倒“延安”。他吩咐黄埔六期以上三十余名将官偕夫人出席酒会,给周恩来敬酒。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周恩来的人生观,体现在他“相信共产主义”的人生理想;体现在他“想去救国.尽力社会”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人生准则;体现在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坚定乐观、勤奋严谨、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指出了周恩来的人生观具有当代价值。它激励当代大学生要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要以无比的热情投身到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有爱党、爱人民的乐观、勤奋、奉献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8.
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为了他挚爱的人民,为了他眷念的祖国,为了他信仰的共产主义事业,毫无保留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周恩来是真正的人民公仆的楷模,直到逝世前,他胸前仍然佩戴着“为人民服务”的纪念章。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毕生的座右铭。在他逝世30周年之际,看看他的衣食住行用,对我们向他学习是不可或缺的。周恩来的“衣”1941年春到1943年夏,为实行国共合作抗日,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的全权代表,留在灯红酒绿的重庆,继续同国民党谈判。当时,他还兼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中将副部长,每月薪水几百元,加之写文…  相似文献   

9.
我国第一首“周恩来诗词歌曲”曲作者傅庚辰,曾为电影《雷锋》、《地道战》、《闪闪的红星》等作曲,解放军少将军衔,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1977年冬的一天,他在胡乔木家里谈起了想为周总理写一首歌的事:“毛主席的诗词甚至语录都被谱成了歌曲,而总理却没有一首……”当时乔木的儿媳透露:中国革命博物馆正在筹备周恩来生平展,里面有诗词。他如获至宝,当即请她帮助先期参观。他在展厅看到了周恩来诗词手迹:“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泰国的关系特别富於喜剧色彩。这是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呕心沥血、精心培育的结果。印年代中期,周恩来力排障,消除表国方面的重重疑卢,强调:我们绝不干涉别国内政50年代时,台湾当局勾结西方敌对势力竭力挑拨中泰关系,使泰国对中国有诸多误解,周恩来不得不下大力消除泰方的种种误会。1956年2月上旬,泰国人民促进友好访华团来到北京,周恩来总理多次接见并回答提问。团长乃贴·触的努七对周恩来素怀敬仰之心,一见面就迫不及待地询问:“周总理,傣族自治州同‘自由泰’是什麽关系?”周恩来认真解释说:“我们…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的开国总理周恩来,潇洒大方,性格开朗,如果不是“文革”期间操劳过度,再多活10到15岁不成问题。60年代初,他一次出访尼泊尔,一位西方记者问他:“总理阁下,你作为一位60多岁的老人,身体、气质都这样好,比您的实际年龄看上去要年轻得多,请问您是按照什么样的生活习惯生活的呢?”周恩来笑着回答说:“我是一个东方人,我是按照东方人的生活习惯生活的。” 人们不由得会生发联想,他的这个“东方人的生活习惯”既是“廉政歌”,也是“爱民曲”;他的衣食住行,亦成千秋风范。  相似文献   

12.
秦九凤 《中华魂》2015,(1):36-37
2014年的清明节前,周恩来的侄孙女、广东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周晓瑾同志首次前来淮安祭祖,并邀约笔者引领其祭拜祖坟。周晓瑾在淮安东门外周家祖茔地祭拜完之后站在《周恩来平祖坟碑记》东侧,望着碑背面刻着的周恩来手迹问笔者:“秦叔,爷爷(指周恩来)的这几句话是什么时候写的?写给谁的?他为什么要写……”周恩来平祖坟碑是1998年由中共淮安(县级)市委、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不大喜欢佐料,他说:原汁原味,保持本色。他是农民的儿子,朴实,节俭,以苦为乐,他常吃五谷杂粮,一碗红烧肉是改善生活。把萝卜苗烧成一道菜,他竟推上了国宴的餐桌,把它叫做“地阳参”,难为他诗意的琢磨。他吃苦瓜,臭豆腐,都符合他的品格:把普通泥土化做营养,本色——他是世纪的红荷!周恩来挡酒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一次又一次酒宴,周恩来紧挨毛泽东而坐,像华山贴近泰山,谈话时后退半步,让毛泽东为先,敬酒时抢半步在前,“我代劳了,毛主席酒量有限……”周恩来成为焦点,一杯一杯又一杯,回到红岩办事处,谈吐时酒香弥漫。工作人员小声问:“…  相似文献   

14.
论周恩来的“和谐”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恩来的“和谐”理念是周恩来处理复杂关系、解决各种矛盾的独特的思维方法和观念。是他协调各种工作的一贯看法和行为方式。本文探讨了周恩来的“和谐”理念的理论来源,从党建、经济、外交和文化这四个方面来分析周恩来的“和谐”理念,进而认为研究周恩来的“和谐”理念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金陵瞭望》2006,(12):58-60
1956年9月,党的八大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了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然而.1957年9月到10月召开的八届三中全会.改变了以前确认的在经济建设上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并公布了《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要求农业和农村各方面工作在12年内都有必要和可能“实现一个巨大的跃进”。这年冬季掀起的以兴修水利、养猪积肥和改良土壤为中心的冬季农业生产高潮.揭开了大跃进的序幕。八大二次会议以后.农业更提出“以粮为纲”的口号.要求5年、3年甚至一二年达到12年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粮食产量指标。  相似文献   

16.
1955年5月,周恩来总理提出: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1956年4月,毛泽东主席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等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17.
1930年,周恩来同志在我党中央担任政治局常委、中央组织部长兼军委书记的重要职务。他不仅对我党我军的各项建设,对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白区工作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特别在制止和纠正李立三“左”倾盲动路线方面,更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关键作用。周恩来同志这一伟大历史功绩,本来是应该大书特书,但是长期以来,从王明到“四人帮”,却把对立三路线实行“调合主义”的莫须有罪名强加到周恩来同志身上,致使周恩来同志这一重要贡献长期不为人知晓。随着《周恩来选集》(上卷)的出版,这种历史的迷雾被冲破了。选集中收录的《关于武汉工作问题》,就是周恩来同志旗帜鲜明地反对立三路线的明证。  相似文献   

18.
元钦 《今日南国》2006,(22):50-51
“我正面对人群中的一位巨人”1956年2月13日至21日,西哈努克亲王应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以毛泽东主席的名义对他的邀请而首次访华。在短短九天里,毛泽东非常亲切地接见了他,并同他进行了三次长时间的单独谈话。谈话中,毛泽东详细地询问柬埔寨的情况,西哈努克一一回答。接着,他们一起讨论重大的国际问题,两人谈兴颇浓。在谈话间,毛泽东对亲王说:“我是人民的儿子,农民出身的共产主义者,但我为有你这样的亲王做朋友而感到荣幸。”听到这位伟人一席真诚的话,西哈努克甚为感动。谈话中,毛泽东介绍了中国政治大概的情况,阐述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真…  相似文献   

19.
郝贵生 《中华魂》2014,(19):22-26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再次提到毛泽东的“不当李自成”思想。笔者就这一思想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毛泽东“不当李自成”思想的提出和科学含义 1944年,毛泽东谈到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一书时就有“不当李自成”思想的萌芽,但直接提出是1949年率领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进京之前。毛泽东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他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笑着接过话题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首创的“首脑外宣”的新模式 ,开辟了世纪外宣史的新里程。在外宣实践中周恩来推出了“求同存异”的思想 ,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他重视对外经济和文化宣传 ,提出“要向世界上一切国家学习”等等。上述思想理论必将对新世纪外宣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