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宗教祭祀舞蹈,包括具有一般宗教意识与祭祀活动的舞蹈,与人民群众和民间歌舞是什么关系?宗教祭祀舞蹈兴盛衰微与民间歌舞繁荣发展的历史,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就需要思考这个问题.一、人民群众是宗教祭祀舞蹈的“母体”宗教祭祀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是随人类生产劳动与原始宗教信仰的产生而产生的.它使用民族共同语言(包括动态形象的舞蹈语汇),  相似文献   

2.
刘杰 《南都学坛》2013,33(3):42-44
豫西南民间歌舞艺术以高度综合化的艺术形态包含了"仪式学"考量所需的种种元素,其本身就是仪式的载体,其表演过程就是仪式的展现过程。在"仪式学"的研究视阈中,豫西南民间歌舞艺术的主体构成要素舞蹈和音乐可以转换为"行为"与"音声"的概念,这种转换拓展了对民间歌舞艺术的文化视角观察。以"仪式学"的研究视角切入对豫西南民间歌舞艺术的观察和研究,不仅是对豫西南民间歌舞艺术研究思维的新探索,而且有利于从更加深广的学术视角挖掘地域性民间歌舞艺术的文化内涵,从不同的角度给予音乐学研究以新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从汉画看汉代女乐舞蹈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苏丹 《南都学坛》2001,21(4):14-16
汉代女乐舞蹈代表了汉代歌舞艺术的最高水平,从汉画反映的大量歌舞活动场面看,汉代女乐舞蹈的形态具有四个方面特征,即舞袖、舞腰、“手足并重”和使用道具。这四种形态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共同组成了汉代独特的舞蹈艺术,为我国传统舞蹈民族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花鼓灯歌舞艺术是中国汉民族民间歌舞艺术重要品类。兼具舞蹈、灯歌、锣鼓与后场小戏表演等诸种表演样态。从历史学、民族音乐学、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视角解读花鼓灯歌舞艺术的文化历史起源、文化结构解析、文化定位研究及其当下意义,对花鼓灯歌舞艺术进行文化信息梳理,确定其区域文化坐标。  相似文献   

5.
印度音乐与舞蹈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印度文化的多样性特征、印度艺术同宗教千丝万缕的联系、印度艺术与原始思维的密切联系等等特点都在音乐和舞蹈中体现出来。总体上看,印度音乐的美学特点体现在多样化的统一、象征性、大众化与实用性、独特的调式、旋律与节奏等方面,而印度舞蹈的美学特点则体现在宗教的象征性与叙事性上。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的"安代舞"是闻名于世界舞坛的民间歌舞,堪称为蒙古族的第一舞、蒙古族舞蹈活化石。内蒙古库伦旗是中国久负盛名的"安代之乡"。安代保留着蒙古族古老文化的显著特征,在于安代传说的广泛流传和传承。安代民间传说对于民间舞蹈———安代来由的佐证、安代内涵的诠释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并对于民间舞蹈安代影像的伸延、流传的扩展,起着重要作用。安代的围绕"奈吉木"而歌舞的"圆圈"、"围圈"形式来源于蒙古族古老而传统的"圆形-团圆-吉祥"象征文化,这一文化是安代的围绕"奈吉木"而歌舞的形式之文化根源、文化脉络、文化延续。  相似文献   

7.
《印度往事》的文化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往事》是一部具有创新意识的印度电影。它选用体育竞赛作为叙事载体,表现了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重大主题,承载了多层次文化涵义。影片把尖锐的民族矛盾的解决框架在体育规则中去处理,用体育游戏这种特殊的叙事语言来表达民族意识。同时通过精心设计的人物形象观照出多元的文化精神、价值和意识形态,并对民族文化进行了历史反思。在《印度往事》中,歌舞艺术已构成影片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8.
"伞头秧歌"是流传至今的一种古老的民间歌舞艺术,其表演分扭秧歌和唱秧歌两个方面,且扭时不唱,唱时不扭。扭秧歌有"过街"、"掏场子"、"小会子"三种主要舞蹈表演形式。"伞头秧歌"几种角色富于变化的舞蹈动作特征主要表现在:"伞头"的道具运用及步伐和肢体动作;"鼓子"的道具运用及击鼓的动作;"拉花"扇舞的"绕"和"甩",步伐的踢与吸,体态的扭倾含腆。  相似文献   

9.
土家族歌舞音乐以其舞乐符号之表现性与再现性及趋美、传载、抒表、传讯之语义基本类型展示土家族歌舞音乐内部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语义功能;同时,从律动性、描写性、背景性因素阐明舞蹈性之歌舞外部的语义艺术功能,充分显示出土家族歌舞音乐之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0.
《公莫舞》是汉代的一个著名舞蹈。这个舞蹈在当时颇有影响,直到两晋、南北朝时期还在表演,历代戏剧史家和舞蹈史家,对这个舞蹈都颇为瞩目,希望通过对这一舞蹈的研究,更多了解汉代舞蹈艺术发展的水平;更多了解汉代歌舞对中国戏曲的产生有什么影响。为此,弄明白《公莫舞》在汉代的表演情形,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但是,由于时代的久远和传统文化艺术的流失,今天  相似文献   

