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明  计龙龙 《人才瞭望》2016,(24):147-14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教师进行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但现实教育中,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立德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笔者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从立师德、抓关键和重主体三个方面,建立有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立德树人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教师发展,师德为先,教师的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的基本素养,加强高校师德师风的评价是落实我国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重要体现,通过对高校教师的道德品质、教育教学水平、职业操守等方面进行评估,促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但构建高校师德师风评价体系面临着许多难点,尤其是评价结果往往会受到个人主观意识、评价者的偏见以及评价方法的不科学等因素的影响,如何确保教师师德师风评价体系的客观公正?评价功能的充分发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针对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评价体系的难点,提出相应的建议,推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刘鹏波 《人才瞭望》2017,(10):63-64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立德树人、培养出合格的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的重要任务,同时也关系中国未来的发展.如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以及怎么立德、怎样树人,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抓住教材、教学、教师这三个关键要素.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应像在播种一样,对学生进行细致入微、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化意无形"的教材、"细致入微"的教学、教师的以身作则这三个关键要素入手,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精耕细作".  相似文献   

4.
做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具备广博的知识,精通业务,掌握各种教学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还要加强自己的师德素养,而师德修养的核心就是爱。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老师的教育要从爱开始,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  相似文献   

5.
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是提升思政课教育质量的根本,更是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坚强的师资保障。本文通过采用实证性的研究方法,着力从教师基本素养、教学能力、育人效果、沟通与合作能力、实践与发展能力等方面分析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存在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持续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二是着力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三是注重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沟通与合作能力;四是重点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与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6.
肖峰 《人才开发》2006,(3):56-56
有人说:“师德,是教师之魂。”仔细琢磨琢磨,觉得此话颇有一点道理。多少年来,全社会一致公认,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育人育才的辛勤园丁。教师不仅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而且担当了“春蚕”和“蜡烛”的角色。学是师之骨,德为师之魂。教师的学识、人格和行为如何,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永远不失为未成年人的表率。  相似文献   

7.
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是一名教师起码的师德师风。但作为国内独立学院的辅导员教师,还应该具备管理学、心理学以及青少年成长问题的系列知识,从自我言行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升自我学术水平,并在评奖、助学金等学生敏感问题上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从而形成"敬而亲之"、"恩威并重"的新型师风师德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高校的师德建设,应建立一套科学的师德管理体系和监督、鼓励、考核评价机制,才能切实、有效地加强师德建设,建成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对于推进以德治校,提高育人水平,促进教师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杨春梅  杨岚 《人才瞭望》2017,(10):197-198
教师,这份职业是神圣而伟大的,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要成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不仅仅要具备高水平教书育人的专业能力,更要具备高水平的师德师风.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速度非常之快,这就使高校青年教师的数量呈现出迅猛的增长趋势,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着全新的挑战.笔者就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及建设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0.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当好班主任,就必须用满腔的爱去理解、信任、尊重和关心学生,与学生心心相印。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为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完善师德修养,创建和谐班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师德的灵魂是“爱”,爱是师生之间开展交往的助推剂,作为班主任,要在平常的教学中时刻关爱学生,因为关爱学生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与理解,可以让学生感受温暖,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升华。  相似文献   

12.
高校的发展取决于德才兼备的高质量教师,而当前民办高校教师的师德现状存在着的一些问题,通过对其原因的分析,指出其建设路径在于:教师自身和学校制度两个层面的立己达人。  相似文献   

13.
林杉 《人才瞭望》2013,(9):83-84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们有着"天、地、君、亲、师"的传统尊崇,到了现代,人们更是将教师定位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教师在人们心中的尊崇地位.  相似文献   

14.
工程训练是培养大学生工程意识、意志品质和创新思维的重要场所,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在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的重要性,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创新教育,以德治学等方面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柯菁芳 《人才瞭望》2017,(14):73-74
创业精神培养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立德树人为高校创业精神培育提供了方向与契机,两者具有很多的相关性.目前高校学生创业教育往往注重创业技术的培养,忽略了创业精神的培育,与立德树人的要求相差甚远.鉴于此,高校务必要将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置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成的视角来思考,将核心价值现的践行、职业专业的伦理整合进创业精神培育的内容系统;充分调动各大主体与各大平台的教育功能,形成创业精神培养的合力;加大教师创新创业精神与创业教育能力的培训,夯实形成创业精神培养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16.
思政教师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师德水平将会对高校师风师德的建设产生直接影响,对思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从知识体系、能力结构、职业态度三个方面探讨思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针对当前思政教师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多样化的师德活动环境等措施改善思政教师的整体师德水平,进而给高校的师德建设提供引导。  相似文献   

17.
“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各级教育单位均在遵循的教育理念,更是培育我国高素质人才的核心思想。高校思政课程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培养有着极强的主导作用。同时,高校思政课程也是确保“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到位的关键手段,且包含了党组织、国家、高校思政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促进其形成紧密的联系。因为高校思政课程是为我国社会发展培育高素质人才的核心手段,所以高校思政教师便有着极为关键且重要的位置,不仅是教育体系中的理论引领者,还是大众化的诠释者。进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培育出更多优秀且具备极强素质能力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本文针对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关键地位予以研究和探析,并从其地位内涵、地位实现路径等方面予以详细阐述,以此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价值参考或启示。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根本。教育应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以保证培养出服务社会不危害社会的合格人才。而道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实现道德对人生的调节和提升,促进人全面和谐的发展。对于"80后"一代,从2008年抗  相似文献   

19.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培养教师素质的关键在于铸炼严以律己的师德,爱心的培育以及持之以恒地锤炼稳定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20.
班主任(教师)工作是平凡而又神圣的,她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前途和命运。心中有爱,举手投足间挥洒出来的是温暖、亲切、宽容。关爱像雨露,可以润泽学生干涸的心田;信任似春风,可以吹开学生禁锢的心扉。"赏识是雨露,能催生出最艳丽的花"、"赏识具有伟大的力量,足以改变人的一生"。让我们用师爱的阳光温暖每一片稚嫩的童真,用师德的雨露滋润每一枝可爱的蓓蕾。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成长环境中,发挥特长,展示自我,健康地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