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论界就建设节约型社会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主要围绕节约型社会的概念、马克思节约理论与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如何建设节约型社会等问题.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  相似文献   

2.
农村沼气建设具有重大的经济、能源、社会和生态效益,加快推进福建农村沼气建设,这对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福建省农村沼气发展应采取: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提高沼气项目管理水平、加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争提高沼气技术创新能力等措施来加快推进农村沼气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资源节约型社会构建中,需要对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将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上升为到宪法的高度,制定节约能源的基本法<能源法>和<循环经济法>,完善有关自然资源的法律,制定配套法规等,以建立有效的资源节约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4.
福建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省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良好的基础.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特别是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生态环境压力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构建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消费理念、产业模式.实现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福建应立足于资源短缺和环境容量有限这两大特征,综合运用财税政策,科学规划国土空间区域功能,加强环境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发展新型能源,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并从制度创新方面,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田文富 《理论界》2006,(9):158-159
当代环境伦理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在价值上存在着一致性。立足科学发展和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实际,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整合环境伦理的各个流派,实现环境伦理的观念和理论创新,突出其应用性和实践性,构建中国环境伦理体系,为和谐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供环境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绿色交通体系与生态城市建设:逻辑与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交通体系与传统交通体系相比具有节能、环保、低碳等优点,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建设绿色交通体系,符合生态城市建设方向,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宜居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相一致.在我国的城市建设绿色交通体系,需要把政府政策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采取加强绿色交通规划,分类调控交通运输市场,鼓励发展公共交通,改善生态城市考核指标体系等一系列政策.  相似文献   

8.
资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紧迫任务.但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需要经济理论的支撑、体制机制的设计以及政策措施的创新.沈满洪教授主持撰写的<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经济学分析>(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版)从经济学角度给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9.
孙福明  卿松  陈旻 《东南学术》2012,(5):97-105
福建省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方面,在华东六省中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一些指标和地区的建设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针对福建省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试图从资源节约型的路径规划和保障措施两个方面,寻求解决福建省加强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促进自然生态系统和工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是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才能促进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发展循环经济,是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