11.
藏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宗教在其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同时藏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以歌舞为载体表达本民族对神的敬畏和民族信仰。因此,对藏族宗教舞蹈的功能性和审美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藏族宗教舞蹈的艺术性和宗教功能,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宗教舞蹈的精髓,从而进一步保护和发扬西藏民族文化,更好地引导藏族宗教舞蹈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汉代是巫术盛行的时代,舞蹈是巫师在巫术祭祀活动的重要形式。巫师祭神时所跳的迷狂歌舞,可以与"无形"的神灵相通感,制造神秘、灵验等气氛,从而达到"通神"、"娱神"的目的,祈求福瑞或祓除不祥或辟除疫鬼。巫舞的基本类型和形式有逐除疫鬼的大傩、祈求福祥的神灵祖先祭祀、求甘雨的雩祭、祓除不祥的祓禊祭。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央视春晚少数民族歌舞组合《幸福大家庭》,以蒙、回、壮、维、藏族等共五个少数民族歌舞演员们表演了各自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歌舞节目,无论节目里的演员、音乐、舞蹈、服装、道具还是舞台的音响、灯光、舞美等各种元素都给观众留下了赏心悦目的审美体验,使人久久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是中华舞蹈史和中国民族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集体传衍、不断积累发展形成的,具有数百上千年的历史。各民族在民俗事象中通过歌舞形成表现民族历史、宗教信仰、生产知识等,宣传教化自娱自乐,且相沿至今。少数民族舞蹈史基本上是各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史。少数民族舞蹈在很早以前就不断传入内地,并对中原王朝宫廷乐舞产生深刻影响,其中一些民族成为中原地区乃至全国的统治民族,他们的舞蹈对汉族文化的影响更具有普遍性。少数民族地区成为历代中原王朝对外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在中外乐舞文化交流、传播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少数民族舞蹈在中华舞蹈史中的历史地位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5.
泉州市在抢救、发掘和整理"原生态歌舞"方面积累了丰厚的经验,代表了我国"原生态歌舞"的保护现状和水平.通过对泉州市采用的保护措施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现有的保护措施停留在"保存"阶段,而对于法律保护措施未有涉及.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相关立法缺位,保护"原生态歌舞"的组织不完善.时值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进入立法程序,各地方政府除继续加强抢救、发掘和整理工作外,还应当将"原生态歌舞"保护与知识产权制度相关联,切实保护"原生态歌舞"持有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佛教乐舞是伴随佛教应运而生的一种音乐形式。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它从印度开始向中原传播,并在宣教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佛教乐舞的用途,一是通过美妙的舞姿,赞美西方极乐世界;二是通过娱乐性的乐舞活动,吸引民众信佛。在它发展过程中,不仅吸收印度古典舞蹈、民俗舞蹈以及神话的某些因素,而且也吸收所在地文化因素及其舞蹈特征,因而它极具生命力,对乐舞发展有很大地促进作用。印度佛教及其乐舞在向中原传播的过程中,对龟兹、敦煌及中原佛教乐舞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满族信奉萨满教,满族歌舞音乐中有着浓郁的萨满蕴味,其中对满族舞蹈的影响尤为突出。舞蹈就其内蕴而言,实质上是区域内人类群体的生活史,是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最普遍最基本的文化模式,积淀着深层次的文化观念与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8.
大武,不能说是一个舞剧,应该说是一个具有戏剧性的歌舞,——象征历史故事的歌舞,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歌舞,文学创作与艺术创作统一起来的歌舞。这个歌舞作于西周初年,春秋战国时代还在奏演着,大概在东周王朝灭亡以后,至晚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就亡掉了。它的毒命约八百年左右(约公元前1066年至221年)。现在诗经周颂裹还保存着大武的歌辞,别的先秦古书也有些关于大武的记载。我们把这些史料搜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族舞蹈的文化生态思考--从《云南映象》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萍的大型歌舞集《云南映象》在给观众带来舞蹈盛宴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中国民族舞蹈的文化生态思考。中国民族舞蹈要走出尴尬境地,必须迈出三大步:第一,发掘原生态资源,满足精神回归的审美需求;第二,演绎人性文化,营造自然和谐的审美绿洲;第三,解读消费文化,拓展循环互动的艺术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20.
秦安羊皮鼓舞是广泛流传于甘肃天水一带,以羊皮鼓为基本道具的一种民间祭礼歌舞活动.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因而较为纯粹地保留了原有的形态特征.本文以该活动中舞蹈表演场图所展示的"S"形为研究对象,试图解释其与当地民众的信仰及图腾文化的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